辩论资料选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6474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资料选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辩论资料选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辩论资料选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辩论资料选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辩论资料选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辩论资料选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资料选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论资料选集如今,4400万的美国人依赖社会保障,对我们2/3的老年公民而言,社会保障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对18%的老年公民而言,社会保障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但社会保障不仅只是一个退休计划。在社会保障收益者中有超过1/3的不是退休者,他们是壮年早逝者的配偶及子女,是有残疾的男女或他们的孩子。因此,社会保障也是一份生命保单,一份残疾保单,和一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坚定保证书,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 如今,该制度资金充实,但人口变动的危机明显浮现,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正打算退休。显然,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以致到2030年那时的老年人会是现在的几倍,所有的这些变化趋势,都会给这个制度带来沉重的压力,在1950年

2、5个以上的在职人员负担一个依靠社会保障的人,1997年,3个以上在职人员负担一个依靠社会保障的人但2030年,因平均年龄的提高,假如目前的出生率,移民率和退休率持续下去,那么,就只有两个在职人员负担一个依靠依靠社会保障的人了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主流人群对待家庭的不同态度,探讨其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关键词:家庭观念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个民族对待家庭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出其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了解人们如何看待家庭关系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一、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

3、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中国人比较注重“养儿防老”,但这句话在西方意义并不大。西方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三代同堂极为少见。当代中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三口之家”愈来愈多,但三代同堂仍大量存在。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勤工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

4、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很多西方年轻人认为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中国人的家庭

5、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同时,中国人的传统关系是互补性的,即通常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中国人“养儿防老”就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补关系。当代中国,城市里大多数老人享有退休金,但延伸家庭远未消失。从生活条件看,有的子女希望身体尚佳的父母能帮忙料理家务、照看小孩,或是儿女没有住房,只好与父母同住。有些儿女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仍希望与

6、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更乐于儿孙绕膝,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之乐。互补性还体现孝敬与礼让。父母年老了,儿女孝敬侍奉父母便是天经地义的了。在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里,互相礼让是父母的谆谆教导。按照传统的儒家观念,年长的应关照年小的,年幼的应尊敬年长的,尊敬意味着儿女孝敬父命、弟妹敬重兄长。家庭内部的等级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为了保持互补性的平衡。二、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根源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人延伸家庭的模式显然与中国在农耕经济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密不可分。在这样的体制下,连接人的社会关系的基本纽带便是血缘与婚姻,其中又以父系传承的血亲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世代相续盘

7、根错节的家族集团。不仅如此,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的民族心态,使中国的大多数家族往往在同一地区世代繁衍,聚族而居,形成了血缘与地缘相互扭结重叠的特殊社会结构。而西方核心家庭则是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的产物。此外,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不依附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倾向于一种自我依赖。家庭与个人之间只存在暂时性的纽带,是不稳定的。而中国人的群体取向致使他们尤为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纽带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而依赖的可靠程度则由血缘关系的亲疏程度来确定。同时,中国传统的群体取向也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

8、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因而他必须接受“礼”的规范约束,严格按照长幼尊卑亲疏的等级去处理人际关系。三、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必然十分明显。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态度使其做事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中国人之所以如此注重总体原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西方人则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

9、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追求自我实现、个人奋斗,人们高度重视个人权利、个人隐私,强调各开其口、各行其事、各展其才、各实其志。西方人侧重向外探求、发展和改造世界以获取自由;中国人则向内探求,追求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和谐,协调个人身心和整个环境相适应。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习惯容忍、依赖和合作,西方人则外露、直率、好斗、有冒险精神、性格独立、崇尚抗争,中国人崇奉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则更倾向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推理方式。中西方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上的差异,家庭观念的差异便是其中之一,认识到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

10、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牢记的重要原则是: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好或绝对坏的。文化也是一样,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承认、尊重甚至学习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与承认文化差异是不矛盾的,只有承认差异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跨越差异,更加有效地沟通。 你所理解的义务和责任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与“法律语言”中的概念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法理学中:1、义务是指法律义务,它与法律权利是相对应的概念。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具有的核心内容:法律规范运转的整个过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评价等都离不开权利和义务。 (1)法律上的义务指:人们必须实施的、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尺度。法律

11、上的权利指:法律规定的、法律主体可以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上的义务是要强制履行的,即: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3)在封建专制时代,法律一般比较重视义务而轻视权利。在现在的法治社会,普遍认为法律权利才是第一位的、义务是第二的,法律为人们设定义务的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实现法律权利。 2、关于法律责任:指人们(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组织)由于违反法律、违反约定、或虽然没有违反法律和约定但法律有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后果。其特点是:承担法律上的责任是依据是法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反宪责任、国家

12、赔偿责任。 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1构、国家等组织形式。翁勤芳:东西方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文化差异比较发布时间:2006-08-29 12:52:11 所属类别:俱乐部-管理纵横 点击次数:2910

13、2006年4月29日5月12日,这十几天里我随浙江大学EMBA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欧洲出国考察的活动,整个考察过程共走访了四所院校:马赛商学院、INSEAD、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商学院;参观了三家工厂和一家公司:香水工厂、捷豹汽车制造厂、联合利华,并与著名的毕马威公司进行了交流。通过考察交流,我对中西方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异感受颇深,并做了以下总结。一、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涉及面最大、条款最完整、操作最实用的保障制度之一。在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部门为英国社会保障部,它是由津贴管理局、保费缴纳管理局、信息技术局、安置救济局、战争抚恤管理局、儿童福利管理局

14、六个子机构构成。 英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分四大块:第一块是个人缴纳。根据社会保障法,符合该法规定的个人都必须缴纳国民保险费。缴纳多少,英国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四个等级,对号入座;第二块是顾主缴纳。缴纳比例是根据雇员的收入水平而定;第三块是财政预算;第四块是国民保险基金投资收入。 英国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块:第一块是失业保险者的社会保障支出。指失业救济金和解雇补助金;第二块是病患、工伤及残疾者的社会保障支出。指法定患者津贴、一般患者津贴、严重伤残津贴、职业病补偿金等;第三块是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支出。指法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第四块是寡妇的社会保障支出。指寡母金、寡母津贴和寡妇养老金;第

15、五块是孕妇的社会保障支出。指法定孕妇津贴;第六块是抚育儿童者的社会保障支出。指儿童津贴、单身父母津贴和监护人津贴;第七块是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支出。指低收入补贴、家庭补贴、住房津贴、地方税补助、社会基金等;第八块是战争抚恤者的社会保障支出。指战争伤残抚恤金和战争寡妇抚恤金;第九块是以上社会保障者在圣诞节期间应该得到的圣诞节津贴。 通过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基本构成,可以明显地看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特点: 1、执法严厉,不留死角; 2、全民保障。国家财政预算、个人缴费、雇佣缴纳、国民保险基金投资收益四大块构成全民保障的资金来源; 3、“劫富济贫”和“多缴多得”相结合。在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下,一

16、个人缴纳的国民保险基金与其日后的社会保障支出并不完全相等,体现一个互助互利性。二、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法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研究并借鉴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贝弗里厅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俾期麦模式”的基础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1945年,法国政府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希望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达到四个目的:一是普遍性,使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二是适应性,要充分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三是协调性,在各个行业制度之间协调运行;四是财政收支平衡性,社会保障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收定支,不搞社会保障预算赤字。法国1945年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是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当初制定的大多数法案一直沿用至今。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