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曲线计算公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6081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曲线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各种曲线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各种曲线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各种曲线计算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各种曲线计算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曲线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曲线计算公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圆曲线的半径: R 缓和曲线的长度: l0 转向角系数: K(1 或1) 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a 点 ZH 的坐标: xZ,yZ计算过程:心上-匕K6RL 3361SR3一丄+40R它 3456R1 q = arctg + n 180Xh14治二J金+垃 q = q +O-906 X1 = Scosdi7 yi = SsindiI3x = X1 + Xl19ly = y1+yI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l,为右转向时,K=-l,公式中 n 的取值如下:牀 0舐o牀o鼻 0Vo 0Yo 0n = 0n = 2n = 1n =

2、 1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a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 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 , y 为点 HZ 的坐标ZZ切线角计算公式:賦h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圆曲线的半径: R 缓和曲线的长度: l0 转向角系数: K(1 或1) 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a 点 ZH 的坐标: x ,yZZ计算过程:| (V _ 90(21To)24R2688R52240Re34560R|4JS0 = R(l-coSaO+pK5y0 = RsinCl- J+mEiq = arctg + n-1802=屈+械18)0,= 0.+09

3、0|9S1= Scosd,IClJy SsinClIl Us =脣+ XiIlZly =唱+珀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l,为右转向时,K=-l,公式中 n 的取值如下:心 0舐0心0鼻05 0弋更0Vo 0弋yo 0n = 0n = 2n = 1n = 1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贝U:l 为到点 HZ 的长度a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y为点HZ的坐标ZZ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缓曲段任育点转甫值:直=丄2Rlo1= |(Pi+Pz)l lLi曲线段任育点转甫值:B =Ri+Rg2R1R2第一缓曲段总转甫值:耐=直2R第二缓曲段总转甫值:fe=-2R第一

4、曲线顺移量5】=旦-厶 +2240E34560第二曲线顺移壘:恥=里-一+!一2240R34560R(7)第一曲线平移:P1=,24R2688Rlz 121?第二曲线平移量:忠=24R2688R3第一切线长:Ti =空二巴 + l(P1 + pz + 2E)tg- + R1 2 土諾 222第二切线长:Tz =虫詈 + -(P1 + pz + 2R)tg- + IRZ 2tg 2曲线全长度:L=Ea + l(i1 + i2)2 HI 曲线长度:Lo = Ka-i(l1 + l3)2脚曲线段长度:1 = _匹=空空Pi + Pz Ri + Rz偏禽缓曲D的边缘曲线按度:1=A1 + Dp公式中各

5、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 第一缓和曲线长度1l 第二缓和曲线长度2l 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0R圆曲线半径R 曲线起点处的半径1R 曲线终点处的半径2P 曲线起点处的曲率1P 曲线终点处的曲率2a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第一坡度:i (上坡为“ + ”,下坡为“一”)1 第二坡度: i (上坡为“+”,下坡为“”)2 变坡点桩号: SZ 变坡点高程: HZ 竖曲线的切线长度: T待求点桩号: 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 i2过渡段长度: 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 x求:待求

6、处的横坡: i解: d=x/Li=(i -i )(1-3d2+2d3)+i2 1 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待求点桩号:K 曲线起点桩号: K0 曲线终点桩号: K1 曲线起点坐标: x ,y00 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a0 曲线起点处曲率: P (左转为“”,右转为“”)0 曲线终点处曲率:P (左转为“一”,右转为“ + ”)1求: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aT计算过程:S=K-K0|SK = P1 = O&t:X=Xo+ScOS 4y=y0+SsinC当匕二PhO时:4二汛皿x=xo+(sinCl.1- sinClo) /F1】 y=yo-(cos Cl-X- cos 4) /F % =4当PpM: NSGNtP.-Po) ls=Kz-Ko lo = NLPo/(P1-Po) 1=L + SNC =2(1+10)/2/CT=q-吒/2C40CE 3456CR is-1; iT-i: r-ir 6C 336CS42240Cex=x0 + NAcosT 一 BsinT y=yi) + NAsinT + BcosOr =O.+Ck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l,当 x=0时sgn(x)=0。在计算器中若无此函数可编一个小子程序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