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6014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及表现、标志。2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

2、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调查本地域城市用地、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民工潮影像片断。思考:此影像片断反映何种现象?学生回答预设:基于学生对“民工潮”印象比较熟悉,故会自然地联系到前一章的“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拔,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城市化。设计意图: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等图像,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导入:民工涌入城市,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非农业活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城市化”。那么,

3、什么是城市化?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城市化。板书:第三节城市化【新课讲授】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对比图。2上海1911年、1949年、1990年城市用地图。3上海1911年、1949年、1990年人口数据。时间1911年1949年1990人口(万)5453813244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小组探究:各小组结合课前调查的本地域的城市用地、人口数量变化资料,根据情境素材探究如下问题。1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什么是城市化?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交流展示:略。师生交流:在学生

4、交流展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评价、适时补充,结合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1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进而追问: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2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它们的划分依据什么?3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教师精讲:通过影像资料以及学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有以下明显的变化:(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城市化的表现。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作为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强调表现与标志在语言表述方面的差别。

5、4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从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交流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感受,发表自已的见解。设计意图: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板书: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概念2标志过渡: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又如何呢?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资料1:20世纪5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单位:)1950年1980年2000年世界293947发达国家506772发展中国家172544资料2:全球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情况(单位: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年6

6、2521980年1031192025年(预计)153486资料3,以美国为例,50年代后不同年份郊区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1950年1960年1970年400060007600注:除洛杉矶以外的12座最大城市,19501971年城区人口由26253万降到25524万,郊区及卫星城人口由14635万增到17147万。资料4: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图(18002000年)小组探究:各小组结合媒体的情境素材,探究如下问题: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点?并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31950年前后,城

7、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4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交流展示:略。教师精讲:针对学生展示的答案,及时点拔、评价,如第1题的回答应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就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变化规律,如“先慢后快又慢”,要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图表组合,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世界城市进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意识到存在地区差异,进而让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学生:自学“世界城市化浪潮”。承转: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张了的“S”形态。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2几个

8、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3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展示第1题的表格,进而分析2、3题,探究第4题。1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常见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3比较英、美、日、巴西、印度等国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4我国城市化处于哪个阶段?预测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然后利用美国、印度的城市

9、化进程曲线,指导学生划分美国、印度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整个探究过程意在通过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从纵横两个视角比较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资料1: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资料2: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迁移应用:运用目前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资料1: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模式图。资料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模式图。教师精讲: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1)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2)郊

10、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3)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等。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城市化不同于郊区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如中国;有的城市化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如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设计意图:通过伦敦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

11、加及卫星城数目增多等信息,得出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进程,从个案到规律的归纳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实例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教师小结:本节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般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原因。【布置作业】师多媒体展示作业要求:全班各自然组依次为空气污染调查组、水污染调查组、噪声污染调查组、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组、光污染调查组、交通组、住房组、人口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调查连云港市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1网络搜集或走访调查。2图文资料真实,且具概括性。3注意安全和中学生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