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95940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12+少年有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品中考网http:/第二课时 少年有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梦想是对生活的盼望。少年时代,是一次绽放青春的机遇,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少年的梦想反映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2了解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3懂得把生活变成梦想的意义,而实现梦想则需要付出努力。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放飞梦想的机会,绽放自己绚丽均青春。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领学生正确分析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现实、关注未来的思想情感。2引领学生了解影响梦想的因素,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3明白努力可以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引导

2、学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方法:勾突破“努力就有改变”这一难点,首先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梦想怎样才能变成现实”,然后通过对莱特兄弟实现梦想的故事材料阅读,使学生感悟到:“努力,让我们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形式进行归纳。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又能使他们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愉悦地掌握相关内容,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成为一名追梦少年。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想象。通过播放与学生生

3、活贴切的歌曲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进入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小小少年。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开展小组交流(教材P8),必要时,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的梦想也不一样,我们的梦想可能是当警察、教师、公务员、医生,也有可能是科学家、宇航员、歌星、运动员、世界冠军等等,但无论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即使我们的梦想最终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也会充实而有意义。揭示

4、课题,教师板书。方法2:角色表演,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安排角色表演和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展示提供了较好的机会。过程:结合教材(P8)通过学生角色表演导人。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小组交流,然后以多媒体呈现出较典型的同学的感受,进入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活动:“运用你的经验”问题1:你怎么看待他们的梦想?学生A: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梦想。而追梦的过程则是一个收获的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问题2: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学生B: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宇航员、科学家问题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5、学生C:即使人生梦想不能成为现实,梦想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梦想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期望,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一个人有了梦想,也就有了奋斗目标。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使我们每个人对梦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梦想的内容。教师板书,导人新课。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活动1:通过朗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交流体会【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蕴含的感情,体会到青春的美好正是因为它有无限的可能,从而懂得珍惜现在,追求梦想。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朗读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师:大家从这首诗歌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以看出作者很渴望回到年轻时

6、代,重新拥有年轻时代的梦想和激情。教师:作者由衷地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正是因为年轻人可以无拘无束地做梦,无拘无束地追梦。正是梦想和激情,让年轻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教师板书:(一)有梦就有希望活动2:“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展示美文,由学生代表朗读,提出问题,分组探究,由学生代表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名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通过理性思考和小组学生的合作,使课堂内容渐进式推进,学生有能力作出归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过程:多媒体呈现:美文(

7、“探究与分享”教材PIO)。 1998年,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一天,老师在上课时讲道: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许多人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而死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小瑞恩暗暗下定了决心。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在他的感召下,亲戚、朋友、邻居纷纷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人们纷纷解囊相助。2000年,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了;2001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挖了七十多口井。出示问题:端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

8、么?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并进行交流)教师: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学生:瑞恩梦想着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他的梦想感召了很多人和他一起努力,甚至成立了基金会,为非洲挖了很多口井。教师:你从他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学生A:梦想有时候看起来不切实际,但坚持下去,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B:小小的梦想有了众人的帮助,就变成了伟大的事业。学生C:梦想是让我们进步的伟大力量。教师归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

9、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教师板书:1梦想是对生活的盼望。2少年的梦想反映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活动3:“相关链接【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内容,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过程:多媒体呈现:相关链接(教材P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莲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教师:通过前面的讨论和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少年的

10、梦想和什么有关系?中国梦和我们的梦想有什么关系?学生A:少年的梦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有关,因为时势造英雄。学生B:和他的家庭条件有关,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学生C:与他个人的奋斗目标有关,因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努力的方向学生D:少年的梦想和中国梦密不可分。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少年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土壤。学生E:无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但我们作为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师归纳: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生目标也各不相同。明确的人生

11、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准前进的方向。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因为时代的变迁促进梦想的提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少年的梦想不仅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还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教师板书: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教师:生活如此多彩,丰富了我们的梦想。如果说织梦是一种幸福,那么追梦则是一种成长。同学们,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进取。教师板书:(二)努力就有改变三、全员互动,交流共

12、享【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积极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对于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予以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理论探究使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活动1:“探究与分享”出示问题: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你赞同以上哪种观点?学生抢答:学生A:我赞同2。实现梦想是将来的事,我们现在还小,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学生B:梦想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人生的道路很长,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种种难以预料的事情,但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领前进的方向。我赞同3。学生C:我赞

13、同5。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干不成功的事,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学生D:我赞同l。因为有梦想才有动力,通过努力,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教师归纳: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梦想决定现实的高度,而现实常常会打败梦想;但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梦想和现实之间,也许会有很大的距离,也许只是一步之遥,它们之间总有通道,这个通道就是努力。把生活变成梦想,平淡的日子因为有了意义才会散发光芒;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只有努力才会带来改变。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缩小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教师板书:努力,让我们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活动2:“探究与分享”过程:多媒体呈现:人类没有翅

14、膀,像鸟儿一样飞翔是人类的梦想。 莱特兄弟年轻时是自行车修理工,但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天空中飞翔。他们在一本关于滑翔的书中看到:“谁要飞翔,谁就得模仿鸟。”受此启发,他们决心研制出一台能够飞上天空的机器。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莱特兄弟白天出去观察鸟的飞行,晚上钻研飞行知识和原理。历时两年多,经过上千次的失败,他们终于制造出了带有方向舵的滑翔机。1903年,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机“飞行号”飞行了12秒,安全降落,飞行了120米。1908年41岁的哥哥驾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了2小时20分23秒。 莱特兄弟飞上蓝天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

15、,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A:不一定。因为一个人要实现他的梦想,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主观因素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之外,还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但是,追梦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收获更多喜悦。学生B:不一定。但通过努力和付出,会缩短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学生C:如果付出努力也没有实现梦想,也没必要懊悔。因为我们曾为梦想奋斗过、努力过,追梦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依然是一个十分幸福的过程。教师:通过上述问题的学习和讨论,由此可以说明: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只有通过努力,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努力是行动,努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板书:努力是行动,努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活动3:多媒体展示-方法与技能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努力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使用过什么方法?再结合以上给出的方法,总结反思。教师:以上方法你对哪一种最为认同?学生A:方法3。努力必须要坚持,才能取得成效。学生B:方法4。盲目努力是没用的,还必须学会思考,选准努力的方向。学生C:方法5。个人必须融入集体,才能实现更大的梦想。教师总结:以上方法都是非常中肯的建议。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