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5895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华巷小学:孟雅莉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体会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

2、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初学感知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勾出来。,指名读。正音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三、理解感悟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师生共同概括:(一)、解诗题,知作者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二)、抓字眼,明诗意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

3、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从远处看庐山,像_;从近处看庐山,像_;从高 处(山顶)看庐山,像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看出来的?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三)、多诵读,悟诗情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4、表达了他对庐山那赞美之情。你能不 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 岭侧成峰”了吗?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四、升华与拓展、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说说观后的感受。、举

5、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

6、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上一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二、解诗

7、题,知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不

8、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 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

9、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

10、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五、课堂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 /疑无路, 柳暗/ 花明/又一村。 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