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5872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答:一、对自卑和自负的理解现代心理学认为,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 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 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 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 低。自负是一种自我膨胀即过度的自信,对自己的认识以点带面,一 方面好就认为自己光芒万丈,很了不起,孤芳自赏,瞧不起其他人, 不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更缺乏自我批评。唯我独尊,自我中心, 盛气凌人,总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 难以和他人心理相容,影响他的人际交

2、往。过于自负的人会产生自恋 人格,也叫水仙花症。二、自卑和自负的关系1、客观条件自卑和自负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受教师个体或群体的 教育小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评价的影响。当教师群体或 个体的教育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评价明显比其他行业或 群体低时就会产生自卑;当教师群体或个体的教育环境、经济收入、 社会地位、社会评价明显比其他行业或群体高时就会产生自负。2、主观条件自卑和自负产生的主观因素受教师个体或群体的文化素 养、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当教师的文化素 养达不到一定程度或不能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对自己缺乏全面 的认识、对自己不能正确评价就有自卑的体验;

3、当教师的文化素养达 到一定程度或能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对自己优点过于放大、对 自己能力过高评价就有自负的体验。3、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按照哲学原理,主观是客观在人脑意识的反映; 主观具有能动作用。自卑和自负是一种情绪体验,实质是客观因素作 用于人脑的综合反映的体验。自卑和自负的心理体验不是永恒的,随 着教师群体或个体的教育环境、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而转化; 随着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不断变化而消长。三、协调自卑与自负的关系的措施1、建立健全适合教师健康发展的教师行业制度。包括教师的准入与 准出、教师在职培训、教师的待遇、教师人事评价制度等,而且随时 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2、确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教育机构应从教育设施的 建设转入到教师的培养上来,把有限有效的资金投入到教师的发展上 来。教育资源的均衡投入与发展尤为重要。3、确实把教师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教师职业化,真正做到 传道、授业、解惑。4、教师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正确全面认识自我,全 面评价自我。5、教育机构管理要阳光管理,加大管理的透明度。在一定范围内确 实全面、客观、公正、公开教师的人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