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5762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十大误区与技巧一、审题若即若离与巧妙扣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各个省份均开始以话题作文为主,给与学生更大的选题立意的空间,同时也会让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度上增加了难度,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论点,寻找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我觉得高考作文应当是借鉴而非原创,所以在审题进行立意的时候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搜寻自己心中已经记住的材料,可以依据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立意,这样可以让考生在高考作文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写出的语言更加朗朗上口,但是记住你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你的立意,来反应出你的立意与话题是匹配的,否则就容易跑题,因为立意过于复杂难以理解的话不但阅卷老师很不容易发现,就连自己在进行议论分析的时候也不容易把

2、握住。二、入题千呼万唤与开门见山确实很多的高考学生不知道是为了满足篇幅的需要还是为了什么,前面已经不知所言地写了两三段了,但是他的论点依然还没有摆出来,这样在高考场上是很忌讳的,因为阅卷老师首先拿到你的文章的时候就是看看你的第一段,看完第一段还没有感觉还不知道你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的话,阅卷老师的情绪可能就发生变化了,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看你下面的内容了,在立意上的分数可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段直接就摆明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三、扣题蜻蜓点水与反复论述当摆明自己的观点以后,接下来就应该是扣题,以自己的立意为基础举出论据进行论述,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三到五个材料作为论据,每用一个材料

3、就会在其后加入自己的话,对材料进行分析,尽最大的努力让材料为我的立意服务,当然如果用五个材料的话就不必全部都论述分析了,分析三个就够了,而剩下的材料则可以蜻蜓点水了。自己分析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其实就是自己将这些可以用于多种立意的材料硬是要拉到自己立意上去。四、立意平庸病态与新颖独特在高考作文立意的时候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用大众化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不能你的观点只有你一个人能接受或者能够理解。第二,坚决不能批驳共产党,这样会让你的作文成为一篇最失败的作文。第三,不要太愤世嫉俗。五、选材陈旧苍白与富含哲理关于选材,首先要说一点,你平时积累的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材料的精与你用材料用得精的巧妙结合,

4、尽量保证你所用的材料是你能够熟练把握的,并且在这个材料上你是有很多话要说的。我历来很看重古代名人事迹方面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人人皆知都很熟悉的,并且还能透露出考生的文化涵养的,而反之如果你用的材料大多是现代社会上的一些故事的话,可能大家的熟悉程度就并没有那么高了,要知道你一个人熟悉是没有用的,你的作文是别人给你打分。六、语言艰涩难懂与朗朗上口这个部分说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所谓的文字功底恐怕是专门用来说明作文的时候的语言的了,我觉得高考里面的语言应该做到这样三点吧:废话少说,朗朗上口,感情真挚。这个需要在平时多多练习才行,一时半会就想一下将语言练习得很好的话,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七、形式

5、千篇一律与新颖拿手这里所说的要新颖是指你的形式要有自己的特点就行了,你可以是书信,可以是日记,可以是大众化的作文形式,但是我觉得应该是自己最拿手的形式,是自己平时用得最多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八、文体似是而非与新颖拿手 再次提醒:不要标新立异,要用自己的最拿手的形式作文。九、结篇虎头蛇尾与浑然一体 结尾和开头是一样的,当前公认的比较好的结尾莫过于排比了,在真正用排比结尾之前的一段最好是你对你的全文议论分析的一个总结,再次简单地分析以上你的分析和议论,然后再加上结尾文字。十、卷面乱涂乱改与整洁美观卷面如人面,虽然人不貌相,水不可斗量,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经过长时间地观察之后再来评价一个人的,而高考作文就不具备这样一个条件了,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阅卷老师看到你文章的第一眼就因为你写的一手好字和卷面的工整而被征服的话,你的作文已经上升了一个档次了,如果没有一手标准的正楷字,也希望你们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写得慢一点,切勿潦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