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5022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论文优选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防灾减灾的思考(香坊区进乡街道办事处 汽轮社区副主任 徐岩岩) 摘 要: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社区防灾减灾,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特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是防灾减灾教育与意识培养的基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探索“城市民生”实践的重要内容。是社区灾害的应变能力。是创造生活的高质量。根据社区防灾减灾的现状,及社区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对社区防灾减灾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关键字:社区 防灾减灾 需要 环节 基地 内容 能力 质量 现状 问题 思考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

2、础机构。为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和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广大群众和百姓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由于近几年来,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逐渐又涌现出若干新的灾害问题,不断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危和财产保障,这就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红色的警告及严峻的思考。2009年起我们香坊区进乡街道汽轮社区,就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标准,每年都逐步、相继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的减灾工作制度、预案制定和演练、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及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3、等大量工作。至今年已经有了三年的时光,自在社区开展创建期间,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系列机制。通过“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政府的统一领导、部门的分工负责、灾害的分级管理、属地管辖为主的减灾体系,说明我国对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和关注。而在这“十二五”期间,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将要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关键。 结合今年“综合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新标准、新举措,总结“十一五”时期,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经验及教训。从社区减灾工作实际出发,解读社区的减灾基本概念,分析社区的减灾工作基本状况,借鉴相关社区的防灾减灾开展经验;讨论一下在这“十二五”期间,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发展的新战略

4、和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强化综合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水平,充分发挥好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这一个对话平台。一、社区防灾减灾的意义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防灾减灾越来越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现代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工程。防灾减灾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构筑综合的、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对防灾减灾战略意义的认识,是人类在付出了无数次惨重代价之后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也是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中最悲惨的一次。 2008年5月1

5、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数万生命瞬间消失,造成了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庆松藻矿区和綦江县地段的山难,在半夜三更突然而至的重大山体滑坡,几十户房屋被夷为平地,200多户人家受灾,但令人称奇的是,这起山难未造成一起人员伤亡,这完全得益于村民平日对山体的认真检查,及时预警。 2010年6月13日傍晚,汽轮头道街某栋居民在家做饭时,不小心引发了火灾,通过自身掌握自救常识,有效、及时的扑灭了火情,使全家和邻居们幸免了一场灾难。这也是完全得益于

6、社区对居民平时的防灾减灾的宣传。社区是社会中的基本单元,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社区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内面对,也要在第一时间内处置灾害,社区在防灾减灾建设方面扮演着独到而无法取代的减少居民的伤亡的角色。汽轮社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中,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到了社区工作的日程中去,充分的做到了人人知晓,人人明白的状况。那么,社区防灾减灾的意义就是:1.社区防灾减灾,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特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事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7、,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社区防灾减灾,是防灾减灾教育与意识培养的基地。可以使社区居民及时、完全、掌握和了解减灾主要知识和自救常识、知晓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主要以社区民众为主体进行社区培育与赋权,凝聚社区共识与力量,并通过推动减灾、预防措施,来减少社区的易致灾因子,降低灾害发生的机会,而当万一发生灾害时,民众也能够及时开展灾害应急与救助,并迅速推动复原与重建工作,最终自主自发地领导社区朝可持续目标迈进。从而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是社会转型期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3.社区防灾减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

8、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了自然灾害,诸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事故也对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所以社区防灾减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区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层落脚点。所以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动员社区群众成为防灾减灾的实践者和参与者,才能有声有色,有板有眼,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社区平安、家庭安居乐业,充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4.社区防灾减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城市现代化水平越高,出现灾害事故的概率越高,灾害带来的次生灾害就越多,防灾减灾面临的新课题也会更多。而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9、的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基层“两防”一体化的功能,把防灾和减灾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是落实综合防灾思路,构筑坚固的城市安全新平台,确保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5.社区防灾减灾,是探索“城市民生”实践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命质量,使得民生内涵更为丰富,以及“灾有所防”等也纳入了民生范畴。而社区在实现“灾有所防”目标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便于发挥知微见著、追根溯源作用的基层组织,在整合资源中既是工具,也是一种资源,其渗透力和可依赖性是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因此,探索社区的资源性优势,对其进行改造,注入全新职能,一定能在建设防灾减灾的机制中起到

10、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社区防灾减灾,是社区灾害的应变能力。社区可以结合社区资源,以减少天然灾害风险的方式。包含商业、政府、社区组织、当地学校及其他组织,共同确认可能影响社区的潜在天然灾害,进而提出长期的规划策略,以减少风险。7.社区防灾减灾。是创造生活的高质量。可以了解居民其居住的实质环境及社区的实质环境,透过社区参与与共同合作的过程拟定减灾与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和手法,不断改善社区环境,降低社区民众与财产暴露于天然灾害的机会,减少社区的易致灾性。二、社区防灾减灾的现状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防灾减灾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许多现代化城市在防灾减灾领域不惜投入巨资,有计划地

11、实行相关演习,并在学校教育中传授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汽轮社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防灾减灾进社区”的指示精神,加强“特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的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加大了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主要: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及时成立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社区副主任为成员的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随时召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2、制定方案,确

12、保安全 组织力量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地形、地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方案,确定撤离路线和转移安置地点,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宣传。在灾后及时安排人员做好救援和安置工作,使灾民安全避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加强管理,情况及时上报汽轮社区分别对在防汛期间加大了对辖区危险房屋的管理和监查,如一有灾情,及时上报街道党政办公室和减灾办公室、及区政府主要部门。实施管理和监查,确定责任人,做好记录,一有灾情,及时上报,做到灾情上报快速、准确、规范。如重大灾情上报不超过2小时,一般灾情上报不超过24小时。4、扎实做好应急救灾工作 扎实做好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救灾工作,做到三个第一、六个有: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第一时间

13、协调救灾队伍开展灾民转移安置,第一时间查核上报灾情;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干净的饮用水、有病能及时医治、孩子有学上。5.积极开展灾害教育培养。 通过学校、社区的教育渠道,开展灾害知识培养。学校是授人知识、技能传播的主要场所。幼年、青少年时期是接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最佳时期。通过知识讲座、开展训练、设立逃生课堂等形式,加大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社区是广大民众最唯以信赖的为民服务场所,应发挥社区在民众心里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波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检查安全隐患、保管与维修防灾设施,形成地区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及互助的有生力量。社区不光在小学和社区设

14、立了防灾减灾教育课堂,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走家串户的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和防灾器材、设施等工作,使辖区内的85%的居民能够掌握灾害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对防灾减灾的基本意识。6.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基本常识。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教育防灾减灾的常识,使民众完全掌握灾害来临时,自救护救、医疗救助能力。当今是一个信息较快的时代,不论什么事情,经过信息的传播,就会达到一个的效果。防灾减灾教育就要利用这个形式,通过宣传板、板报、网络、视频等媒体传播,更广泛的推广到各阶层中去。使防灾减灾教育与防灾减灾的意识覆盖面积更为广阔,知晓率更高。社区通过建立网页、上传实况演练信息视频、制作宣传板等,使

15、管辖区内的居民及时的掌握了应急避难场所、灾害应急疏散路线等基本内容。7.组织民众参予活动。 积极组织民众参予其中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组织这样的活动不光培养了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提高了民众的素质修养。使他们能够在面对灾害时,沉着冷静、正确的处理灾害的应对。社区联合哈尔滨星光医院,组成应急医疗救护队。定期组织居民参予的灾害应急救护培训和模拟演练,从人工呼吸到心脏救助、止血到骨折等知识,使居民掌握了基本防灾减灾救治救护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三、社区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自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工作的开展,在防灾减灾教育的认识上不断的加深,创新和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开展社区综合减灾的新做法和新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综

16、合减灾工作内涵,不断的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尽管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社区防灾和减灾能力总体还是比较薄弱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具体表现在:(一)领导干部、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干部、社区居民对减灾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不高,减灾意识淡薄,政府上下层的连接不畅,基层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尤其是立足社区和普通市民的减灾教育未形成有效机制。领导干部、社区居民在对待灾害发生的观念上,往往存在重灾后恢复,轻灾前防范。在应对紧急灾害处理方面,居民对一些常识性技能的掌握上还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自救能力较低。领导干部不重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使社区开展防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