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4732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技术规范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附件一 技术规范11 总则12 工程概况13 技术要求及设备组成8附件二 供货范围131 一般要求132 供货范围133 卖方工作范围174 标准规范17附件三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181 一般要求182 资料提交的基本要求18附件四 交货进度211 总则212 设计进度表213 制造进度表214 交货215 安装进度表(建议)216 调试进度表(建议)21附件五 监造、工厂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221 概述222 工厂检查223 设备监造224 性能验收试验22附件六 技术服务和联络241 质量及性能保证242 售后服务24附件一 技术规范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

2、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年产百万吨甲醇)循环水装置全自动加药系统(设备位号PU01、PU02)。它包括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要求做出详细的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及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相关的国际、国内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和相应服务。1.3 如卖方没有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书面异议,买方及买方代表则可认为卖方提供的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1.4 如卖方有除本规范以外的其他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经供、需双方讨论确认后,附于本技术规范书。1.5 本技术规范书所引用的标准若与卖

3、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的标准执行。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验收。如有异议,买方及买方代表根据情况进行决定。1.6 卖方对全自动加药系统的质量负有全责,包括分包(或外购)的产品,其分包(或外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买方及买方代表的确认。1.7 在合同签订后,买方及买方代表有权因规范、标准、规程及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提出一些补充和修改要求,具体项目和内容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1.8 卖方应按照国标、部标、行标、买方代表的设计图纸和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1.9 本书中所提到的型号、生产厂家仅为举例,不作为强制要求,允许作相应调整。2 工程概况2.1 建设地点山西省晋城市泽州

4、县周村镇北留周村工业园区。2.2 项目概况本项目一期工程(年产百万吨甲醇)循环水装置分为两套循环水系统,一套为空分循环水装置,处理能力约为25000m3/h;另一套为气化、净化及其他循环水装置,处理能力约为55000m3/h。2.3 气象条件该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强盛而持久,境内地形地貌又较为复杂,形成了各地区小气候的较大差异。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四季之中,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雪少。冬夏风向更替明显,风速偏小,多地方性风。2.3.1 气压年平均94.08kPa最高气压95.5 KPa最

5、低气压91.2 KPa夏季平均大气压93.18 kPa2.3.2 气温()年平均温度11.7极端最高温度40.2 (1966.6.22)极端最低温度-17.9 (1958.1.16)最热月平均温度24.0最冷月平均温度-3.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8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0夏季空调日平均室外计算温度2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9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32.7夏季空调日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5.62.3.3 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7最冷月平均51最热月14时平均612.3.4 采暖(8)初日11月16日终日3月12日初终间日数142天2.3.5 风风速(m/s)年平均风速2

6、.0最大风速24.0风向夏季主导风向SE冬季主导风向NW 年主导风向NW SE基本风压(kN/m2)0.452.3.6 降水(mm)年最小降水量335.2 (1965年)年平均降水量627.4年积雪深度一般在20cm以下基本雪压(kN/m2)0.32.3.7 冻土(cm)最大冻土深度42冻结日期(10mm)12月11日解冻日期(10mm)2月22日2.3.8 各类天气日数平均降雪日数24.2天平均积雪日数24.4天平均雷暴日数25.3天2.3.9 冷却塔设计的气象资料干球温度31.5湿球温度25.62.4 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烈度 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2.5 公用工程条件2.5.1 电

7、源条件各装置用电设备原则上:电机容量大于等于200kW 时采用10kV 高压电机;电机容量小于200kW 时采用380V 低压电机。高压电压: 10kV 交流三相三线制 中性点不接地低压电压: 380V 220V 交流三相四线制 中性点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控制电源: AC220V(低压) DC 220V(高压) 单相频率: 50Hz 事故电源: 380V/220V 频率50HzUPS电源: 380V/220V 频率50Hz2.6 工艺设计参数2.6.1 设计参数设计干球温度: 31.5设计湿球温度: 25.6冷却塔设计大气压: 93.18kPa冷却塔设计相对湿度: 77%进塔水温: 40 出塔水

8、温: 30循环冷却给水压力: 0.40Mpa(G) (出循环水装置界区红线处)循环冷却回水压力: 0.25Mpa(G) (进循环水装置界区红线处)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阻值:3.4410-4m2K/W设备传热面水侧粘附速率: 15mg/cm2月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 0.075mm/a(碳钢设备)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 0.005mm/a(不锈钢设备)浓缩倍数: 4.0 2.7 补充水水质循环水补充水来源共分三部分:生产水、中水回用水、污水处理回用水,三条补水管道集中布置;中水回用水及污水回用水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水质要求。2.7.1 生

9、产水由厂区生产水管网供给,供水压力0.4MPa,水量满足设计需求。2.7.2 中水回用水由厂区中水回用装置产水供给,出水压力 0.4MPa,水量约250 m3/h。2.7.3 污水处理回用水由厂区污水处理厂产水供给,出水压力0.4MPa,水量约150 m3/h。表2.7-1 生产水水质序号检测项目控制指标限值1pH值6.5-8.52化学需氧量5mg/L3总硬度 150mg/L4总碱度100mg/L5悬浮物3mg/L6余氯0.1-0.2mg/L表2.7-2 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产水水质序号项目循环冷却补充水要求1PH值6.09.02浊度(度)53BOD5(mg/L)54CODCr(mg/L)605

10、氯化物(mg/L)2506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7总碱度(以CaCO3计mg/L)3508氨氮(mg/L)109总磷(以P计)(mg/L)110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1游离余氯(mg/L)末端0.1-0.212粪大肠菌群(个/L)20002.5 设备名称及数量序号位号名称数量形 式备注1PU01全自动加药系统1成套供货空分循环水装置2PU02全自动加药系统1成套供货气化、净化及其他循环水装置3 技术要求及设备组成循环水装置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按投加阻垢缓蚀剂、氧化性杀菌剂、非氧化性杀菌剂和硫酸四种药剂进行加药系统设计。卖方应提出阻垢缓蚀剂配方,并提供与其相适应的设备及控

11、制方案;此外,卖方还应提出非氧化还原杀菌剂配方及投加方案。下文列出为最低技术要求,详细要求以技术协议为准。3.1 药剂投加方式a) 阻垢缓蚀剂为原液投加,加药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确定:1) 根据补充水流量计和荧光示踪剂检测来调整计量泵自动投加;2) 根据循环水中阻垢缓蚀剂浓度来调整计量泵自动投加。b)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性杀生剂,全自动加药系统投加c) 非氧化性杀菌剂通过工控机设定,冲击性定时投加。d) 在线加酸设备通过在线pH探头实时监测,指导加酸泵投加98%浓硫酸。3.2 设施组成3.2.1全自动加药系统(PU01,PU02)a) 阻垢缓蚀剂投加设备由药剂罐、2台计量泵以及系统管路、阀门、管

12、件、仪表、梯子平台等组成。b) 非氧化还原杀菌剂投加设备由药剂罐、2台计量泵以及系统管路、阀门、管件、仪表、梯子平台等组成。c) 浓硫酸投加设备由药剂罐(10m3卧式储罐)、2台计量泵、1台卸药泵、1台事故排污泵以及系统管路、阀门、管件、仪表、梯子平台等组成。(浓硫酸由槽车输送)d) 氧化性杀菌剂投加设备由药剂罐(10m3卧式储罐)、2台计量泵、1台卸药泵、1台事故排污泵以及系统管路、阀门、管件、仪表、梯子平台等组成。(10%NaCLO溶液由槽车输送)全自动加药系统采用成套供货,两套循环水系统应配置独立的控制柜,卖方需保证系统的完整性。3.3 技术要求 a) 通过设施专设的电导探头、ORP探头

13、、pH探头、药剂浓度监测单元、腐蚀率探头等在线监测值,测定系统的结构或腐蚀倾向,并自动调节各种药剂的投加,全自动加药设施可以自动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了解药剂的控制变化趋势,指导日常操作。(部分监测数据可协调从监测换热器取)b) 可连续监测和记录补水量、加药量、电导率、ORP、浊度、瞬时和累积腐蚀速率等参数,并可将信号和加药罐液位指示、报警、加药泵的运行状态传输至DCS。实现就地和远程监控。c) 报警功能,当药剂液位/电导/浊度/pH/药剂浓度/污垢热阻/腐蚀速率/ORP等超过上限或下限时报警并保留记录。d) 配套控制柜、投加泵要求集中显示、控制,集中就地均可开停。e) 可实现自动排污。3.4 控制系统3.4.1 采用带LCD显示的上位机(PC)+可编程控制器(PLC)构成的控制系统来对整个工艺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