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45093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曾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虽减少了古诗在教材中出现的比重,但这决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减少对古诗的诵读与积累。?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我们该用什么时间来完成古诗的学习除了教材的安顿外,我们自己可不可开辟出新的天地我们能不能让古诗更多地、更多姿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这些问题都是新的教材与新的教学开展给我们带来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斥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课时上完了两首古诗后,再利用一课时来继续发展“西湖美的

2、古诗诵读会便应运而生。一课结束时,我怀着冲动的心情写下了我的课后小记。一。诵读、吟唱入诗境,放手还给学生一片学习的自主天地诵读乃学诗之基本,古人学诗为作诗,今人学诗为传承与怡情。在这次活动中,诵读的多样性被灵活的小组学习活动演绎和格外精彩。诵读组的由诵到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虽然不全是在课堂中背诵出来,但课前的活动准备同样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在课前所准备的诗配乐的活动展中,让我真的惊叹,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他们选乐之适宜,按排不同的人读不现的诗,其安顿之合理使原本很陌生的一些古诗一下子就走进了课堂,是则自然,则流畅。这是学生在课外的自学准备中不仅具备了学诗、悟

3、诗的能力,也同时也开展了他们处理学习中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这是我在发展此次活动之间多少次担忧的问题,如今,他们小组成员的构成与诗的学习任务配对得恰如其分。诵读与唱歌能力较强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两个组中,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课前那乐此不疲的身影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一时间,我不由地叹道:“诗海之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遨游!有时候,再好的“耕种也不如给孩子一些“自留地。二。写诗、画诗入佳境,开拓古诗学习的新途径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教语文、学语文,在不知不觉中很多教师在注意了片面追求效率的同时,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使语文课直指品词读句的狭隘范围。回头看看我自己在本次综合

4、性学习的目标设置中,也不乏语言学习性强的指向,但是我更看好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写诗、画诗这两个实践活动,看似写写画画而已,但实那么是本次活动进入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不仅要求学生读诗,还要求学生把诗读懂、读好。写字,充沛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画诗,那么是检验学生是否用心读诗的绝妙之处,这个任务是隐藏在这个活动中的,这样的做法防止了学生对品读古诗的畏难情绪的产生。一那么发挥了这局部学生特长画画,二那么也让他们在“画什么“画成什么样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中真正走进他们能走近的古诗。特别是在学生解读自己的画作时,那么掀起了不小的学习热潮。不仅解读的学生密切关注古诗,而且其他听的学生也关注古诗。特别是对

5、于苏堤春晓一诗中“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的理解过程很让人回味。在画作中,学生画了一只鸟在晨雾的笼罩下,正在苏堤上飞。另一个学生把上指出他画错了,认为一个“过字让画面应该停留在黄鹤已由远而近冲破晨雾,飞过苏堤向着朝霞出现的地方。在反复的推敲下,画作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解读有误,其学生那么在此过程中,充沛感受到了一个“过字在全诗中的重要与精彩。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品味字词的乐趣,西湖美景也在这个辩析的过程中呈现她西子般的秀丽。三。以教材为依托,再远也有回归的航线以本为本,是我们在保障教学有效性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原那么。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是考验我们语文教师智慧的时候。正如很多教师

6、所说,一个学期4个多月,就学26篇课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得到夯实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而且是一个可以得到延伸拓展的例子,可以再度利用的例子。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还有与它相似的或迥然不同的,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时,我们就要着力于为他们寻求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在本次的诵诗会上,学生不仅能读会唱,还能写会画,更能说会品,这是由于学习空间的拓展所带来的学习能力的开展。这时,学生古诗的诵读、积累、感悟能力就与我们的教材要求到达高度的统一。四。“重诗轻人,教与学的习惯都有待改良由于活动丰盛,学生在本次活动中主要以展示为主,所以有些方面不能兼顾,这也反映出本次

7、古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诗,是诗人生命的再现,当我们接触到一首诗时,应首先读诗人,这在平常的教学中是注意到的,但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大局部都忽略了一点。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诗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的了解,我们往往都只注重课堂的“简介,而没有真正在课前、课后去了解诗人。因此,这导致了我们学生“重诗轻人的学习习惯,使得这次活动中,学生对诗的演绎短少了一些真实生命的气息。因此,一切问题的本源还是在“教的引导上。一次尝试,一点收获,一些遣憾,在阅读教学之后发展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一块焕发教材魅力与教师魅力的“自留地,古诗教学的在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既要拓展它的短小精悍,也要发挥它的意韵无穷,让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古诗洋溢出她最悠远的生命活力。本文来源于查字典yuwen.chazidian ,查字典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倡议请加查字典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