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43833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学校名称:南春中学组长:林佳绵组员:煜纯、洁萍、卢钿、洽辉、梓键、锐煌、曾敏、庄雁、晓佳指导老师:金燕、课题提出(背景)人们总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自豪,其实,我国古代的散文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也值得我们骄傲。散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绚丽一脉,自古以来多有名作佳构;散 文,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所以,我们决定通过对“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的研究来进一步 了解散文当中蕴藏的“语言美”。、研究目的在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以此提高自身探索能力、协作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在课题探究中接受当代散文文化的熏陶,体味叙事散文的魅力,从而

2、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开阔眼界,积累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三、研究过程、办法1、准备阶段:(1)确定进行“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探究”这一课题;(2)召开组内会议,进行分工。2、实施阶段:(1)上网查阅资料,咨询老师3、总结阶段(1)组织成员讨论(2)得出结论四、研究成果(一)当代散文的发展历史现代散文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当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置身于时代前列的启蒙思想家们忧心如焚,他们翘首异域,振臂高呼: “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 书)扩大了人

3、们的视野。正是在反对封建道德、崇尚个性自由、追求民主科学等新思潮的推 动下,现代白话散文很快脱颖而出。最早也最著名的是新青年杂志所开辟的“随感录” 专栏,接连发表了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人挥洒自如、大小由之的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 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开日后杂文创作之先河,影响极为深远。稍后,与重在议论的“随 感录”不同,抒情散文作为现代散文的主干开始产生,“五四”以来第一批散文家不时有佳作 问世,令人耳目一新,进一步显示了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的实绩。万事开头难。现代散文的发展并非一马平川,它既要破除封建守旧势 力的节节抵抗,又要在创作实践中正确解决继承古典遗产和借鉴外国经验的问题,进而确立

4、崭新的散文文体观。封建守旧势力为了实现文化专制主义,长期维持少数人垄断书面语言 的局面,拼命攻击白话文“鄙俚浅陋”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林纾:致蔡鹤卿太史 书),登不了大雅之堂。对于这些歪理谬说,白话文运动倡导者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胡适就 曾巧妙而有力地申述了古今语言的巨大变化:“古人乘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 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尝试集)初版自序) 可见白话代替文言,实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谁都知道,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存在着不 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封建卫道士所以抱住“文言”的外壳不放,目的正在于“尊孔”、“载道”, 替圣人“立言”。他们

5、视腐朽为神奇,不敢越古人的雷池一步,只知道依样画葫芦地大写没有 灵魂、空洞无物的“仿古文”,这就不能不同样激起启蒙思想家和现代散文作冢的强烈反对。 胡适倡导“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刘半农坚持“当处处不忘有一 个我,(我的文学改良观),周作人主张写“即兴”的“言志”的散文,反对写“赋得” 的“载道”的文章(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可以说都是有的放矢,令人信服。上述种种,无不体现了对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追求,体现了对中外散 文遗产的认真借鉴。追求和借鉴的结果是:一、和范围广泛的古代散文不同,现代散文发展 成“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朱自清:什么是散文)。二、长

6、 期以来重在“载道”即代圣贤“立言”的“古文”,终于为个人抒情言志的现代散文所代替。语丝第一期创刊号“五四”时期的不少散文作家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鲁迅不仅是小说大家,也堪称散文创作的多面手,他的野草是我国第一本现代散文诗集,篇幅不多,份量极重。论想像之奇特、意境之深邃、手法之新颖,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而作品所展示的那种孤独而偏要奋进、悲凉仍不放弃抗争的心境,更是令人咀嚼不尽。朝花夕拾是鲁迅中年时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冷静的叙述中渗透着睿智的思考,活泼的场景 里寄寓着无限的感慨,抒情的笔墨里不乏机智的嘲讽,某些当时不甚了了的事件开始具有了 触目惊心的时代意义;而作者笔下各具个性的长妈妈、藤

7、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也带着深 刻的时代印记,耸立在我国现代文学的长廊里而毫无愧色。周作人取法英国随笔和明末公安派小品,形成了冲淡平和、庄谐杂出 的风格,创作了喝茶、苦雨等一批融知识、哲理、趣味于一体的生活小品,对以后的 小品文创作影响颇大;不足之处是说明多于抒发,随意难免琐屑。朱自清是一位“富于至性 深情”(朱光潜:敬悼朱佩弦先生)的作家,他所写的背影等怀人忆旧 的散文, 同样是返朴归真,不假雕琢,“富于至性深情”的作品。他对散文的又一独特贡献是景物描写。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十分精细,对形状、声音、色彩的感觉尤为敏锐,几乎到了毫厘必辨、一 丝不苟的境地,而行文又极为活泼流畅,琅琅上口。冰心受古

8、典文学和西洋文学的双重熏陶, 而能融会贯通,臻于化境。她的寄小读者、往事用清丽典雅的文笔,不倦地赞颂着纯的母爱和童心,地域、环境不同而主题一贯,感慨、联想万端而基调 不变。究其实,这些温婉的文字同样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一个侧面,向着蔑视 妇女、儿童的封建卫道士进行了抗争。新文学第一代散文家中,还有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许地山、茅 盾、俞平伯等人,各以富于艺术个性的作品,为现代散文的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现代散文创作进入了成长期、收获期。创作队 伍不断扩大。第一批散文家多数笔耕不辍;此外,又有不少受到新文化运动熏陶的作者源源 不断地补充进来,著名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梁实秋

9、、梁遇春、李广田、吴伯箫、何其芳、柯灵、陆蠡等。他们以热情和彩笔丰富了现代散文创作的天地。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树苗长在文艺园地 之中,那么,到了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散文已经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除狭义的“美 文”即抒情散文以外,杂文随笔、游记小品、通讯特写、书简日记、散文诗、回忆录等,应 有尽有。以鲁迅为核心的杂文创作,作为军阀压迫和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谒对立面,长 期发挥着“匕首”、“投枪”的作用,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才转入低潮。与此相反,反映抗日 战争的报告文学异军突起,由于民族存亡所系,全国人心所向,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现代著名散文期刊论语

10、、人间世、宇宙风(二)当代叙事性散文的艺术特色、精心构思。叙事散文虽然以写人、记事为主,但它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 截取几个生活片断,或一、二个场景。写人也比较概括,只是着重突出人物的某一侧面,而 不需要塑造典型人物。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散文创作的至高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如铁凝的套袖意在表现作家孙犁质朴勤劳的品质,但文章并没有 正面描写他的感人事迹,而是以小见大,抓住孙犁的套袖来写,以此作为情感的凭借,颇具 匠心。因为套袖本身就有质朴勤劳的特质,这跟孙犁的人格相似。、线索分明。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也是作者组织材料时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散文具有“形

11、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做到“不散,就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还要有一条联系 全篇的线索。叙事散文的情节是不完整的,这更需要有一条内在的线索把材料串联起来。当 然,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空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无 形的思想情感。又如铁凝的套袖,文章以“套袖”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串起了许 多关于“套袖”的事件,重点写孙犁老师的“套袖,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本文记叙人生不 同时段不同场景下关于“套袖”的回忆,互相映衬,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主题。三、细节生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 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表面上看似闲笔或

12、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 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叙事散文尽管偏重于对事件的概 括叙述及对人物粗线条的勾勒,但并不排斥细节描写,相反,简约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驮驮的半边钱(片断):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巴巴的10块钱,递 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急 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两半! 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 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儿钱,只 一句话

13、:“粘后再用。”这是一篇表现父爱的散文,其中站台递钱和一封特殊的来信这两个细节特别感人。试想,父爱如山,却又家境贫寒,这让父亲、儿子和读者情何以堪?四、善于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 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作者的知识积累越丰富,则对 生活的感受愈敏锐,越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是叙事散文的重要表现手 法,好的联想,能开阔意境,升华主题。如铁凝的草戒指(片断):一簇狗尾巴草为茶道增添了几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于 我跪坐的姿态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

14、我引向了广阔的冀中平原?狗尾巴草,茎纤细、坚挺, 叶修长,它们散漫无序地长在夏秋两季,毛茸茸的圆柱形花须活像狗尾。那时太阳那么亮, 垄沟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子嬉戏一一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 腿。那些女孩子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 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戴在手上虽 不明显,但心儿开始闪烁了。本文要表现的是冀中平原少女的纯真与淳朴,但作者并没有单刀直入 切入主题,而是先写了日本友人茶艺上的狗尾巴草,然后联想到冀中平原上的狗尾巴草及由 狗尾巴草编成的草戒指,让草戒指成为表现中心的媒介,联

15、想自然,寓意深刻。五、寓情于事。情感是散文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大千世界中凡可以入笔的东西一旦注 入情感便仿佛有了灵性,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或哲理。叙事散文虽然没有刻意抒情,但行 文的目的同样在于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用心品味,你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 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作者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如张晓风的有些人(片断):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 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 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一一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 子谋道”的精神。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 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 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作者叙写了自己中学时代的代数老师临考前在泥地上用碎石子教我”行列式的往事,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却句句含情,充满了对教师的 感激、敬佩之情,又有一种深深的遗憾。五、收获体验在多种文体中,我们真的对“散文”情有独钟,一直把它当成自己心 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一边学习一边聆听。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心中它是一个又 美好又多情的小女孩,对着我诉说,对着我微笑,对着我们讲她的心灵深处的故事?进行散 文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