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93805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2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1. 肽链延长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个循环包括( ) A起始 B进位 C转肽 D移位 E终止肽链延长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个循环包括()A起始B进位C转肽D移位E终止BCD2. 参与NADH电子传递链的电子载体有( )。ANADB黄素蛋白C铁硫蛋白D细胞色素E辅酶Q参与NADH电子传递链的电子载体有( )。ANADB黄素蛋白C铁硫蛋白D细胞色素E辅酶Q正确答案:ACDE3. 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

2、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正确答案:英国医生Griffith(1928)进行了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他将活的R品系(无毒)菌株和加热杀死的同种s品系(有毒)菌株同时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某些R品系菌株会转变成S品系菌株。受当时分析纯化技术限制他没有分离出这种“转化因子”。美国科学家Avery(1944)等从加热杀死的S品系细菌提取液中分离出高纯度的“转化因子”并鉴定出它是DNA。将这种“转化因子

3、”注入R品系细菌体内能够使其转化成S品系细菌。如果事先用DNA酶将s品系细菌的DNA分解则不可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个重要发现首次用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用含35S、32P标记的培养基进行T2噬菌体培养使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标记DNA被32P标记。将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后发现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有32P标记的DNA而无35S标记 物。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含有32P标记的DNA不含35S标记的蛋白质。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进入宿主细胞是产生、决定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英国医生Griffith(1928)进行了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他将活的R品系(无毒)菌株和加热杀死

4、的同种s品系(有毒)菌株同时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某些R品系菌株会转变成S品系菌株。受当时分析纯化技术限制,他没有分离出这种“转化因子”。美国科学家Avery(1944)等从加热杀死的S品系细菌提取液中,分离出高纯度的“转化因子”,并鉴定出它是DNA。将这种“转化因子”注入R品系细菌体内,能够使其转化成S品系细菌。如果事先用DNA酶将s品系细菌的DNA分解,则不可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个重要发现,首次用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用含35S、32P标记的培养基进行T2噬菌体培养,使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标记,DNA被32P标记。将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后,发现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有32P标记

5、的DNA,而无35S标记物。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含有32P标记的DNA,不含35S标记的蛋白质。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进入宿主细胞,是产生、决定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5. 操纵子是由_,_,_和_组成。操纵子是由_,_,_和_组成。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基因6. G1期RB蛋白的作用是什么?G1期RB蛋白的作用是什么?在G1期,RB与E2F转录因子结合,阻止进入S期所必需基因的表达。在START点,RB被周期蛋白/cdk复合系统磷酸化,且释放E2F,激活S期必需基因的转录。7. 形态结构监测:在此类监测方法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的就是利用生物对空间进行监测。( )A.错误

6、B.正确参考答案:A8. 所有细菌均具有的结构包括:( )A.细胞壁B.细胞质膜C.细胞质及其内含物D.细胞核物质参考答案:ABCD9. 如果你分离到一株啤酒酵母,其生长速率是已知生产菌株的二倍,因此你将其用于生产乙醇的实验,但结果表明,该酵如果你分离到一株啤酒酵母,其生长速率是已知生产菌株的二倍,因此你将其用于生产乙醇的实验,但结果表明,该酵母菌株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醇和其他产物的混合物,并且乙醇的产量只有已知生产菌株的50%。请你根据本章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遗传及遗传工程的有关知识,简要写出你将如何改进你所分离获得的酵母菌株,使其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将分离到的啤酒酵母菌株

7、,从试管稀释开始进行筛选,在实验室阶段,选择乙醇的产量超过现有生产菌株的50%和生长速率比生产菌株高的菌株,结合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遗传及遗传工程的有关知识,简要写出如何改进代谢调控、生长发酵条件、遗传育种和基因改造新分离的酵母菌株,使其高产乙醇且发酵周期短,综合评估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然后再进行小试、中试和大试的逐步放大实验,直至优于现有生产菌种。10. 核被膜的结构特点。核被膜的结构特点。正确答案:核被膜的结构特点有:rn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不连续膜组成。rn (2)向着胞质侧的一层核膜叫外膜其胞质面上附有大量核糖体颗粒外膜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近核质侧的的一层核膜叫内膜其表面光滑

8、含有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rn (3)内外层核膜之间有2040nm的间隙称为核膜间隙与糙面内质网上相通。rn (4)核被膜并非完全连续其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一些环形开口称为核孔核孔周围有许多蛋白质共同形成一个大型的核孔复合物。核孔复合物在核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方面起着调控作用。核被膜的结构特点有:(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不连续膜组成。(2)向着胞质侧的一层核膜叫外膜,其胞质面上附有大量核糖体颗粒,外膜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近核质侧的的一层核膜叫内膜,其表面光滑,含有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3)内外层核膜之间有2040nm的间隙,称为核膜间隙,与糙面内质网上相通。(4)核被膜并非完全连续

9、,其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一些环形开口,称为核孔,核孔周围有许多蛋白质,共同形成一个大型的核孔复合物。核孔复合物在核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方面起着调控作用。11. 适用于扩增已知DNA序列两侧的未知序列的方法是( )。A定量PCRB锚定PCRC反PCRD原位PCR适用于扩增已知DNA序列两侧的未知序列的方法是( )。A定量PCRB锚定PCRC反PCRD原位PCR正确答案:C12. 线粒体基质中的tRNA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核中转录后,从核孔复合体运送到细胞质,再通过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中的tRNA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核中转录后,从核孔复合体运送到细胞质,再通过线粒体内外肽接触点位置

10、一次性跨越两层膜运送到线粒体基质中。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由线粒体自身的基因编码。13. 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 )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A.空间B.环境C.结构D.功能参考答案:CD14. 底物浓度相同时,酶的初始浓度越大,酶促反应速度也越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 由显性基因A突变为隐性基因a称为_突变;也叫_突变;而由隐性基因a突变为显性基因A称为_突变,由显性基因A突变为隐性基因a称为_突变;也叫_突变;而由隐性基因a突变为

11、显性基因A称为_突变,也叫_突变。通常_突变的发生总是高于_突变。隐性$正$显性$反$正$反16.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与真核生物基因一样具有许多复制起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与真核生物基因一样具有许多复制起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17. 钩虫的成虫可分泌_,并且成虫有_习性,造成伤口不停出血,使患者严重贫血。钩虫的成虫可分泌_,并且成虫有_习性,造成伤口不停出血,使患者严重贫血。抗凝血酶$不断更换咬吸部位18. 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_将糖链的_与肽链的_连结形成。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

12、链,通过_将糖链的_与肽链的_连结形成。N-糖苷键$N-乙酰葡糖胺$天冬酰胺残基19. 两对基因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作用,可统称为( )。 A.互补作用 B.显性上位 C.隐性上位 D.基因互两对基因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作用,可统称为( )。A.互补作用B.显性上位C.隐性上位D.基因互作参考答案:D20. 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负责30nm纤丝高度有序的压缩。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负责30nm纤丝高度有序的压缩。正确21. 脊髓的横断面上,呈蝶形的灰质在外,白质在内,腹面有腹正中裂,背面有背正中沟。脊髓的横断面上,呈蝶形的灰质在外,白质在内,腹面有腹正中裂,背面有背正中沟。错误22. 氧在生命起源和进化中的

13、作用是什么?氧在生命起源和进化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远古大气层中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遮挡紫外线,可以使更多的太阳能进入大气层为生命起源提供能量,同时还防止化学演化的初始形成的生物化合物被氧化降解,这对生命的诞生是有利的。随着生命演化的进展,大气出现氧气,并在大气层上部形成臭氧层,对稳定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以及防止真核生物被紫外线破坏是必需的,同时氧气的存在使有氧呼吸成为可能,极大的促进了生物的演化。23. 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_上的_形状或生长在_上的_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_上的_形状或生长在_上的_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长有鞭毛。平板表面$菌落

14、$半固体直立柱穿刺线$细胞扩散24. 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气、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5. 噬菌体都会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6. 以下哪些细胞器具有极性( )A.高尔基体B.核糖体C.溶酶体D.过氧化物酶体E.线粒体正确答案:A27. 进食脂肪过多易患( )等疾病。 A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 B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 C肥胖症、脂肪肝、糖尿进食脂肪过多易患()等疾病。A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B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C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D以上都有D28. 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9. 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I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