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3777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级班业专 院 学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1、作为有组织犯罪而言,其主观罪过形式是()。I姓此过超得不题答线订装A弗罗伊德B马克思C李斯特D恩格斯5、犯罪实证学派的最初形态是(A犯罪人类学派B犯罪社会学派)。C犯罪心理学派 D犯罪环境学派6、犯罪饱和法则的最初提倡者是(A费尔巴哈B加罗代洛)。C菲利D李斯特7、犯罪模仿论的首倡者是()。A迪尔凯姆B塔尔德C李斯特D孔德8、冲突理论的发端源于()。A马克思B韦伯C齐美尔D孔德=A故意 B过失 C故意与故失兼有D侵权:2、犯罪学史上,最早提出“暴力犯罪”概念的是()。i A菲利 B加罗法洛 C龙勃罗梭D费尔巴哈:3、西方谚语“犯罪杀害他

2、的主人”的正确理解是()。! A犯罪危害公共利益:B犯罪危害他人利益:C犯罪危害犯罪人自身i d不但危害他人、社会,而且危害犯罪者自身i 4、“最好的社会政策,也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Ii 9、犯罪事实的外部表现形态和联系是指()。!A犯罪本质B犯罪现象C犯罪原因D犯罪预防 10、在犯罪研究中,青少年期一般是指年龄段()。:A1418 岁B1025 岁C626 岁D1426 岁! 11、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有着较长的互动关系,互动中常出现异位现象,很难区分双方责任,属何种模式()。!A被害人催化模式B可利用被害人模式C人质情节 D双向推动模式i 12、最早以科学方法进行犯罪

3、预测的是()。iA龙勃罗梭B凯特勒C费尔巴哈D奥林! 13、强调犯罪及预防对环境的依赖性的是()。!A环境法则B系统法则C双向法则D因果观14、 荀子“ 一兔走,百人逐之”,类似前犯罪学渊源的()。A心魔论B原罪说C性善论D功利主义论15、 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蠢材中的一个天才”的是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A费尔巴哈B贝卡利亚C边沁D菲利16、 强调应侧重研究人们为什么不犯罪的理论是()。A标签理论 B社会控制理论C亚文化理论 D冲突理论17、 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行为及犯罪人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犯罪现象B犯罪状况C犯罪特点D犯罪规律18、 犯罪学界现行主流的犯罪原因观属于()。A

4、犯罪根源说B犯罪现象说C犯罪因素说19、提倡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环境来预防犯罪的观点属于(A医疗模式B社会基因模式C控制模式20、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是指(D罪因结构论)。D情景预防模式)。A被害条件B被害社会因素C日常生活理论21、我国当前所采取的基本刑事政策是(A乱世用重典B世轻世重C宽严相济D生活方式理论)。D “严打”政策22、认为犯罪是由于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 的产物,属于(A文化冲突理论B紧张理论23、高质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外部表现的是()。C激进派犯罪学D社会学习理论是人的典型的、相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指)。A气质B性格C人格2

5、4、研究视角既注重被害人,也关注侵害人A生活方式理论B社会控制理论25、对犯罪现象、原因及预防的总体所进行的预测是指(A类型预测B综合预测C社会预测D智力及两者共通之处的是(C日常活动理论)。D被害化理论)。D个体预测26、假如妇女衣着透露、举止轻浮、语言调情、目光挑逗,就较容易诱发心存不轨者性冲动, 从而招致性侵害,此种现象称之为(A被害可猎性的过错B被害诱发性的过错C被害易感性的过错D被害受容性的过错27、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A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报28、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29、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30、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

6、级的利益A阶级性B相对性31、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A性别B犯罪类型32、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A保罗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33、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之基础是(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B各级人民政府)。C犯罪结果)。C社会道义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C社会性)。C再犯可能性)。C费尔巴哈)。C犯罪对象34、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C各级党委D政法机关D犯罪条件D社会角色 表明犯罪具有(D动态性D文化程度D加罗伐洛D犯罪矫治方法)。A刑法学 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35、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A实证犯罪学派 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3

7、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中介环节D相关因素37、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较常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男性犯罪成因B女性犯罪成因C青少年与中下层人员犯罪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成因38、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的目的是()。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象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之发展39、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就是()。A犯罪原因单元论为主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双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之复兴40、加罗伐洛在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A自然犯罪概念B犯罪原因三元论C天生犯罪人论D犯罪饱和律(论)41、对社会各部门、各

8、阶层之间关系加以协调和处理的过程是指()。A机构整合B结构整合C规范整合D价值整合42、 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A犯罪的实质定义B犯罪的功能定义C犯罪的社会学定义D犯罪的法律定义43、一般认为,属于犯罪学研究的两种具体方法之一的是()。A调查方法B实证方法C演绎方法D三段论44、 通过施加刑罚,使罪犯在道德上产生震动和觉醒,改恶从善的功能是刑罚预防的()。A威慑功能B剥夺功能C惩罚功能D改造功能45、 我校在教学楼等容易发生违法犯罪的各个局部范围内采取的专门性预防措施是()。A技术控制B社会控制C微观控制D宏观控制46、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是针对性、有

9、效性和()。A单一性B群众性C专门性D普遍性47、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对,男性占整个犯罪的()。A相对多数B绝对少数不清C绝对多数D相对少数48、 犯罪行为最根本的特征()。A违法性B社会危害性C社会性D过程性49、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A攻击理论B冲突理论C学习理论D差别交往论50、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A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B刑法学之诞生C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D现代犯罪学派之诞生二、多项选择题(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女性如果被歹徒纠缠,下列方案是较为切实可行的()。A寻求援救,伺机逃脱B采取适当的防身手段C审时度势,巧妙

10、周旋D奋不顾身,拼死反抗2、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则有()。A坚持教育B重在预防C坚持保护D综合治理3、开展社会帮教工作,主要遵循的原则有()。A互相尊重,平等对待B真心实意,讲求实效C正面教育,严格要求D科学管理,因人施教4、“犯罪学三圣”指的是()。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伐洛D贝卡利亚5、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论,强调的是()。A心理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生理因素6、 社会化过程理论一般认为包括()。A社会学习理论B控制理论C标签理论D冲突理论7、 从广义上说,犯罪现象的测量包括()。A犯罪研讨B个案调查C数理统计D犯罪预测8、通常认为,决定我国21世纪犯罪多与少A青少年犯罪9、犯罪被害

11、人的特征A人口统计学特征B黑社会性质犯罪一般可以分为(B人格特征危害严重程度的两大犯罪主体指的是(C有组织犯罪 )。C生活方式特征()。C智能分析法 一般可以包括( C经济状况D贪腐渎职犯罪D性格特征)。10、性格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常用的研究方式A类型论B需求层次理论11、关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犯罪原因问题A媒体 B社会变动)。地域12、被害预防较为常见和具体的操作办法有(C被害妇女的非女性化 )。C心理预防)。D特征论A被害人贬值B被害人的非人格化13、宏观犯罪预防的内容一般包括(A社区预防B刑罚预防14、社会适度控制原理通常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关系()。A社会控制与自由关系B社会控制与人的需求关系C

12、社会规划与人性塑造之关系D外在控制与自我控制关系15、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研究的课题有(A犯罪现象属性B犯罪基本状况16、在犯罪学研究中应予注意的伦理问题有(A知情后同意原则B价值中立原则C资料保密原则D研究对象的干扰与损害赔(或补)偿问题17、下列属于犯罪现象表现形式的有(D被害人处遇诊所D治安预防)。C犯罪特点D犯罪规律)。)。A个体与总体犯罪现象B静态与动态犯罪现象C加害与被害犯罪现象D常规与随机犯罪现象18、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犯罪现象状况之新形态的有(A游戏型犯罪B恐怖主义犯罪19、现阶段我国犯罪的总体趋势(A犯罪形式日趋国际化、同步化C犯罪数量明显剧增20、可以归结为犯罪学研究的新动向的

13、有)。D种族歧视犯罪C白领犯罪)。B犯罪活动所涉领域越来越广泛D犯罪主体稳定的同时层次却有所提升()。A犯罪环境学与作为其方法论的情景犯罪预防理论及运用B重整羞耻理论及其价值评判C合理选择理论、新犯罪生物学及其相关问题D法经济学之广泛推广与运用三、材料分析题(任选二题作答,每题15分,计3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下列是犯罪与各种统计的关系示意图,并据此回答相关问题。一犯罪与各种统计的关系实际发生之犯罪数警方认知之犯罪数警方逮捕之数被起诉之数被判有罪之数实际服刑人数(1)上述图例反映的主要是一种什么现象? (3分)(2)我国犯罪官方统计是否存在上述现象?原因何在? (5分)(3)如有上述现象则有哪些潜在的危害? (7分)2、材料: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之作用,犯罪现象一反常态,急剧恶化。 期间历经三次犯罪高峰和三次“严打”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