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3429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xxx 级xxx 专业 xxx 班学号:xxxxxxx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xxx(xxxxxxxxxxx,xx) 摘要: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 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 分离膜材料较成熟的制膜方法(相转变法、熔融拉伸法、热致相分离 法),而且介绍了一些新的制膜方法(如高湿度诱导相分离法、超临 界二氧化碳直接成膜法以及自组装制备分离膜法等)。关键词:膜分离,膜材料,膜制备方法1.引言膜分离技术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 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目前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 能技

2、术、清洁生产、医药、食品、电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成 为解决人类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膜分离过程中, 对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膜的制备及膜过程的强化等三大领 域;随着膜过程的开发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膜材料及其膜技 术的重要性,在此对膜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2.1浸没沉淀相转化法1963年,Loeb和Sourirajan首次发明相转化制膜法,从而使聚合物分离膜有了工业应用的价值,自此以后,相转化制膜被广泛的研究和采用,并逐渐成为聚合物分离膜的主流制备方法。所谓相转化法 制膜,就是配置一定组成的均相聚合物溶液,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改 变溶液的热力学状态,使其从均相的聚

3、合物溶液发生相分离,最终转 变成一个三维大分子网络式的凝胶结构。相转化制膜法根据改变溶液 热力学状态的物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溶剂蒸发相转化 法、热诱导相转化法、气相沉淀相转变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2.1.1 浸没沉淀制膜工艺目前所使用的膜大部分均是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的相转化膜。在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先流延于增强材料上或从 喷丝口挤出,而后迅速浸入非溶剂浴中,溶剂扩散进入凝固浴J),2而非溶剂扩散到刮成的薄膜内( J ),经过一段时间后,溶剂和非溶1剂之间的交换达到一定程度,聚合物溶液变成热力学不稳定溶液,发 生聚合物溶液的液-液相分离或液-固相分离(结晶作用),

4、成为两相, 聚合物富相和聚合物贫相,聚合物富相在分相后不久就固化构成膜的 主体,贫相则形成所谓的孔。浸入沉淀法至少涉及聚合物/溶剂/非溶剂 3 个组分,为适应不同 应用过程的要求,又常常需要添加非溶剂、添加剂来调整铸膜液的配 方以及改变制膜的其他工艺条件,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构形态和性能的 膜。所制成的膜可以分为两种构型:平板膜和管式膜。平板膜用于板 框式和卷式膜器中,而管式膜主要用于中空纤维、毛细管和管状膜器 中。2.2 应力场下熔融挤出-拉伸制备聚烯烃微孔膜聚烯烃微孔膜主要是利用热致相分离和熔融挤出 -拉伸工艺制 备。在热致相分离过程中,高聚物与稀释剂混合物在高温下形成均相 熔体,随后在冷却时

5、发生固-液或液-液相分离,稀释剂所占的位置在 除去后形成微孔。而在熔融挤出-拉伸过程中,以纯高聚物熔体进行 熔融挤出,微孔的形成主要与聚合物材料的硬弹性有关系,在拉伸过 程中,硬弹性材料垂直于挤出方向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被拉开形成微 孔,然后通过热定型工艺固定此孔结构。由于拉伸法在制膜过程中不 需要任何添加剂,对环境无污染,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拉伸法 生产成本低、应用广泛,用此法生产的膜的产值、产量远远超出热致 相分离法。拉伸成孔法制备中空纤维微孔膜最早由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的 镰田健资等人于 1975年开始研究,198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拉伸法制备平板膜由美国 Celanese 公司 M.D

6、ruin 等于 20 世纪70 年代初首先研制成功。2.2.1 微孔膜的成孔原理及工艺2.2.1.1 微孔膜的成孔原理首先在相对低的熔融温度,高牵伸条件下制备硬弹性纤维或平板 膜,由于在纺丝和热处理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垂直于挤出方向而平行排 列的片晶结构。在拉伸时,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网络被拉开(储存了 表面能),同时片晶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微纤结构(提高了熵变值),所 以一旦回复形变时即产生硬弹性,因而拉伸膜壁就会形成大量的由拉 开片晶之间的微裂纹和其中的微纤结构所组成的微孔结构。此时,只 要经过热定型处理(微纤结构进一步结晶化),就能固定这种微孔结 构,得到微孔膜。2.2.1.2微孔膜的制备工艺聚烯

7、烃微孔膜的制备工艺一般是先在应力场下熔融挤出制备硬 弹性中空纤维或平板膜,再进行热处理以得到具有垂直于纤维轴平行 排列的片晶结构,然后控制一定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一般先进行冷 拉,然后热拉),最后将拉伸后的纤维或膜在一定温度下热定型,使 拉伸所产生的微孔结构保留下来,即可得具有一定微孔结构的微孔 膜。2.3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聚合物微孔膜20世纪80年代初,Castro专利提出了一种较新的制备微孔膜的 方法,即热诱导相分离法(t 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 tion, 简称TIPS),随后美国专利及一些研究论文对其做了报道。该方法是 将聚合物与高沸点、

8、低分子量的稀释剂在高温时(一般高于结晶高聚 物的熔点T)形成均相溶液,降低温度又发生固-液或液-液相分离, m 而后脱除稀释剂就成为聚合物微孔膜。这种由温度改变驱动的方法称 为热诱导相分离。许多结晶的、带有强氢键作用的聚合物在室温下的 溶解度差,难有合适的溶剂,故不能用传统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的方 法制备膜,但可以用TIPS法,如聚烯烃或其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等都 可以用TIPS法得到孔径可控的微孔膜,根据需要可以制得平板膜、 中空纤维膜、管状膜。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过程、成膜条件与孔结 构形态的关系正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并已有较系统的研究。TIPS在 工业上主要有两个应用领域:控制释放和微滤。2.

9、3.1 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特点 拓宽了膜材料的范围 可得到各式各样的微孔结构。通过改变TIPS的条件可以得到 蜂窝状结构(cellular)或网状结构(lacy);膜内的孔可以是封闭 的(close),或开放的(open);孔径分布可相当窄。 可以制备相对较厚的各向同性微孔结构,用于控制释放,若膜 制备过程中冷却时施加一个温度梯度或浓度梯度,还可以得到各向异 性微孔结构。 孔径及孔隙率可调控,孔隙率髙。相分离是热诱导,与溶剂-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相比,需要控制的参数变化小,改变一个或几个条 件就能达到调节膜孔径和孔隙率的目的,并有很好的重现性。 制备过程易连续化。2.3.2 TIPS制备微孔

10、膜的步骤TIPS法制备微孔膜主要有溶液的制备(可以连续也可以间歇制 备)、膜的浇铸和后处理三步,具体步骤如下。 聚合物与髙沸点、低分子量的液态稀释剂或固态稀释剂混合, 在髙温时形成均相溶液; 将溶液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平板、中空纤维或管状); 溶液冷却,发生相分离; 出去稀释剂(常用溶剂萃取); 除去萃取剂(蒸发)得到微孔结构。2.4聚合物/无机支撑复合膜的制备技术进展聚合物膜具有性能优异、品种多等优点,从而大规模应用于水处 理、化工、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但聚合物膜存在不耐高温、抗 腐蚀性差、机械强度不好、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并且易堵塞,不易 清洗。无机膜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机械强度高、

11、热稳定性好、 耐化学和生物侵蚀、使用寿命长,并且易于消毒和清洗。但是无机膜 的不足之处在于抗污染能力差,分离选择性差,而且陶瓷膜大多数有 无机氧化物制得,因而不能在碱性条件下使用。复合膜按结构可以分为3 种:无机物填充聚合物膜;聚合物填充 无机膜,也称为聚合物/无机支撑复合膜;无机/有机杂聚膜。2.4.1 聚合物溶液沉淀相转化法沉淀法主要是溶剂蒸发沉淀相转化法,方法是将聚合物溶液刮涂 于无机支撑物上,无机物可以是多孔的或无孔的,使溶剂蒸发。然后 加热,于是得到了均匀致密的聚合物膜皮层。根据需要可以反复进行 以上过程。除了刮涂外,还可以采取浸涂、喷涂或旋转涂覆。此复合 膜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主要为

12、物理相互作用,所得到的聚合物膜厚在 0.1100umo这样的复合膜有聚四氟乙烯(PTFE) /陶瓷膜、全氟磺 化离子交联(PSI) /陶瓷膜、聚乙烯醇(PVA) /陶瓷膜、聚二甲基硅 氧烷(PDMS) /陶瓷膜、硅橡胶(SR) /陶瓷膜、聚醚砜酮(PPESK) / 陶瓷膜等。2.4.2 表面聚合法通过化学方法使聚合物复合在无机支撑膜的表面或孔中。这种方 法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直接在无机膜表面进行单体的共聚或均聚,无 机膜和聚合物膜之间是物理相互作用;二是对无机膜表面进行改性, 使无机膜表面具有活性部位,然后通过活性部位进行单体的接枝聚 合,这里无机膜和聚合物膜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的。2.4.

13、2.1 直接表面聚合法(1)气相聚合法Li等人在多孔玻璃上通过气相聚合反应制备了硅氧烷(SP) /无机复合膜。所使用的单体是二氯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氯甲基乙烯硅氧烷,催化剂为NH或(NH) CO。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管式多3 4 2 3孔玻璃膜于常温下浸在HO中两天,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数次,然后22在真空状态下于1291干燥2小时;气相的单体和催化剂分别引入玻 璃管的外壁与内壁,在室温下玻璃管内壁上的聚合反应发生了,反应 20小时之后,将玻璃管膜用蒸馏水清洗,然后于1501干燥2小时, SP/玻璃复合膜就制备成功了。(2)溶液聚合 在溶液中直接在无机支撑膜表面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这种复合膜 有意

14、义的一种有机物材料之一就是凝胶。凝胶一个显著的性质是当凝 胶内部的环境(如温度、pH值、离子组成、溶剂组成或电场)发生 变化时,在凝胶中相应会发生可逆的体积变化,正是这种可逆的凝胶 内部体积的变化使得凝胶膜对有机溶剂/水混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 凝胶的机械强度太低,无法自身形成分离膜,必须将它复合在支撑膜 上。3)电化学合成法这个方法是在一个微孔无机支撑膜表面,电化学引发进行聚合反应,在支撑膜表面得到一聚合物膜。微孔AlO陶瓷膜表面镀上一层23 超薄金属膜,金属膜很薄不可能堵住陶瓷膜孔。原电池包括,修饰的 陶瓷膜作为工作电极,Ag线作为准参比电极,Pt片作为对电极,NaCl 溶液作为电解质,将聚

15、合的单体溶液与电解质溶液混合,当电压从0 上升到2.75V再返回时,工作电极即陶瓷膜表面聚合反应被引发并进 行。(4)光化学合成法此方法是,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单体在无机支撑膜上聚合。无机支 撑膜置于过滤纸上,过滤纸吸收了反应单体的溶液并达到饱和;滤纸 中的溶液通过毛细管作用进入无机膜孔,上升至膜的表面,并且在膜 上形成了一薄层溶液膜;接着用Xe弧灯照射膜表面,引发聚合反应, 这样在无机膜就形成了超薄聚合物膜。通过在膜上方的气相中添加光 引发剂,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2.4.2.2 表面接枝聚合法(1)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法等离子体聚合作为一种较新的聚合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有机高分 子领域,但也有人开始

16、用它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膜。如无机多孔膜 用等离子体处理后,一定条件下再与聚合单体接触,单体就会在其表 面和孔壁上接枝聚合,生成线性聚合物,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在反应管 中引入空气终止,最终可得到接枝程度不同的填充型复合膜。这种方 法中接枝与无机膜表面是共价键相连的,因此这类复合膜中层与无机 膜层之间结合的非常紧密。2.4.3 部分热解法聚合物的热解即是它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降解过程。完全热解 时,聚合物中所有不稳定的共价键都会断裂,不稳定的元素都被蒸发 移走,一般得到的是脆性产品。 样品在高温条件下放置的时间太短 或是温度偏低,它就只能部分热解,生成物中还会有大量有机成分存 留下来。它既保留了部分原来的弹性,热稳定性又大大提高,并且调 节热解温度可以控制产品中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