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336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论文基于学生立场,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由一道习题教学引发的思考温岭市横峰小学 王瑶【内容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赏识。但在日常教学中,仍有许多老师不去考虑学生的反应和需求,以自我惯有的思维,把自己的需求当做学生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来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借用2015春晚的一句经典语录: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我们就是太把“我们以为”的强加给“学生以为”的,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到见解缺失和枯竭,学生立场逐渐被忽视。面对学生立场的异位现象,我们该如何挽救?笔者从两个教学案例入手,相同的教学内容却呈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内外兼修寻找对

2、策,让立足学生立场的教学,成为课堂教育永恒不变的追求。【关键词】学生立场、数学课堂、追求一、缘起:教学之辩,天壤之别是何故?在一次校内教研中,笔者有幸观摩了两节同课异构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两节课中都出现了这样一道例题:张大叔需要一个长方形羊圈,用1根18米长的栅栏去围,有几种不同的围法?这种题型在平时的练习中也经常出现,考察的是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对于这一习题,两位执教老师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着截然不同的数学教学观,其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为阐明观点,现摘录两个片段如下:【聚焦镜头一】(1)理解题意,分析关键分析题意时师问:“长和宽需要同时满足什么条件?几个学生均未说到教师心中的答案,

3、教师继续启发:“你能求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吗?终于在反复引导下,学生说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182=9米,所以羊圈的长与宽之和是9米。 (2)讨论解法,交流反馈理解题意后,教师问:“你能帮张大叔说出所有不同的围法吗?教师要求学生同桌讨论,于是,学生轻声讨论着,教师将其中一位位学生的结果板演在表格中。长171615宽123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长宽之和为9米这个关键信息。认为周长是18就表示长宽之和是18,在教师的纠正下,学生才发现了这一错误.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另一份学生填写的表格:长87654321宽12345678教师引导学生将后面4种重复情况擦掉,并加以追问问:

4、“这样填表,有什么好处?”由此得出:解决问题要有顺序,有条理。(3)探索规律,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出这几种围法的面积,问:“观察表格中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什么规律?”得出结论: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聚焦镜头二】(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出示例题情境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在分析中,学生认识到:围城的羊圈是长方形,且该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2)分组操作,探寻解法理解题意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操作前,教师详细说明了操作要求,可摆小棒,可画图,或用其他的方法。明确

5、要求后,学生就开始分组活动。(3)交流反馈,呈现结论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上台来汇报小组研究成果.第一小组采用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分别报出了四种围法,还说出了操作时的思考过程:“把长依此减少1米,宽依此增加1米,后来发现出现重复了,再把重复的几种情况去掉。”第二小组采用画图的方法.学生认为:“长方形是由两条长和两条宽组成,所以先用182=9米,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是9米,再想9可以由什么组成,我们就得出来8和1,5和4,7和2,6和3,。”这时,教师加以肯定并追问:“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建议?”学生发现,他们没有按顺序排列。于是,得出了结论:解决问题时,要有序思考,这样更有条理。第三小组采用

6、计算的方法。学生认为:“(长宽)2=周长,一条长一条宽=9。”学生甚至在纸上写出了如下的式子:182=9米 9=长宽9=81 9=72 9=63 9=54第四小组采用列表的方法。显然,他们在列举各种情况下,也能进行有序的思考。长米8765宽米1234教师确定了学生的不同想法,继续追问:“每个小组方法不同,但他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时,大家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来思考。教师进一步强调:这样有序地寻找答案,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4)深入思考,概括规律教师组织学生计算四种围法的面积,并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数据,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思考和辨析中很快就发现了规律:

7、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二、思考:追本溯源,深挖细掘明真义镜头一中,教师指出了解题的关键之处,为学生设计了思考问题的具体思路,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一步一级走得吃力。而片段二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由学生,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结果学生的创新思维喷涌而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比不同教法,笔者深有感触。事实上,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又何尝没有上演着镜头一的片段呢,我们都过分关注教学能否按照自己的预设方案顺利进行,忽视了学生的立场和需求,以致学生在既定的思维中不敢“出格。其实我们都轻视了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能干!后一课例就是最好的证

8、明!纵观这两个课例及周围课堂,儿童立场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既定的步骤扼杀好奇的天性每个儿童都有好奇的天性,难怪沃兹沃斯会写出如下的诗句:“有眼就要看,有耳就要听,意志不能阻挡,身体去感应万物。”镜头二中,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天性,为他们提供了自由的探究空间。而镜头一中的教师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推荐的思路去思考,学生学得毫无生趣和疲累,精心设计的这种既定步骤,却扼杀了学生天然的好奇心。(2)用浅层的交流代替深度的探究众所周知,儿童思维更多地建立在直观基础之上,他们常常需要利用实物操作和活动体验来辅助学习。特级教师翟欲康总结出六条“翟式秘籍”,其

9、中有一条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教学中,迫于时间限制,教师常常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体验,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领悟之前,就很快揭示结论,虚晃一枪就赶往下一个环节,这些做法极大地遏制了儿童的探究欲望。如镜头一中,教师仅仅要求学生借助观察和讨论寻找羊圈的不同围法,这显然是有悖常理的。学生仅仅凭借浅层的交流,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体验自然也无法深刻。(3)用成人的逻辑引导儿童的思维阿莫纳什维利指出:“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和逻辑性,而不在与于事物本身的逻辑。”镜头一中,按照成人的逻辑,先求出一条长与一条宽之和,再确定长和宽的米数,应该是毫无困难了,但具有讽

10、刺意味的是,教师这般强调了之后,还是有学生出现错误。说明在学生的认知深处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追其原因,教师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学得被动,学习效果自然也是不理想。(4)用表面的顺利遮蔽真实的想法纵观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故意设计一些过渡性、暗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将儿童的错误或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遮蔽了儿童真实的思维过程。这样的顺利,表面看起来赏心悦目,但却存在着危险因子。因为在顺利的背后,往往昭示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弱化和创新意识的匮乏。由此可见,在我们周围的教学中,学生立场正经受着猛烈冲击.这更让我反思,我们教学时该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从

11、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和实现呢?三、求解:内外兼修,另辟蹊径寻出路毋庸置疑教师要摒弃成人立场,杜绝用成人意志代替儿童意愿,用儿童立场关照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宏观把握:预见-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1)关注心理准备由于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顺序性,教师都应尽可能按照儿童认知的顺序进行教学,不能盲目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皮亚杰曾说过这样的惊世之语:“教师将会认识到,他们自认为正在教儿童的东西,但实际上却并未在教,原因在于:儿童并未达到必要的发展阶段”的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当儿童还没有达到某个认知阶段,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时,教师的教无疑就是强制的灌输,学生学得累且效果不佳。(

12、2)分析知识储备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的确,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弄明白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确认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在课中充分调动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储备,让新知识在旧知识上生长,使之实现与新知识的有效对接,以此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3)了解经验积淀每个儿童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来到学校时,并不是一张白纸,生活经验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清晰的烙印。这些生活经验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促进“正迁移”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人民币”等知识时,儿童在生活中

13、直接观察到的物体和直接体验到的经历,都可以直接促进其数学学习。其二,产生“负迁移的生活经验。譬如,在学习“倒数”时,一开始,学生根据经验,会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要正视这一类的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数学策略,帮助学生化解此类经验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微观探析:顺应-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一)遵循天性促进对话的真诚展开1、用真情营造敢说的磁场(1)以情励生,让学生敢说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敏捷,思路也清晰。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和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好吗?对,你能用转化(迁移、列表、推理、联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真是能干。

14、 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发现,你真会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紧张时,教师可用一些鼓励性语言,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能大胆发表见解。如:同时教师要阻止问题回答错误而被同学嘲笑的现象发生,让学生明白课堂本身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场所,不要在乎对错。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敢说、敢做、敢想,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2)以趣促言,让学生爱说兴趣引领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一个内在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主张采用多

15、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说、会说。如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数学知识编成口诀、童谣、歌曲、故事等,还巧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学生初学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常常不能把被除数、除数与商写在合适的位置上,笔者就把它编成童谣:“除法算式真可笑,画个厂子当除号,被除数在厂里住,除数厂外把门敲,抬头看看厂房顶,商在上面把手招。”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写法时,笔者用了这样的比喻:分数线以上称为分子,以下称为分母,母亲背着孩子.这些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跟教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2、用对话唤醒智慧的课堂(1)以凸现主体为特征,创设生生对话的氛围对话教学倡导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强调让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展开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悦纳.生生对话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直接体现,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诠释。例如,有位教师在提问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几乎都认为是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验证以后再回答这个问题,结果课堂上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