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32493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 ,往往是老师居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对学生的成长和开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新课改的新理念促使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发生重大转变 ,改变了传统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学习模式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的探索学习转变。: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要求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化开展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

2、能力的形成 ,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开展。但是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教学方法 ,有很多老师对它理解不够深入 ,导致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教学下课堂实践的经验 ,来谈谈新课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借此抛砖引玉 ,希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全面开展。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1.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一般情况下 ,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来说比较枯燥无味 ,这在无形中就给数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新课改下 ,要求数学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处在人生学习

3、的黄金时期 ,也是比较叛逆的时期 ,因此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 ,让他们能够接受建议 ,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2.注重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 ,不能死守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的推理过程 ,即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以及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过程 ,使他们学会正确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式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比方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把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给同学介绍下 ,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 ,以及勾股定理这一根本定理在以后几何学习中有哪些重要应用。最后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

4、勾股定理联系起来进行讲述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生活中处处存在学习的道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注重调整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 ,对以后的开展以及升学考试 ,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的学习 ,在课堂的教学中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 ,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 ,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对表现缺乏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在课程内容方面 ,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更多地学

5、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4.注重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的建设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以分数论 ,谁的分数高谁就代表优秀 ,打击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目标下 ,要求数学老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教学、促进开展。唯分数论的评价系统显然不符合这一目标。因此 ,初中数学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进步与开展 ,以及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的误区虽然新课改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改变了

6、传统上不利于学生开展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开展。但是 ,也要看到在新课改正程中 ,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不透彻 ,形成了一些教学上的误区。笔者就简单谈下这些误区 ,以便学生在新课改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1.过多地注重学生主动学习 ,忽略了老师的引导在新课改的课程中 ,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 ,老师什么都不干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一个问题往往很多时间不能解决 ,久而久之就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老师的知识毕竟比学生的知识全面 ,因此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引导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让学生真正从新课改中得到全面开展。2.片面地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的设置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设置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 ,如果只片面地追求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那学生可能会只顾沉浸在情境化的教学气氛里而忘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根本概念及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更有甚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3.滥用多媒体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

8、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多媒体教学是最为新型的教学方式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多用多媒体 ,殊不知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不宜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很多还是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进行勾画教学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