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2928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根据作者的游览过程,理清文章的脉络,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作者的所见。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难点、重点】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2、感受冰塔林的壮美,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情感的手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过程,用图表形式完成一幅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幻灯片展示各拉丹冬图片,背景音乐长江之歌。预设效果:以图片激趣,初步了解格拉丹冬气候特点;以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走进各拉丹冬本文是按照

2、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复述作者游览的经历。预设学习步骤及效果:1个别提问。在学习壶口瀑布的基础之上,学生基本能掌握一般游记以游踪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特点。本文还有一个时间顺序,可适当点拨。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思维导图,并简要复述作者游览的所见。学生展示复述完后全班讨论、纠错、补充,理清文章脉络。教师适时板书作者各立足点和所见景物。三、品读课文,欣赏自然之美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预设学习步骤及效果:1在上一环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已理清了作者的游览立足点,粗略掌握作者所见景物,所以这一环节意在进行班级交流找到三次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2前面两次

3、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欣赏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想象。立足点观察角度描写句段特点感受3课堂交流表格,教师板书作者感受。四、跳读课文,感悟人性之美教师导言:刚刚我们一起随作者的脚步,感受到文中的景是何其的壮美,那么接下去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文中的人是否也可以用“壮美”来形容。请找出在探索长江源头的过程中,作者一行人感受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你从中感觉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预设学习步骤及效果:1学生自主跳读课文,找到作者一行人感受的句子,教师板书。2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经历,特别是她曾对友人的话:“我始终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

4、起,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第一百零一次我仍然选择苦难。”以此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苦难美”和“悲壮美”。3教师板书:身体状况渐趋恶化,感受渐趋细腻、灵动。五、课堂小结诗人汪国真曾说: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这节课我们随作者的脚步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跋涉和旅行,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河是何其的壮美,何其的神奇,让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为这些探险者的勇敢乐观而感动。六、拓展,模仿写作模仿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情感的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发挥想象,融情于景。预设效果:通过以上环节的朗读品味,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让学生的景物描写往深处有所追求,提升内涵。七

5、、课后交流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既有古文的游记(小石潭记),又有整个单元(第五单元)的现代文游记,还有学写游记的写作实践,可见,“游记”是本册书本非常重要的一块学习内容。古代游记中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在现当代文学中,往往还被赋予历史与人文内涵以及人生体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传统笔法“情景交融”的继承与发扬。这堂教读课因为是校公开课,马老师为了呈现课堂的完整性,着重抓住了景和人的“壮美”这个重点来整体把握,以期对这种独特的游记文章产生真实而震撼之感。这种独特,是因为景的独特,环境的独特,更是因为去的人的独特,这样

6、的独特,是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敬畏与热爱,这种自虐式的“游”是对人自身的一种挑战,如果说挑战的目的性、功利性太强,那么,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马老师以图画版思维导图、图片播放、作者简介、语句细读等方法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争取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为课堂时间限制,朗读没能更好地实践,一堂课的美感需要动听的朗读和思想的声音相结合,朗读课文能让学生把内心的理解更漂亮地释放出来,是走出文本的重要途径。游记作品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尤其在配上写作教学就更加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灵活运用的反复指导与实践了。课外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像朱自清的欧游杂记、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等。相信游记教学在语文课堂内外一定会是一朵盛放的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