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育精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28659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门销烟》(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虎门销烟》(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虎门销烟》(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虎门销烟》(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虎门销烟》(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虎门销烟》(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门销烟》(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2013年 9 月 29 日教学内容8.虎门销烟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 教学 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通过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教学重难点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教学资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

2、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令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

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收集林则徐和虎门硝烟的背景资料。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7分钟)(见教学资源)【学习单1】(1)轻声读读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2)小组交流。(3)时间:3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25分钟)【学习单2】(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b.画出不懂意思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时间:4分钟。预设: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4、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御敌的斗争精神。三、练习巩固。(8分钟)描红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板块一1简要介绍一百多年前中国在清政府统治下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2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3板书课题。板块二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鸦片欺侮盐巴历史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装点顿时销毁 嚣张(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板块三1描红,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作业设

5、计 完成习字册上本课练习。 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相关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2013年 9 月 30 日教学内容8.虎门销烟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 教学 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资料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资料。3阅读补充读本的助读篇目。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一、复习导入。(2分钟)直接导入。二、精读课文。(25

6、分钟)【学习单1】(1)自由读课文,思考: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2)时间:3分钟。预设:值得纪念、伟大壮举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学习单2】(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主要讲什么?(2)小组交流。(3)时间:4分钟。预设:虎门销烟的经过“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

7、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都写了事件之“壮”。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三、拓展练说。(5分钟)附:站在林则徐塑像前,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佩之情。望着你栩栩如生的塑像,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那一幕: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把虎门围个水泄不通,随着林则徐的一声令下,几个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再倒入一担担生石灰,害人的鸦片顿时被销毁了。欢呼之声响彻了虎门的上空。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让全世界明白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林则徐真的是太伟大了。可是像他一样的人太少了,现在那些害人的毒品

8、还在危害着全世界,看着那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被毒品害得支离破碎,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因为毒品而失去。我多么希望有千千万万个林则徐站出来,对毒品说“不”。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社会、为了这个美好的祖国大家庭,让我们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吧!四、学法练笔。(8分钟)板块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虎门销烟。板块二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2.交流。(板书:伟大壮举)3.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 “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呢?4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场面:壮观、隆重)(2)指导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要

9、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5学习三至五自然段。(1)指导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主要讲什么?(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销烟的经过中,哪里可以看出“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

10、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板块三(1)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11、板书)指导朗读。(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板块四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用“先再然后”说话。 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虎门销烟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章。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伟大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

12、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但在教学第二段时,由于我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阐述,当学生没有回答到我预料的答案时,我急于讲述,过于急躁,

13、一段很生动的场面描写没有好好的运用,学生没有进入角色,但随后我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在教学“响彻”一词时,引导学生运用到具体的环境中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能随口说很长的一段话,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在教学“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一环节时,我联系生活实际,针对当今社会走私毒品现象猖獗,一些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什么?外国商人应邀前来观看虎门销烟,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下笔就比较流畅,所以后来交流时有比较精彩的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