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由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2832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戏曲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戏曲的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戏曲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的由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戏曲(ChinaOpera)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 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 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 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编辑本段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

2、歌舞传统,女傩 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 点迈进。2、繁荣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 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3、延展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 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4、鼎盛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

3、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 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 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唐中期经过一场安史之乱的政治灾祸之后,中央政权削弱,社会生活动荡,民心不安。这时的统治者非常提倡宗教,寺庙活动频繁。它既是百姓祈 福求佛的所在,又成为散乐在民间活动的中心。在庙台戏场演出的有歌舞、伎艺,也有僧尼讲经。这时的僧尼讲经也就成了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讲经有讲经 与俗讲两种。讲经自是出家人的必修课,而后

4、者则是僧尼专为世俗人做通俗化的讲经。为取悦施主,招徕听众,他们模仿佛经有散文、有偈颂(即和尚唱的词 颂)的形式,采用散文与韵文结合的体裁,有说有唱地叙述佛教经义,而更多时候还是在叙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乃至当代人物。因俗讲的发达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或世俗题材的长篇变文,又因长篇变文的发达而提高了中国叙事文学的水平。在这种且说且唱的长篇叙事 文学里,无论是故事情节的组织,还是人物形象的描绘,都获得了充分地施展。这样,它们为日后的戏曲在文学上如何结构故事,如何塑造人物创造了条件。俗讲又是以歌唱、说白相间,反复说唱一则曲折故事的艺术形式。它唱白相间、韵散结合的表达方法,奠定了中国戏曲唱念并用,韵散结

5、合的文学结 构。这种艺术形式除了说唱者以第三人称身份叙事之外,还出现了说唱者模拟第一人称口吻叙事的情形。所谓第一人称,就是说唱者隐去自己的身份,去模拟故 事中人物的语言、态度、声音和口气。于是,俗讲与变文就具有了表演人物的戏剧因素,在文学上开启了由说唱转化为戏剧的大门。2、一个讲唱艺人的创造顺应着长篇故事边说边唱的讲唱方式,一位生活在北宋(960-1127)中期的讲唱艺人孔三传(生卒年不详),首创了一种以唱为主的讲唱艺术,叫 诸宫调。诸宫调在演唱时,不再限于一支曲子,也不再限于一个宫调了。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连缀不同的宫调、曲子。宫调曲子的更替,依循着 故事起伏的脉络,以故事为音乐的

6、命脉,用音乐渲梁故事。这样,诸宫调就成为以故事为重心的文一音乐组合体。可以说,这是讲唱艺术的高级形态,它把 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整体性带给了戏剧。最著名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改编的。原作只有几千字,董解元却用14种宫调、19 93套曲子来唱叙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对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产生了直接影响。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样精彩的叙事文学,一旦与可以扮演 出来的戏剧因素相结合,势必孕育出中国戏剧。因此,说它是在文一音乐的组合上奠定了中国戏民的最初格局,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三、终结戏剧之果】1、接近戏剧的宋金杂剧宋代的都市生活开始活跃,唐代首都入夜实行宵禁,宋代京城却是通宵夜

7、市,买卖不绝。如此繁华热闹,市民娱乐的夜生活也就必不可少了。大量聚 集而居的城市平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催发了固定演出场所的出现,叫做勾栏(或称瓦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游艺场。勾栏(瓦棚)的百戏杂陈,为戏剧 的全面综合,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丰沛的艺术滋养。宋代承继了古代的古优的传统精神和参军戏的表演成就,又吸纳了其它歌舞伎艺,形成了宋杂剧。从现存文献记载里,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宋杂剧的 演出情况。戏一般是以一场三段或两段的方式进行。第一段叫艳段,表演寻常熟事;第二段称正杂剧,表演故事内容比较复杂一点的事;第三段是散段,专演引 人发笑的趣事。宋杂剧已有四五个演员。其中末泥、引戏行当的任务,似乎

8、主要还在于组织演出。来源于参军、苍鹘的行当,在这里叫副净、副末。扮演女 脚的叫装旦,还有一个专门演官员的叫孤。宋金对峙以后,宋杂剧传入金朝统治的北方,称金院本或统称宋金杂剧。2、南戏戏剧之果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中国戏剧之果成熟了;它成熟在地处东南的温州。南戏在温州一带静悄悄地成长,并比北方杂剧提前成熟,是客观原因的。宋代的温州,是南方一个重要的商埠与口岸,市民阶层壮大,环境又宁静,文化也比较发达。和那些北方大都市相比,它虽没有与封建朝廷中枢系统 相毗邻的敏感集中,热烈繁华,但也没有受到封建朝廷中枢系统那么多的牵制和制约。这座南方的商城,享有更多的散漫自由、放达流逸的社会气息,而这些犹 如适宜果木

9、成熟的温度和雨水,于是,南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内部、外部条件都已具备的时候,它当然要成熟结果。南戏又称戏文,因为形成地点在永嘉(温州),也被称作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之所以称为南戏,是与北方的杂剧相对而言。最早的南戏有赵 贞女和王魁两个剧目,可惜剧本已失传,只知道它们都是描写书生高中以后,结亲权贵,弃亲背妇的故事。由宋至元的二百年来南戏的剧目肯定不少, 可能因为是民间编演,所以都没有刊刻流传。我们所能获得的材料,只是一些残文佚曲。3、古剧张协状元1920年中国一位学者从伦敦古玩肆中发现并购回了一卷散失在外的永乐大典(第13991卷),上有三种戏文,张协状元即是其中之一。而 它,终于让人们看到了

10、一个完整的南戏剧本。作品是一部描写婚变的故事。书生张协进京赶考,路过五鸡山时,被强盗洗劫。多亏住在山神庙的贫女精心救护,张协才得伤势痊愈。经邻居李大公 夫妇撮合,两人结为夫妇。后张协要进京求取功名,贫女剪发卖发,为夫筹措盘资。张协中状元后,贫女又上京寻夫,不想被拒门外。在无奈和绝望中,贫女只 得乞讨回家。封官后的张协离京赴任,路过五鸡山,为了杀人灭口,竟剑劈贫女,幸未致死。正巧另一个官员也去张协任职的地方为官,途中认贫女为义女。后 经同僚斡旋,终将她许嫁张协,破镜重圆。张协状元因更多地保留了南戏的本来面目,而备受学术界的青睐。戏的开端,是由一个演员以局外人身份进行讲述,说到男主人公遇到强盗时,

11、 才把讲唱变为戏文,进入由演员的扮演脚色的戏剧性演出。所以说,古剧张协状元残存着从说唱过渡的痕迹。而它的文化价值也正在这里。4、戏曲艺术特征的确认南戏在艺术上虽然还是比较粗糙,但它已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首先综合歌唱、念白和动作等表现手段,去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叙说 在剧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总要有头有尾,因果分明。根据内容的需要,结构是弹性的,可以自由伸缩,长的可达五六十出,短的只有二三十出,这为戏剧反映 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戏曲的曲调,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像民歌、词曲歌体、诸宫调等音乐成分,均被广泛吸收。宫调音律不拘一格,民间词曲、新兴的村坊小调,只要 相互协调,便可联缀

12、起来。演出时,各行角色都可以唱,其演唱形式亦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念白既有韵文式的朗诵,也有口语化的散白,它与歌 唱相互搭配,彼此穿插,形成唱念结合的音乐架构。演员的形体动作,被称为科、“介。科介,即为模拟生活的虚拟表演。比如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去义仓请粮,久久未归。蔡公在家凝望,与她见面时,外跌介。旦扶。外虚打旦介。这段舞台表 演提示就是说,蔡公因年迈不慎跌倒,赵五娘连忙搀扶,却遭公公责打。这其中的虚字,即指动作的虚拟。南戏的科介,还吸取了民间舞蹈动作,使戏剧性的 舞台动作舞蹈化了。在南戏的舞台上,是以7个角色来分别饰演剧中的所有人物,其中扮演男、女主人公的,称为生、旦,还有源于参

13、军、苍鹘的净、末(亦即副净、 副末),他们与民间歌舞戏中的丑一起,合成一组滑稽角色,这就是南戏的5个主要角色。它们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以生、旦、净、末、丑组成的角色阵容与行 当格局。外是牛角之外又一生角,贴是旦角之外再贴一旦角。全剧围绕生、旦展开故事,以此构成情节的主干,内容往往比较严肃,他们的表演也相应地具 有正剧的色彩。这与务在滑稽调笑的前代演出相比,艺术上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净、末、丑的插科打诨,对愉悦观众、调节气氛也是相当重要的。南戏对戏剧演出的假定性原则不但做了肯定,而已进行了运用。一部大型戏剧,常常需要表现许多不同的地点和较长的时间,这个需要自然与简陋的 舞台条件发生矛盾,也与

14、舞台自身的表现能力发生矛盾。南戏的艺人便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现灵活流动的舞台时间和空间。比如张 协状元中,张协一行离京赴任,跋山涉水,这时,演员只是轮唱四支曲子,不觉过了一里又一里,便从京城到了五鸡山。总之,自从戏曲成熟之始,无论演 员还是观众,就不求逼真地模仿生活,他们相信:戏就是戏。剧种大全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 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 东河戏、

15、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 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 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 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 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 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饶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 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 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