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三创伴我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2705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仁三创伴我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仁三创伴我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仁三创伴我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仁三创伴我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仁三创伴我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仁三创伴我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仁三创伴我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修作业小组:小组类属:中医八3班第二小组组长:刘金鹏组员:学号后三位320-339全体成员:20人正文:三仁三创伴我心一一医学生的责任与目标一、“三仁”:仁德、仁术、仁人“三仁”理念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结合自己的办学历史、特色与办 学思路,总结了多年来的教育理念,凝练出的教育理念。仁德: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论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南 京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将传统 “仁”、“德”思想与社会主义大学的德育方针有机的结合起来,形 成了“仁德”概念。所谓“仁德”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它 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应树立的崇高的理想信

2、念、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勤劳敬业、谦虚谨慎、言 行一致、乐于助人、廉洁奉公”的社会公德以及“献身医学,热爱祖 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的职业道德规范。著名中医学家、医史学家、文献学家耿鉴庭说过:“搞医的,顶 重要的是讲医德。我们过去学医,临出徒,老师总要送两件东西,一 把雨伞和一盏灯笼,就是让后人切莫忘掉医生的本分,为病人治病,要不分昼夜,闻风而动,冒雨而行。”耿鉴庭有一枚印章,上印“一腔浑是活人心”,正是他为患者 服务的写照。一位中年妇女因甲状腺瘤切除术事故,导致喉返神经双 侧麻痹,声门只有0.20.3毫米,呼吸困难,生命垂危。耿鉴庭详查 病情,提出“用中医

3、疗法逐渐打开气门,保住病人生命”的方案。之 后,开始定期为这位患者治病。他根据气候和病情变化,及时变换药 物,并摸索疗效最佳的穴位,用针灸增强声门功能。见病人每次均需 家属请假,陪她从15公里外来就诊,他便经常拄杖登门,到病人家 去诊病,如此9年多,直至患者转危为安。仁术:博爱的情怀,精湛的技能孟子有言:“医乃仁术。”由于医学蕴含有博爱济众的特征, 加之理学中人对仁爱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医学便被定名为“仁术”。 中国传统“仁术”思想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中医人才需要,使 我们认识到:“仁术”,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 拥有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博爱的人文情怀。“医乃仁术”是中医文化的

4、 内核,它不仅要求医者具备“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知识、技能和 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还要具有“济世救人”的人文精神。它既包含 南京中医药大学代代传承的“严谨治学”、“继承创新”精神,又体 现了现代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基准:探求真理,掌握知识,提高能 力,服务社会。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汪逢春说:“医者仁术 也,苟利于世,不应自秘,应宜群策群力,黾勉事功,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发前人之所未发,庶可抗衡于世界,不致日趋凌替也。”一次一位怀孕已经三个月的女士来诊所看病。这位女士得了喘 咳病,一喘起来就上气不接下气,她十分担心这样会动了胎气,影响 胎儿的正常生长。赵绍琴为她做了诊断,认为应该

5、以苏子、莱菔子、 杏仁、贝母、枇杷叶等宣肺化痰的药物治疗,这样就可以达到止咳的 目的。汪逢春看了老师赵绍琴的处方后,就像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 一样,在上面写下了批语:“苏子降逆力强,胎儿受伤,甚则引起堕 坠;莱菔子味辛性烈,弱人尚不可用,况孕妇乎?”汪逢春的批语对 赵绍琴的触动很大。这样一个病例还不算十分复杂,但是自己在处理 时,只顾其一,不虑及其他。如果这位患者的咳喘治好了,却因此影 响了胎儿,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伤害甚至是不幸,那该是多么可怕 的事情啊!也就是这件事,使赵绍琴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总 是说:医者,仁术,不可不慎。仁人:德术的统一,全面的发展云敞赞有言:“古之仁人义士,视刀

6、锯如饮食。”“仁人” 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仁德”与“仁术”的高度统一。它以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品 格、素质与才能共同进步,科学、人文与创新能力和谐统一的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它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谦诚、勤奋、博古、 通今”学风的高度凝练,又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宗旨所在。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叶橘泉说:“不仅要会开处 方,也要熟知中药治病之道,如钥之启锁,除辨证功夫,还当熟记药 性,方能得心应手。”叶橘泉长年注重收集民间的单方、验方,再经临床验证,1935年,他将全部文稿汇集

7、并加以修改,撰写成处女作一一合理的民间 单方,该书问世后,由于内容通俗易懂,颇受读者欢迎。叶橘泉在 书中指出:“书本所载之方药,不但供民间之采用,且可作西医师及 药剂师研究中药之参考。因西医尚无特效药之疾病,中药治之屡获奇 效,即西医已有特效之数种疾病,以中药治之,反比用其特效药为速, 由此可知中药亦有胜过西药之处。”叶橘泉率先提出“整理中国医药必须开设有病房的医院,进行科 学研究”,主张建立设备完善的医院,集中中西医两方的医师,在采 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西医的诊断,根据临床观察和病历记载, 统计治疗成绩,将成果公开发表,以期总结出一套全新的经验和研究 方法,教授给青年医师。叶橘泉是采用

8、现代科研手段研究经方的第一人。他在参与创办苏 州国医医院时,不仅以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且采 用西医诊断来协助中医诊疗,使用统计表格对“经方”的疗效作了许 多研究。他强调指出:中西医学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前进。他在 院内采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培训护士,并出版院刊,公开进行学术讨论。医者,当“仁德”,谦诚、勤奋、博古、通今。二、“三创”: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的延伸发展,也 是江苏精神与市民精神的集中体现。分别是以艰苦创业、自主创业、 全民创业为主要内涵的创业精神,以思想解放、敢冒风险、与时俱进 为主要内涵的创新精神,以争先进位、勇于攀登、争创一流

9、为主要内 涵的创优精神。创业: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创业是基础。支持创业,不仅是为了提高群众的收入,保障和改 善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社会活力,促进改革创新。创业更有 其独特的中医意义,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复兴中医药事业,促进全 民养生,发展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继承发展,回归中医”是国医大师周仲 瑛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的寄语。在这16字寄语的背后,是 老一代中医学家的切身体会与深刻领悟,是他们对后来者的谆谆教诲 和殷切期望,也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结晶和经验总结!回忆起江苏省 中医院创院时期的那段岁月,周仲瑛认为,虽然之前他已行医多年了, 但并没有系统做过病区医疗。建立

10、中医院,他从参与筹建病区、开设 病区和床位做起,在实践中坚持中医、中药为主,发挥中医特色,几 十年得到了很好锻炼,也得到了提高,从此坚定了他对中医事业的执 着追求。创新:独辟蹊径,动力之源创新是动力。马克思曾说:“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 力量。”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医疗 现代化极速发展,传统中医医疗方式急需改革,创新已成为中医药优化结构的必经之路。让中医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增强中医的生存力。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门纯德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时代变迁、社 会发展,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古方不经变通则难以治愈顽疾。因此,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将前人所创方剂进行大胆化裁,并

11、运用药证经 验将各种药物进行组合,从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拟方。如治极 度神经衰弱所致精神错乱之“木耳羹”,治斑秃及各类虚风脱发证的“生发丸”,治消化性溃疡的“活胃散”,等,其中以“芍药钩藤木 耳汤”运用最为广泛。“联合方组”是门纯德的又一大创新。通过数十年对慢性疾病演 变规律摸索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门纯德掌握了一套治法,并弄清了 许多疾病病理转化的前后次序,悟出另一种君臣佐使观,即方剂之间 的君臣佐使,创造出方剂与方剂主次相应、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轮 服方法,临床上娴熟地运用于各种慢性疾患的治疗创优: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创优是保障,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创新的成果。让中医服务更加 完善,增强中医

12、行业竞争力。放眼世界,争创世界一流。让更多没尝 试过中医的人接受中医,让正在接受中医的人更加信赖中医。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岳美中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倡导 “重视经典”学习,重视临床实践;提出“振兴中医”这一具有战略 意义的口号,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吁;创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 究生班,培养出第一批承前启后的中医高级人才,开中医研究生教育 之先河,被誉为中国中医研究生教育“第一人”;多次出国从事重要 医事活动,以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极大 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著名的“中医药外 交官”。三、医学生的责任与目标:以实践养自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13、 价值观“三仁”即“仁德,仁术,仁人”。“仁德”就是以仁爱为核心 内容的道德品质;“仁术”就是以精诚为价值追求的知识技能;“仁 人”就是以德术合一为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以“三仁”理念为 先导,把“仁爱”思想融入大学生的血脉之中,实行大学生素质拓展 “八个一”工程,建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模块化体系等举措, 对大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课程改革、教育活动载体 进行整体设计,引导他们崇德、立德、施德、报德。因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将“三仁”理念我们生活中的一盏 明灯。首先,我们应完全理解“三仁”理念的真正含义-“仁德”就 是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道德品质;“仁术”就是以精诚为价值追求

14、的 知识技能;“仁人”就是以德术合一为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其次, 我们由此应该纠正.改变我们对于医学及仁德意识。接着我们应该反 思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慢慢的在个体行为中贯彻三仁的理念。这 样之后,通过日积月累,慢慢的习惯与融合,我们才有可能将“三仁” 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从未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正如孟 景春老先生所说:“做铁杆中医,秉承传统,荟萃名医,弘扬医道, 服务民众.”因为我们所学不仅仅是医技,更重要的还是医德一仁 爱,无私,奉献.因此我们也应该慢慢学会参与志愿活动,借以 提升自身实践技巧,全面发展自己,提高道德品质等等。作为21世纪当代医学生,若要弘扬“三创”精神,首先要学好 自己的专业,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在确定日后投身于医学事业 后,便要付出自己青春和热情。于此同时,联系实际,调查市场,明 白国家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从而确定自己的方向,为日后的创 新创业创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