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2347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乒乓球吃球感觉的练习弧圈之初感受 -谈正手攻球与弧圈的大臂变化 - 由慢变 看了不少关于弧圈的文章,上台后依然没有实实在在的找到 包住球,并把球甩出去的感觉,但是发现了我动作存在的最 严重的问题,不是在腿,不是在腰,而是在肩,在大臂,在 肘,在小臂。今天一个人在办公室对着墙壁打了会球(竖向上抛 个球,待其落到地面后弹升到足够高度挥拍,不必在乎其是 否到达最高点 ,似乎不在最高点处击球, 反而吃球感觉更明显 点),终于些许找到了点摩擦的感觉。吃球感觉的练习: 不考虑什么动作,就当自己没见过什么是乒乓球,当球弹起 后,用手掌把球推向前方,感觉手吃球,速度不要快,尽量 让球贴在手心的时间延长, 用最

2、小的加速让球贴在手上, (手 掌始终是平的且与地面垂直) ,有点像篮球运球时候球弹到 高点,用手扶在球的 9 点位置向前推。然后换成勇拍子向前 推,尽量让球贴在拍面的时间延长, 方法同上,只是把手掌换成拍子。并且记住这个感觉我 理解的吃球。如果再感觉不到,先用纸巾放在手上,让手加 速,使得纸巾不掉地上,然后换 A4 纸信封装信的信 封信封加重 。由于一直认为“打磨”出来的就是弧圈的错误,所以 几天前还认为自己打出了弧圈,前天偶然看到德瑞克版主的 文章,讲到了“抽打”这个概念,才恍然明白, 我的球是抽打, 不是弧圈。先讲讲我的抽打 (主要讲手臂动作) :我抽打时候, 击打球大约 11 点位置,为

3、了让球得到更快的速度,所以在 合理使用蹬腿,顶胯,转腰,送肩的前提下,在引拍结束进 入挥拍阶段就将大臂,小臂一起大力加速向前向上,而几乎 没有什么收小臂,就是没有二次加速。由于水平限制,所以 手腕手指没有主动发力。下面讲讲我对弧圈的理解:与抽球不同,击球位置 比抽球低,但是击球方向和抽打相似,感觉好像就是把拍子 稍微立起一点,同样需要蹬腿,顶胯,转腰,送肩,但是不 同的是,在击球前让大臂,小臂向挥拍方向小加速前进(有 的文章说是要不自主发力,而是甩过去,但是我控制不了, 估计是迎前还是出现问题) ,但是到击球点,大臂向挥拍方 向反方向用力,目的是控制住肘的运动,而对小臂则向挥拍 方向用力大加速

4、以肘为圆心向内收。球打到墙上弹起的高度 比抽打还要高。而且在触球过程中也有了点球和拍在一起向 前进的感觉。下一步改进方向:减小蹬腿,顶胯,转腰,送肩的 幅度,引拍后放慢击球前的挥拍速度,让大臂与肩膀处于同 一平面,而增加小臂在击球瞬间的爆发运动速度,养成盯球 的习惯,并通过迎前找准击球点。敬请各位斧正如何练习弧圈中的吃球咬球?此贴假设你基本认同吃球咬球是拉球最关键所在,或者至少 愿意尝试。最低要求是你要会摩擦拉球方式。1、先对墙练习,因吃球练习需要来球有基本的速度,对墙 练习是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球用拍子打向墙壁让球反弹在地上,等起跳后找点 进行拉球训练。首先您先以你一般的方式练习几分钟找找手

5、感,要求是力量在平时最大力量的四五成左右。2、当你熟悉球路后要求你先学会用迎前的方式厚摩擦直线 挥拍拉球。有篇英文描述得相当好,说要使你的力量集中向前,你的挥 拍方式就如同你想将手上的拍扔出去,向前上方扔出去,用 你觉得能扔最远的方式,这时你的整个动作就是最集中向前 的。熟悉这种击球方式,仍然用四五成的力量。这时你是在 向前加速拉球的,前臂加速尤其重要。下面这个步骤最重要,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降低你开始撞球 时的速度,学会降低撞球前你整个挥拍速度减小力量去碰球, 碰球后让小臂如同前面一样自然加速。大体的感觉就是开始收着点力,碰球后一刹那放开收力加速 你既要保证撞球前挥拍速度很低,又要保证在撞球后

6、再加速 而不是之前。这个有一定的困难,也是为什么要先对墙练习 你要在保持后加速一定的情况下适当调节撞球前的速度,你 会发现当你调节到一定速度后你拉出的球最转,甚至会比你 发最大力摩擦球还要转。保持这样的速度比例练习一段时间 你会发现你能明显区分出开始的撞击和后加速对球的作用。 这个感觉非常重要,记住它,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慢慢加强这 种感觉。这个就是基本的吃球咬球,坚持这样的训练你会发 现你能很清晰的感觉到球沾在球板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你甚至 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调节。对我自己来说最容易清晰地培养感觉的撞击和加速的比例 大约是撞击是平时的二三成力量,加速是平时的四成。那么这个练习我就讲完了,后续练习是

7、什么?其一是上台练习,方法和以上一致。其二是熟练后你要在此之上提高力量,方法是在增大后加速 的同时你要同时找到前面撞击最适合的力量,基本上来说在 两方面同时加大时比例大体保持同前面一致。这里叙述的练习影响非常深远,最好尽早练习为宜,持续月 至年计当有小成。弧圈球动作的分解与合成 ,发力机制一、总论:1、弧圈球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要掌握和运用好 此技术,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洞悉它的构成要素,然后使之合 而为一。这就是学习法中所说的:先分析,再综合。2。弧圈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稳,然后是转、快。要做到既稳 又转、既稳又快,就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力机制。 (当然 稳定并不是死板不变,而是随机应变中的内

8、在稳定)二、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1、在腰和上身不转动的情况下,人成预备击球状站立,大臂从贴近身侧带动小臂向上挥动(特别注意:这是在一个 平面内的挥动) ,那么整个手臂所挥动过的平面可以与地面 形成 0 到 90 度的各种夹角。(高吊与前冲的区别之一就是球 拍前倾角度的不同) 。可以说,这样的大臂带动小臂在一个 平面内的挥动就是弧圈球中整个手臂经过的路线,但还并没 有形成内切形的弧线,手臂和拍面还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运 行。A、在这个分解动作上切忌:a.手腕不相对固定,在挥拍过程中随意抖动、转动。这会造 成最后整体弧圈动作的击球不稳:即产生发力不稳、方向不 稳、拉漏拉飘的现象。b.手臂摆动不在一

9、平面上,形成弧线,后果是常常拉下网、 拉漏拉飘、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显得软弱无力。B、所以在没有转腰的前提下,大臂带动小臂的挥动应当 在一个平面之内,这是弧圈发力集中的重要关键之一,也是 实现弧圈技术稳定特点的第一要点。2、 恰如其分的预摆:腰带动右肩左转(一般转过20 度 左右),右肩稍稍低于左肩,大臂自然贴近身侧,千万别随 意或故意向后拉,相对固定手腕,并根据来球特性和自己使 用什么样的弧圈(高吊或前冲)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此时 身体重心在右腿。这样就形成了预摆,要记住:正确而稳定 的预摆是弧圈技术动作完整正确和发力稳定的必要前提。3、成预摆后,支撑腿要蹬实。 (许多书上说要蹬腿,看 了照练

10、,往往过分发力蹬腿,身体被蹬得往上串,导致重心 猛地上冲,造成手臂发力过猛,常常拉飘。孔令辉的蹬腿动 作极为讲究控制,所以看上去很协调,平衡;而有的球友蹬 腿过猛, 还没打到球, 人已经散了架, 那样会稳吗?) 所以, 要蹬实,保持起动前瞬间的重心稳定,然后,腿蹬实,助腰 转、腰带肩、肩带大臂、大臂带小臂,手腕相对固定并控制 好球拍的前倾角。更简单地说:腰一转,拍就动。肩、肘、 腕三个关节是力的传送点。这个过程,就把两个动作合而为 一:腰肩的横向转动和手臂与球拍在一个平面上挥动相结合, 球拍的内切弧线已经基本形成 三、弧圈技术的内在发力机制:1、击球前的匀加速发力: 腿要蹬实, 支持腰匀加速转

11、动, 在肩、肘腕关节的带动下,球拍呈一定的前倾角向前上方作 匀加速运动迎击来球。2、击球时的突然变加速发力: 当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间, 小臂借着重心转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内收, (此时腰、肩、 大臂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适当收紧,肘关节依旧保持弧 线运动,并成为小臂内收的支点和轴) ,此时要保持相对固 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据来球,微调球拍前倾角,打磨结合, 适当运用中指顶拍的力量。整个身体的感觉是适度绷紧状态。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击球是弧圈发力稳定的最关键所在。 能够用重心转移的力量来击球是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 球反而感觉吃力,就是因为没有用球与拍撞击和摩擦所产生 的反作用力来抵消部分重心转移和小

12、臂加速内收的力量,从 而用身体和手臂硬生生地收住这种力量,等于搬起石头砸自 己的脚,自作自受。3、击球结束后的还原放松:打磨结束,球离拍而去,重 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毕竟是部分 而已,所以必须用左腿支撑和收住手臂来缓解剩余的力量, 并放松身体、手臂和手腕,调整步伐,呈还原姿势迎击下一 来球。四、弧圈球的发力方向:1、向上与向前:本文二、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的第1 点所诉,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 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一般与地面成 70 到 80 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 ;与 地面成 40 到 50 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 。 但由于很多前冲弧圈是

13、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 拍较快(这是相对于纯粹摩擦的前冲弧圈) ,所以, 50 到 60 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2、向左、向右和向中: (1)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钩腕; (2)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 3 )向中间拉时,在起动时保持直腕。五、弧圈击球点和击球时机: 1、击球点: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成 45 度角处为最佳。2、击球时机:( 1)前冲弧圈: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个人认为最好是与网差不多高的下降前期击球为最佳。因为 此时最适合主动发力打磨,而高点期击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冲极易打出台。特别是业余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击球,我认为这样的击球风险太大,对方来球下旋强则极 易拉下网,下旋弱则极易拉出台。若对方来球不很高,短而 转,业余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实在太低,还不如在下降 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冲为妙,因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离 球台端线要近,容易拉上球。(2)高吊弧圈:一般在下降前期拉球最合适,因为此时 拉出去的球速度较快,对手放手相对难。而在下降中、后期 拉出的球速度回慢些,但旋转可能会更强。对于弧圈,总结为三句话: 腰肩的转动,带动手臂挥动平面成弧线运动; 重心转移带 动小臂的挥动中突然加速击球; 手腕不要乱动,应相对固 定,控制好前倾角和方向,中指适当顶拍,打磨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