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2021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台锅炉锅筒鼓包原因分析及预防2010年在对我市某化工企业一台2T/H的卧室快装锅炉进行 内部检验时,发现锅筒底部距前管板750mm处有一个400X 350mm、高度为30mm的鼓包,。锅炉受压部件水侧水垢厚度(3-4) mm,锅筒底部尤其是鼓包区域堆积大量水垢片,最高堆积厚度 达 150mm 左右。炉膛内鼓包外表面有明显的氧化皮,厚度为1.0mm左右(其中鼓包顶部氧化皮厚度为1.5mm),经锤击脱落。/-/12045400/7/-50040045经测厚发现鼓包处壁厚减薄明显,其中厚度最薄处位于鼓包的顶 部3 (如图1),壁厚为10.2mm,该台锅炉型号为DZL2-1.0-AII, 2008年

2、12生产,锅筒直径为120mm,长度为3240mm。锅筒材 质为16MnG,壁厚为14mm。7OT图11.2图 1 为切割下来的锅筒钢板,其中 3 为鼓包区域, 2 和4 为鼓包边缘区域, 1 和5 为未鼓包区域。图 2 锅筒鼓包处内外部及邻近区域布氏硬度图 2 为鼓包处及邻近区域硬度测试曲线,一般 16MnG 经热 轧或正火处理后的布氏硬度在150200 之间,从图 2中可知,锅 筒内部的布氏硬度在整体较锅筒外部高8.5HB,鼓包处外部抗拉 强度,由经验公式求得约为. =3.45 X 118=407.1MPa,比b min16MnG材质正常的抗拉强度值(O严525MPa)低117.9MPa,

3、下b降了 22.5%。通常材料的抗拉强度只允许下降5%。1.3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Arc-Met8000光谱仪,对锅筒鼓包处的内外面进行光谱 分析,结果表明:锅筒外部鼓包处的 C 含量最低,仅 0.126%, 而该锅筒的原始C含量为0.15%,脱碳较为严重。而锅筒外部较 锅筒内部脱碳更严重,这与外部直接受炉膛的高温火焰加热有 关,由于C含量下降较多,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明显。1.4 金相分析对鼓包区及鼓包邻近区域进行金相分析,如图 3a、b 所示。(a)锅筒外部鼓包处边缘(b)锅筒外部鼓包处图 3 锅筒鼓包处及邻近区域显微组织分析表明,远离鼓包区域,组织较为正常,为均匀分布的 F+P,硬度稍微下降

4、,有轻微的条带状和撕裂状痕迹,珠光体球 化轻微;处于鼓包边缘区域的金相组织出现明显的偏析,条带状 和撕裂痕迹非常明显,硬度下降幅度较大,部分组织表面有氧化 痕迹,部分珠光体球化严重;处于鼓包区域的金相组织大部分是 铁素体,锅筒外部过烧较严重,晶界模糊,部分组织颜色发蓝发 红,珠光体大部分球化,导致力学性能恶化,微观组织有被撕裂 的痕迹,强度下降,表明该处长期承受了 A c3左右的高温。1.5 运行情况分析 检查该炉的水处理设备发现,由于该司炉工未经水处理操作 培训,对离子交换器的运行知识较差,且责任心不强,树脂再生 不及时,水处理工作流于形式。经查该炉四份水质抽查分析报告 都不合格,有 3 份

5、给水硬度严重超标,达 3.5mmol/L4.0mmol/L(远远超过标准 0.03 mmol/L )。炉水的溶解固形含量超过 3500mg/L,最高达6300mg/L。该锅炉排污方式为定期排污。在 溶解固形含量超标情况下,由于定期排污量不够,不能及时排除 锅内形成的水渣,部分水渣又在受热部位聚集成二次水垢。随着 锅筒内的水不断蒸汽浓缩,水中盐类物质的浓度随之不断增大, 当达到饱和时,就会在蒸发面上析出沉淀,形成水垢。管理部门 发现该锅炉从水质不合格后,在年检前三个月往锅炉内添加除垢 剂,添加除垢剂后未能对炉水进行及时监控及打开人孔进行锅筒 内部脱落水垢的清理,导致锅筒底部沉积了大量垢渣,锅筒过

6、热 鼓包。1.6 锅炉的结构分析该锅炉为单锅、纵置式链条炉排锅炉,锅筒鼓包处正好位于 燃烧室温度最高处,直接随火焰辐射和冲刷,是热负荷最高的部 位。该锅筒底部沉积的水垢厚度达 150mm 左右。水垢的导热率 仅锅炉钢板的数十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使锅筒鼓包处钢板吸收 的炉膛高辐射热量难于传导给锅水,致使钢板金属壁温不断升 高,当长期经受超过钢板金属的许用温度时,金属发生过热甚至 过烧,在锅筒内压作用下,最终导致鼓包。2 处理方案根据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第十九条第3 款之规定“承压部 件的变形不超过下述规定时可予以保留监控,变形超过规定时一 般应进行修理(复位、挖补、更换):( 1)筒体变形高度不超过

7、 原直径的1.5%,且不大于20mm; ”第4款之规定”承压部件的 材质发生过烧,应判定其范围,必要时进行挖补或更换; ”对于 锅筒鼓包部位须做挖补修理。并按锅炉化学清洗规则的规定对锅炉进行化学清洗。3 预防措施由上可知,由于给水硬度长期超标,定期排污时操作不当, 以及长时间不进行清渣除垢,造成锅筒底部沉积了大量水垢 (渣),使传热恶化,导致蠕变鼓包变形事故的发生。建议使用 单位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日常水质处理,水质应符合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要求。(2)应做好定期排污 工作,严格控制好排污量,防止垢渣沉积在锅筒底部。(3)应定 期清理锅内垢渣,必要时可请有资质单位进行化学除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