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1827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火线潜伏10只个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肿瘤基因测序试点落地 火线潜伏10只个股2014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已经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且符合申报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试点,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同时明确申请试点的基因测序项目(如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据生物探索4月9日报道,值得注意的是,首批临床应用试点共包含3个专业,分别为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2015年3月27日,国

2、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其中,广东省有3家单位入选,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以及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国家对精准医疗的快速反应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启动精准医疗计划。2月初,白宫官网发布精准医疗计划的相关细节,该计划将加快在基因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医生,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自精准医疗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各机构、部门以及相关业内人士对此作出了快速反应。继2015年1月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来,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开

3、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此次公布肿瘤诊断与治疗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进一步表明了政府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决心。肿瘤检测:测序领域的下一块大蛋糕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到2035年将达到2400万人。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

4、病同治”,个体化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公认趋向。鉴于肿瘤基因测序的市场广阔的前景,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国内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市场,开始争夺这块大蛋糕。此前,肿瘤个体化治疗仅由国家卫计委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者皆为政府背景,开展进度缓慢。此次,肿瘤基因检测的试点单位的开发无疑将加速这一产业的发展,对获批多领域试点单位的公司(如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更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证券网)基因测序板块10大概念股价值解析迪安诊断:涉足肿瘤基因测序,进军精准医疗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余文心 日期:201

5、5-04-09事件:4月8日晚间,迪安诊断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8日接到国家卫计委通知,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取得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资格。点评:涉足肿瘤基因测序,进军精准医疗。此次接到卫计委的通知,批准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开展肿瘤诊断与治疗。公司作为第一批获批的肿瘤基金测序临床试点,表明公司已经具备了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肿瘤诊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标志着公司涉足基因测序业务并正式进军精准医疗。精准医疗作为下一代诊疗技术,较传统诊疗方法有很大技术优势。相比传统诊疗手段,精准医疗具有精准性和便捷性,一方面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找出癌症的突变基因从而

6、迅速确定对症药物,省去患者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基因测序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无需传统的病理切片,可以减少诊断过程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可以预见,精准医疗技术的出现将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发展潜力大。国家对精准医疗的支持力度大,2030年前将投入600亿元。继2015年1月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来,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此次公布肿瘤诊断与治疗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进一步表明了政府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决心。精准医疗是公司现有渠道和业务的自然延伸,

7、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一是,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医院渠道和阿里健康的O2O渠道迅速在全国铺开癌症诊疗测序服务;二是,癌症诊疗测序填补了公司在该领域业务的空白,提升了公司第三方诊断的整体实力;三是,精准医疗可以与远程医疗结合起来,公司可以通过收集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然后医生在远程进行诊断。推出精准医疗与公司的渠道和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关系,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第三方诊断领域的布局已经全面铺开,多业务协同促进业绩高增长。进军母婴诊断拓展了公司的业务领域和销售渠道;进军第三方检测O2O平台为公司积累健康数据,向药品福利管理平台、慢病管理平台进军打下基础,并扩展了业务渠道;进军远程医疗为公司进一步拓

8、宽渠道,并提升公司的病理诊断能力;随着本次进军精准医疗,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15-17年将是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期。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按博圣生物55%股权增发后股本2.32亿股计算,我们预计15-17年EPS分别为0.97、1.30、1.69元,考虑可比公司16年平均PE为121倍,给予公司16年90倍PE,对应目标价117.00元,买入评级。主要不确定因素:新业务拓展的进展具有不确定性;新布局实验室盈利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紫鑫药业2014年年报点评:Q4业绩大幅增长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林 日期:2015-02-25报告摘要: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大幅

9、增长。公司去年总营收为7.76亿元,同比增长63.42%。其中,Q4单季度营收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32.12%。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6.51%;扣非后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下降44.09%。其中,Q4单季度的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438.30%。Q4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般若药业和草还丹药业两家子公司的销售增长所致。人参产业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在2009年进军人参产业,目前已经研发出500余个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种,数十款人参产品已推向市场,包括人参果蔬发酵饮料、参呼吸饮料、玉红颜红参阿胶糕、鲜人参蜜片等。去年公司人参系列产品销售收入4.24亿元,同比

10、增长185.71%;但毛利率仅为37.8%,同比下降13.49%。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人参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所致。公司去年在长春、延吉等新建3家专卖店,现已在长春市约300家流通终端铺货。公司今年将会主推参呼吸饮料,以长春为中心,广告投入辐射东北三省,同时计划在南方省份打造510个样板市场,逐渐推向全国市场。基因测序产业仍是提升估值的重要因素。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主要是由子公司中科紫鑫经营。第二代基因测序仪技术主要是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目前基因测序仪仍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投资建议:在不考虑定增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09元、0.

11、13元和0.17元,目前市盈率偏高。但公司的人参产业仍处于拓展期,成长性存在较大的弹性,且公司是较少开拓基因测序产业的上市企业,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因而可享受较高估值,继续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人参价格下跌的风险;基因测序仪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达安基因2014年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看好公司分子诊断领域龙头地位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琴,余文心,周锐 日期:2015-03-31事件:公司公布2014年年报,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27.13%,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6.46%,扣非后归属于净利润6320万元,同比增长0.15%。实现基本

12、每股收益0.28元。点评:主业收入端稳定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82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34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6%。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分产品看,试剂类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21.78%,毛利率58.06%,仪器类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22.31%,毛利率14.59%,服务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6.89%,毛利率40.54%,其他类收入952万元,同比增长113.25%,毛利率39.18%。分区域看,华南区销售收入3.72亿元,同

13、比增长19.64%,华南以外地区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31.06%。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报告期公司销售费用率15.58%,管理费用率15.47%,财务费用1.58%,销售期间费用率32.64%,与2013年相比,下降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控制良好。看好公司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发展。看好基因测序作为变革型技术带来的行业性机会:基因测序作为一项变革型的技术,将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个性化用的指导、用药监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应用成熟的项目只有产前无创筛查,仅仅是冰山一角。然而仅仅产前无创筛查这一项应用也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市场潜力,国内2011年底产前无创检测作为第一个医疗应用开始推广,

14、2013年市场约10亿元人民币,根据目前价格推算,这一应用市场潜力约150亿元人民币。未来更多的应用领域开发后,将对诊断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公司基因测序业务的定位和方向很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有望抓住赢利点。基因测序业务从产业链来看分为仪器、试剂、服务三大点,仪器由国外企业垄断、试剂目前也多为国外企业供应,国内企业开始涉足、服务端是目前国内企业主要的切入点。公司于2014年11月胎儿染色体非整数倍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和基因测序仪获批,成为华大之后,第二个拿到准入证的供应商。我们看好公司在这一业务领域的拓展。公司作为分子诊断的龙头。公司成立于1988年,第一大股东广州中大控股,实际

15、控制人中山大学,2004年8月首次上市。依托中山大学的技术支持,公司一直是国内分子诊断的龙头企业。我们预计,随着不断的新检测试剂品种的获批,仪器+试剂的推广,分子诊断的主业还将保持超过30%持续快速的增长。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正在好转,盈利可期。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目前共有广州、成都、上海、合肥、南昌、昆明、泰州、济南等中心,随着业务的积累、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内部业务的协同效应增加,预计将逐步实现盈利,和其他业务的协同也同样可期。布局医疗服务,掌握资源,和主业相互协同。公司与中大控股共同投资设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持股19.99%。我们认为这将是公司布局医疗服务的第一步,有望依托

16、实际控制人中山大学在医院方面的资源,在医院管理、诊断、检验服务方面有协同效应,看好公司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布局。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国内分子诊断龙头企业,原本的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业务及独立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奠定现有业绩基础。基因测序业务有望成为未来的亮点,公司代理LifeTechnologies的仪器,提供试剂,提供检测服务,从仪器、试剂、服务三个角度切入基因测序业务,有望带来业绩贡献,预计15-17年EPS0.34、0.42、0.52元,对应当前股价39元,对2015-2017年PE分别为115X、92.86X、75.00X,鉴于公司在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医疗服务的布局,给予15年130倍,目标价44元。主要不确定因素: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