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17279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正式版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部分知识篇一、职业健康安全知识(一)职业健康安全的基本概念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 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 称,也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2、伤亡事故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 件、生物因素、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等职业性毒 害而引起的

2、疾病。4、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二)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做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必 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党和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立法 和政策方面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说在生产过程中, 劳动者的安全是第一位, 是最重要的,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促进生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 积极预防,主动预防。在每一项生产中都应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 查隐患,找问题 ,堵漏洞,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

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基本方针,国家制定的 劳动法典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都主张把这一方针用法律形式固定下 来,使这一方针成为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三)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1、危险源的本质存在能量、 有害物质和能量、 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 合作用。2、危险源产生原因分析(1)存在能量及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害物质能损害人员健康、破坏设备、物品性能(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设备故障(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3、危险源(危害)来自:(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

4、及环境方面的因素。(四)、危险危害因素辩识、评价的步骤1、按部门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工序;2、应用“工序设备人员分析法”辩识危险源;3、将辩识结果及对应的风险进行整理, 形成部门级危险源清单;4、汇总各部门辩识结果,形成全公司危险源清单;5、确定全公司的重大风险清单 ,将重大风险分解到各部门,形成 各部门重大风险清单。6、确定重大风险的控制途径。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简介(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 随着 ISO9000 和 ISO14000 系列标准的广泛推广,英、美等工业发 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活

5、动,自 1996 年英 国颁布了 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一指南国家标准以来, 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和组织颁布了 30 多个关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 标准、规范和指南等,我国在翻译吸收国外先进标准基础上, 1999 年 10 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2001 年 11 月 12 日,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正式颁布, 从 2002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MS )是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 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 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

6、过程和资源,它的基本思想是 实现体系持续改进,通过周而复始的进行“计划、实施、监测、评审” 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 它要求组织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 对体系不断修正和完善, 最终实现预防 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他损失的目标。(三)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1、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2、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行为,促进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3、促进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 易堡垒。4、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基础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特点 职业健康安全管

7、理体系的内容由五大功能块组成, 即方针、计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 每一功能块又是由若干要 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联系的。只有当体系 或系统的所有要素组成一有机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使 所建立的体系完成特定的功能。(1)系统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结构化、 程序化、 文件化的管理 手段。首先,它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在组织的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中,不仅要有从基层岗位到组织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 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组织最高管理层依靠这两个系统,来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第二,它要求组织实行程序化管理, 从而实现

8、对管理过程全面的 系统控制。第三,文件化的管理依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同时,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标准又对这些文件的控制提出要求, 从而使这一文件系统 更加科学化。第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逻辑结构为编写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手册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基础。(2)先进性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所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是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的一种先进、 有效的管理手 段。(3)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组织 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中应包含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对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指 标和管理

9、方案,配备相应的各种资源。(4)预防性 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精髓所在, 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5)全过程控制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PDCA 模型是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 一个组织活动可分为: 计划(PLAN )、行动(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相互联系 的环节。计划环节是对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 ,以文件的形式来反映 ,称为 ” 文件的管理系统 ”。包括方针、目标、活动及活动方式等。它是管理 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行动环节是按计划规定的程序 (如组织机构、 程序、作用方法等) 加以实施检查环节是对计划

10、效果进行的检查衡量,并纠正行为偏差。 改进环节是针对管理活动的缺陷、 不足或发生变化的条件, 进行 调整、完善。三、环境保护知识(一)环境污染的产生和危害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 把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排入 环境, 使环境质量下降, 以致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 现象。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放射性污染等。1 、 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向大气中排出的 各种废气物质, 其数量、 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容许的限 度,并且达到了有害程度(如:烟尘、二氧化硫、林格曼黑度、碳氢 化物、氮氢化物等) 。大气的污染常常引起水和土壤

11、污染。2、水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工矿排放的 高温废水, 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水中生物不适而死; 有各种化工工业排出的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的污染 (如:各种酸、 碱、盐、石油类、COD、悬浮物、六价铬、汞、铅、PH、镉、铜等); 水污染必然导致土壤的污染。3、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污染的危害:1、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大量排放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的氟 氯烃类物质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使人类和生物失去阻挡紫外线照 射的天然屏障,人、畜癌症发病率增加;3、生物多样性锐减。由于森

12、林的大量消失,物种每年至少有 5 万个物种在消失。4、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展。全世界每年有 600 万公顷的土地发生 沙漠化。其中有 320 万公顷是灌溉耕地。5、酸雨的危害。酸雨被称作“空中死神”,可以毁坏大片的森林, 酸化土壤和水体,使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增加。6、有毒化学品的污染。据统计,投入市场的化学品已超过 10 余万种,且每年新增 1000 2000 种,有将近 10 万种通用化学品通 过各种渠道已经进入人的食物链。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7、重大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及海上溢油事件屡有发生。(二)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1、污染防治的一般法律规定:(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最重要的是新、改、扩建项目

13、,必须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禁止 引进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设施 必须运转;对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限期治理;推行污染的集中治理和按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对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企业,有计划的 关、停、并、转、迁。(2)谁污染谁治理。 要求污染单位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并采 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危害; 必须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费必须用于 污染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造成污染危 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3)结合技术改造, 防治工业污染。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 造,要把防治工业污染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采用

14、先进的技术和设 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4)综合利用, 减少污染。企业必须执行治理污染和综合利用相 结合的方针。 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利用、 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综 合利用。如提高余热、燃气和水的循环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和能源,又 能减少污染的排放。(三)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政策及目标1983 年,环境保护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同时确定了“三 同步,三统一”(同步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经济、社会、环 境的统一)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1、总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 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2、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

15、理;强化环 境管理。 较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 状况;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 环境清洁优美、 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地区。3、环境保护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 污申报登记与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污染物集中控制制 度。(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的全部 过程和结果。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观念而提出的一个全心概 念,传统发展是一种纯经济增长观。而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 人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其思想实质:一方面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 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尽可能的多利用, 少排放。因此, 其核心思想就是人类在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 候,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加投入模式、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