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基础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1534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基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属性Y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I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 的稀缺性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及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二、效用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三、劳动力市场虚线连接的循环是生产要素市场,实线连接的循环是产品(服务)市场。

2、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 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_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1规范研究方法一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一)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特点1L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 进行检验。4.确定

3、所要研究的对象步2.设定假设条件骤3.提出理论假说U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 目的: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 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 问题,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 特点 1s 供给缺乏弹性,即 E 1(如 D)d 需求缺乏弹性,即 E 1(如 E)一)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L:需求量;W:工资率)d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该在区域II, 即 a b 区间。(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

4、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MRP:边际产品收益;VMP:边际产品价值;MC:成本)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1.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 在交换的过程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 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劳动力价格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

5、,是一种具有最高效 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2.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具体表 现为: 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 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 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平衡-静态均衡分析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v动态均衡分析均衡概念V局部分析方法代表人物:A马歇尔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一一代表人物:瑞士桑学派的L

6、瓦尔拉(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 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 J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呈正向关系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人口年龄结构表现*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 成的变化-f人口城乡结构(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1. 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2.

7、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A马歇尔在其所著经 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二、工资形式()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 工资率2.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货币工资率影响因素Y工作时间长度L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工资: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二) 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8、,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特征v法定性I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L实物支付(普遍存在的支付方式)支付方式YI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1. 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原因在于: 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实物支付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2. 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具有以下优势: 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 延期支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 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可以

9、借助延期 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 就业同时具备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一) 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 + 储蓄2. 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3. 均衡国民收入(Y)=总供给=总需求= 消费( C ) + 储蓄( S ) =消费+投资( I)(二)就业总量决定 在市

10、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Z=f (N)(Z:总供给价格;N:就业量)D= (N )(D:总需求价格)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更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二、失业及其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一) 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二)缓解需求性不足性失业的对策1. 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总需求不足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平衡2. 对策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干预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常用的反

11、映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失业持续率失业率二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X 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X 100%平均失业持续率二Y失业者X周数失业人数就业与失业状态图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X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支出转移支付(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 最低劳动标准J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 最低社会保障3. 工会(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增减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水平)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Y货币政策L收入政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1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Y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L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 问题及其危害2.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一一最常用,特点:方法简单、可比性强。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Y库兹涅茨曲线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300-】 娶洛伦茨曲线3收入政策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1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 资发放过度的行为广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且在实施中采取累进税率制; 对遗产、赠与、财产(即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高消费征税;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