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尸体现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91108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认尸体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确认尸体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确认尸体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确认尸体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确认尸体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认尸体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认尸体现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认尸体现象确认尸体现象进行尸体病理解剖前,首先应确定患者是否己经属于生物学上的死亡,即,不 仅是呼吸、心跳不可恢复地完全停止,而且出现一定的尸体现象,如角膜干燥 混浊、尸冷、尸斑、尸僵等。一、尸冷:在正常机体,热的产生与散发保持着平衡状态,因此,人的体温能 恒定地维持在 370C 左右。死后,体内产热停止,而体表热散发继续进行,结 果尸体温度逐渐下降并冷却,称为尸冷。一般在死后612 小时内逐渐发生,其 体表暴露面 36 小时即先冷却。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一)周围环境温度周围环境温度越低,尸冷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尸体在 冰库和冰雪中,约经 1 小时即可完全冷却,时间稍长即可发生冰冻,

2、体腔内的 液体可冻成冰块,四肢、躯干变硬。如果周围环境温度高达40500C,则尸冷 很难发生。(二)年龄和肥胖老人和小儿较青壮年尸体容易冷却,刚分娩的婴儿,死后经 510 个小时即可降到与周围环境相等的温度。脂肪组织有保温作用,因此, 肥胖尸体较廋弱尸体尸冷为慢。(三)死因急死者尸冷缓慢;一氧化碳中毒死和机械性窒息死尸体尸冷也慢 ; 有些病死尸体,在死后一定时间内,反而可暂时上升,例如:高热传染病、伤 寒、猩红热等死后,主要是因为病原体可使分解作用增强,产热增加,致使尸 温暂时上升;其他如破伤风、脑膜炎、癫痫、士的宁中毒等患者,死前曾发生 较长时间痉挛,体内产热增加,而使尸温暂时上升。相反,慢

3、性消耗性疾病、大出血、溺水、冻死、大而积烧伤之尸体尸冷较快 其他因素如尸体放置处的通风条件、尸体体表面积大小、尸体穿戴及覆盖情况 等均对尸冷时间有重要影响。二、尸斑: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本身的重力作用而坠积于尸体低下部 位,使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透过皮肤呈现从云雾状、小片状到大片状的紫 红色斑块,称为尸斑。其发生机理是:死后血液集中于小静脉、毛细血管内, 成小斑纹,其后血液向组织内渗出,斑纹扩大,融合成较大的斑块。(一)尸斑的分布尸斑出现于尸体所在位置的低下部位。在仰卧位时,尸斑 见于枕部、项部、背部、腰部及四肢后侧,有时也见于尸体的侧面甚至上面的 倾斜区如锁骨上部;在俯卧位时,尸斑见

4、于颜而、胸腹和四肢的前侧面,两侧 的睑结膜往往也呈现淤血状;悬吊尸体的尸斑分布于下肢和上肢的远端,以及 裤腰带上缘的皮肤。如翻动尸体体位,则在尸体新的低下部位可出现第二次尸 斑分布,而原来尸斑,若位于新的高在部位,则可逐渐减退,但很少能达到完 全消失的程度。(二)尸斑的颜色尸斑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合状态。死后,血 液中氧合血红蛋白转变为还原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暗紫红色,时间越长,颜 色越深。冻死或放置在冷藏室、冰箱的尸体的尸斑,因尸体组织氧消耗缓慢, 尸斑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红色;一氧化碳中毒尸体的尸斑由于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的形成而呈樱桃红色;氰化物中毒尸斑可呈鲜红色,但不如一氧化碳中毒

5、的亮 红色;氯酸钾和亚硝酸盐中毒时,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呈灰褐色尸斑;另 外,白种人与有色人种因肤色的不同,尸斑的显现程度也不同。(三)尸斑形成的时间尸斑最早在死后 2030 分钟内即可出现,但多数在死 后 2 4 小时开始出现,到死后 12 24 小时最明显。尸斑出现的迟早和程度与 血液性状和血量密切相关,死后血液凝固性较差或不凝固者,血液易下坠,尸 斑出现早且明显,如急死、窒息死、败血病死等,尸斑明显,同时,因此处毛 细血管过度充盈而发生死后出血点;相反,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死亡的尸体, 由于血液量少,尸斑出现慢,甚至可以不显现;其他溺水死亡尸体皮肤毛细血 管受冷水刺激发生收缩,且因尸体在

6、水中不断浮动和翻转,故尸斑出现慢且弱。(四)尸斑分期1、坠积移动期系尸斑早期,因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而下坠于尸体低下部位血 管中,此期因血液局限子血管腔内,尚未扩散到血管外。在此期内,如用手指 按压尸斑,则此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即流向周围,尸斑可以暂时消失;但随着 压力的解除,血液又回到原处,尸斑又重新出现。切开尸斑处皮肤,则血液从 血管断面流出,容易用纱布擦去,但边擦边流出。2、扩散固定期系尸斑晚后期,此期尸斑以固定为特点,固定的原因是由于血 液扩散和毛细血管阻塞。死后,除血液外,组织液也同样向尸体低下部位沉降, 特别在组织疏松部位,因死后组织液坠积,有时甚至可形成肿块状。坠积于血 管周围的组织

7、液透过血管壁进入血管内,引起溶血,然后被稀释的并为血红蛋 白所染色的血浆向血管外渗出,浸润于组织间隙,此外,有时毛细血管内血液 形成凝固状态,或者其周围脂肪组织因尸冷而由生前的液态变为固态,均可使 毛细血管发生阻塞,故因上述原因而致尸斑固定。手指按压尸斑仅轻微褪色; 翻动尸体位置,原尸斑不易消褪,新尸斑也不易形成。如将尸斑处皮肤切开, 则血管断面渐渐流出血滴,组织间隙中淌出浅黄色液体或红色液体。死后 24 小 时,再压迫尸斑,尸斑不褪色,更不能形成新的尸斑,切开尸斑处皮肤,则见 皮肤组织呈紫色或浅紫色,也无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五)影响尸斑发展的因素1、外力压迫在尸体低下部位并非都能见到尸斑,

8、尸体的柔软部位及凸出部位 如肩胛部、背部、骶尾部、臀部和足根部等,与硬面接触处被压成扁平状,皮 肤颜色苍白,见不到尸斑。如果硬面不平整,其皮肤上可留下与硬面形状相一 致的印痕,暗紫红色的尸斑与苍白色的印痕相映,更为明显、清晰,且,这种 印痕并不因搬动尸体而消失。此外,在腰带结扎处、袜子紧套处、衣服折叠处 甚至皮肤皱折处等也可不出现尸斑。溺水身亡者,尸体皮肤毛细血管受冷水刺 激发生收缩,且因尸体在水中不断浮动或者翻转,故,尸斑出现慢且弱。2、血液性状与血量尸斑出现迟早和程度与血液性状及血量密切相关。死后血 液凝固性差或不凝固者,血液就容易下坠,尸斑出现就早并且明显,如急死、 窒息死、败血病死,其

9、尸斑在死后 11.5 小时即可出现,甚至在半个小时后可 见云雾状尸斑,经 810 小时发展到扩散固定期,尸斑处因毛细血管过度充盈 而发生死后出血点。相反,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的尸体,由于血量少,尸斑出 现缓慢,甚至不出现尸斑。(六)尸体内脏血液坠积死后血液坠积不仅发生于体表,也同样发生于内脏。1、头颅的死后血液坠积在仰卧位的尸体,其枕部头皮下可积聚血样液体,容 易被误认为钝器伤所致。锯开颅骨,可发现上矢状窦和横窦的后方充满血液或 血凝块,易误认为血栓形成。顶叶后方及枕叶软脑膜血管尤为明显,应与脑膜 充血区别。2、胃的死后血液坠积胃后壁或胃大弯的低下部位粘膜常见暗红色树状分支或 斑点。树状分支为粘

10、膜下较大静脉内血液坠积的结果,而斑点则是小血管汇合 处含量较多的表现,容易被误认为充血、出血。3、小肠的死后血液坠积小肠的血液坠积多分布于各肠曲的下垂部,明显时疑 似肠梗阻。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与病变相区别。4、肺的死后血液坠积肺血液坠积最常见,也最易和淤血或肺炎相混淆。死后 24 36 小时剖检,常见肺前面色泽较浅,而背部侧面肺饱满,表面与切面均呈 暗红色,甚至在镜下也难于与肺淤血、肺水肿相区别。(七)尸斑与皮下出血的鉴别皮下出血如果系由钝器所致,往往伴有表皮剥 脱,局部肿胀,按之不褪,境界不清的特点,且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尤 其突起部位更为常见,即使是在尸体受硬而压平处也同样可见出血。

11、必耍时可 切开皮肤,则见组织内有凝血,用纱布擦拭或用水冲洗不能去除。镜下可见红 细胞浸润于组织间隙,相反,尸斑是血液下坠的表现,红细胞仍局限于血管内, 局部无表皮剥脱,无肿胀,早期按之即褪色,境界清楚,尤其是与硬面压平相 邻处,并只见于尸体低下部位,切开皮肤,见组织内无凝血,可见血液从血管 淌出,经擦拭或者冲洗即可消失。(八)死后血凝块与生前形成的血栓区别死后血凝块呈红色、胶冻样,有弹 性,与心血管内膜不粘连。生前形成的血栓较干燥且脆,如果为混和血栓,呈 灰白色与红色相间,紧紧粘附于心血管内膜。急死和窒息死者血液不凝固,呈 喑红色、流动性。三、尸僵死后,肌肉先行松弛,短时间后即逐渐发生坚实、僵

12、硬、肌肉强直、 轻度收缩而将各关节固定在一定姿态,这种现象称尸僵。(一)尸僵发生机理目前较为大家所接受的理论是:尸僵是由于死后肌肉中 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所致。根据实验研究证明,僵直时的肌肉,随着僵直 的时间经历,三磷酸腺苷显著减少,此时,如果添加三磷酸腺苷,尸僵便消失。 肌肉中只有足量的三磷酸腺苷存在时才能保持其弹性,生活时的肌肉活动(舒 缩运动)所需要的能量由三磷酸腺苷(ATP)分解成ADP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提供,而三磷酸腺苷(ATP)能够经过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即糖元供应能量得以 恢复,死后,血液停止流动,没有新的糖元供应,该生物化学反应功能逐渐丧 失,因而,随着死后肌肉一直处T

13、收缩状态而使三磷酸腺苷不断消耗,且得不 到补充和恢复,三磷酸腺苷逐渐减少,肌肉也逐渐出现僵硬。(二)影响尸僵的因素1、周围环境温度周围环境温度较高,则尸僵发生早,消失也早;反之,则尸 僵发生迟,消失也迟。2、年龄和肌肉发育情况小儿和老人因肌肉不发达,其尸僵出现较早,程度相 对较弱,消失也早;婴儿有时在死后1030 分钟已发生尸僵。成年强壮者肌肉 发达,尸僵发生较缓慢,且程度强,持续时间也较久。严重衰竭、肌肉组织瘦 瘠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死后尸僵不明显。3、死因痉挛性药物中毒、破伤风、枪伤、触电、败血病或消耗性疾病能促进 尸僵的发展。在这些情况下,尸僵发生早,消失也早。(三)尸僵的发展过程死后,

14、肌肉先经松弛期,使下颌垂下;面肌松弛,失 去生前表情面貌;肛门括约肌松弛,粪便由肛门流出。尸僵通常自死后 13 小 时开始出现。一般发展顺序为下行次序,即先由咬肌、颈肌开始,其次为颜面 肌,以后为躯干、上肢及下肢。身体各处尸僵强度不一,以下颌关节处为最强 尸僵经过2448小时或更长时间开始缓解,肌肉变软,关节稍可活动,经过 23天,关节很容易转动。尸僵完全缓解多发生在死后37天。尸僵消失的 顺序常与发生顺序相同。四、组织细胞的自溶死后,组织因失去生活机能,受细胞本身释放的酶的作 用而使复杂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子崩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使组织变软,称 自溶。(一)自溶发生的机理人体细胞中含有溶酶体

15、,内有各种水解酶,特别是组 织蛋白水解酶及水解核酸和多糖的酶系等。人死后,组织细胞失去生活机能, 溶酶体将各种水解酶急剧释放出来,使组织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的高分子以及 糖蛋白、糖脂等复合物逐步降解。存在于某些组织中的其他水解酶系如胰腺中 的一些消化酶和酶原等,在细胞死后也将与溶酶体释出的酶系共同作用,或经 自溶激活后发挥作用而降解大分子物质。(二)_溶的形态与发展1、胰腺胰腺是最早发生自溶的脏器之一。实验表明,离体胰腺在死后第12小时,腺泡上皮细胞核肿大、透亮,染色质凝聚成小颗粒状;到第 24 小时,染 色质已突破核膜,分散到细胞浆中,但细胞境界尚清楚,组织的边缘部分虽残 留小叶轮廓,但无腺泡

16、结构;到第 36 小时,组织中央部分细胞核完全消失,胰 岛模糊不清,胰导管崩解,间质肿胀。2、心脏离体心脏在死后第12 小时,肌浆肿胀、嗜酸性,呈块状、横纹不清; 到第 24 小时,肌细胞核有的浓缩,有的肿大而透亮;到的36 小时,组织边缘 部分的肌细胞核消失;到第48 小时,连组织中央部分的肌细胞核也完全消失。3、肺脏离体肺脏开始自溶时间为死后的第 12 小时,血管内血液有溶血现象, 分解出来的血红蛋白浸染肺泡中隔,到第 48 小时,肺组织已成淡红色一片,细 胞结构不再能辨认。4、肾脏死后不久,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嗜酸性、肿胀,管腔变窄甚至消失。5、肝脏肝细胞的自溶比肾小管上皮细胞自溶为晚,细胞肿大,细胞核染色质 凝聚、突破核膜直至溶解消失均可见到。6、肾上腺离体条件下,或在死后36 小时以前均无明显改变。到第48 小时后, 其正常结构已无法辨认,呈淡红色的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