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1033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5篇 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篇1近日来,各大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华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60年代开始,历时36年,他带领全村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让人称奇的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参与修造下,该渠经过评估,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可以这样说,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迹”。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惊人的毅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带领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

2、任务,他是让人敬仰“当代愚公”,是我们广大党员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广大干部学习。他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根据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传说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黄大发45年的要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学习黄大发同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当代大环境下,修造这样一个水渠也许算不上一个大工程,但对于闭塞贫困的小山村来讲,要成功却要面临重重困难,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各个

3、方面。黄大发同志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干,遇到困难自己先上,面对艰险从不退缩。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失败,黄大发明白光靠蛮干是不得成功的,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法院干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几乎半文盲的他,从零起步,一个字一个字地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最后变成了专家。黄大发有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6年来一件事,一辈子一个目标,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的路需要千千万万个黄大发,需要千千万万个新愚公,需要他们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的共产党员精神。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篇2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几十年,坚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

4、仰,这就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宁静致远,沉默有声。这名干部的心灵感悟,就是全县党员干部学习老支书事迹后共同的心声。“学在深处强信念提境界,做在实处拔穷根奔小康。”龙南县龙南镇党委组织委员罗俊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黄大发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发渠”就是最好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再学习,再宣传,全县再次掀起“大发渠”精神学习热潮。”中央级的新闻报道还在持续,学习老支书精神的高潮火热掀起,让“大发渠”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坚强精神动力,也正在龙南县这片热土落地生根。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明白: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

5、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篇3学水利技术,带着简陋的测绘工具翻山越岭进行勘察;赤脚步行去炸药厂背炸药,脚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领村民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硬是凭双手凿出一条生命之渠,终结了村庄“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的历史。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贵州遵义市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和大山较劲”的事迹传遍山里山外

6、,感染了无数心灵。当年,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创造了当代“愚公移山”的奇迹。如今,黄大发老支书带领村民凭双手凿出一条生命之渠。在平原上凭双手凿出水渠已经不容易了,何况是在山上,那里有绝壁、有险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处险境。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黄大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大发执著地“和大山较劲”,最终取得了胜利。当下,全国正在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外部输血的同时更需要内部造血,需要调动起贫困地区人民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山区自然条件不佳,但人们应当有人定胜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困难摆在那里,如果总是想着绕着走,

7、那只能说明能力有限,只能说明毅力不够强大。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把困难征服、跨过困难这道坎。很多时候,能不能跨过困难这道坎,就在于人们是否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大山较劲,彰显了黄大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当了村支书,就应该切切实实为民谋福祉。没有好的水渠,村庄“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艰苦。农民以种田为生,解决好摆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难这个“拦路虎”,农民才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在山区修水渠,尽管很困难,但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黄大发老支书带领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劳。修渠的过程中,老支书还承受了亲人离世带来的伤痛。好在,全村

8、上下一条心,终于修成了水渠,庄稼灌溉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黄大发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在此基础上带领村民继续通路、通电,朝着更好的日子迈进。和大山较劲,黄大发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们学习。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黄大发老支书的“大发”境界。胶鞋已经断裂却舍不得换一双,这个生动的细节正是老支书简朴生活的写照。共产党人,就应该像黄大发一样“先忧后乐”“先苦后甜”。黄大发的“大发”境界是一种精神力量。今天,物质生活富裕了,少数年轻人不肯自力更生,毕业了还在啃老,这是不妥当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通过自己的双手奋力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黄大发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每个人都应

9、该从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实,中国经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为弘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质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阅读黄大发的先进事迹,不禁让人对他肃然起敬。时代楷模黄大发英雄事迹篇4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当代愚公”敢于担当,勇于探索。童谣里都唱出因无水而发展艰难的无奈,草王坝村成为了贫穷落后的典型。当大家都沿袭着

10、贫穷的命运却无力反抗,黄大发立志拔穷根,提出修渠引水。这样艰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亲舅舅说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饭给他吃。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黄大发愣是敢说敢做,并不断地想办法努力团结村民们争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难题,带领乡亲们在悬崖上打通了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当代愚公”善于学习,不断精进。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被公社选取担任水利辅导员。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的修水库、测量沟渠知识,并监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进度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愚公精神。黄大发在水利站学习时很勤勉。他买了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过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统地参加了如工程如何测量、用料如何夯实

11、等水利知识培训,对分流渠、导洪沟的常识也有了系统了解。“当代愚公”心怀大家,计利千古。儿子黄彬全说“我初中毕业就回来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90块,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块钱。但是我爸没过几天就把我从外面叫回来了,说村里缺老师,不让我去打工了”,但他懂得“爸爸是为了村里孩子们的教育考虑”。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药不够,申请拨款还要耽误几天时间的情况,黄大发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个人名义贷款8000元,把买炸药的钱补上。“当代愚公”坚韧不拔,勇敢无畏。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修渠一线上,从不怕苦畏难。修渠的悬崖险峻高耸,一旦落下性命难保。而他为了引水,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甘愿拿命换。他说:“刘胡兰啊、黄继光啊、董存瑞啊这些先烈在战场上,去堵枪眼的事都要做,就别说下悬崖要怎么做了吧。”黄大发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