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075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9课 鸿门宴 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教学资料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制作人:审核人: 制作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 ) 2、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三)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用法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2、范增数目项王3、项庄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亚父者,范增也5、若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五)把

2、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六)文段分析思考。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一)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也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1)臣请

3、入,与之同命(2)则与斗卮酒(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今者项庄拔剑舞(2)臣请入,与之同命(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窃为大王不取也(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范增数目项王(2)常以身翼蔽沛公(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5)刑人如恐不胜(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此亡秦之续耳(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此亡秦之续耳,

4、窃为大王不取也!(五)文段分析思考。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六)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5、:“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

6、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故:特意C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替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D臣请入,与之同命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

7、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答案第二课时一、(一)、1郤:通“隙” 2坐:通“座”(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三)、略(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8、南 (省略句,“战”后省略了“于”)2、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以何”)3、得复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5、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五)(1)却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2)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杀死沛公),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3)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4)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5)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

9、机会)刺杀(刘邦)。(六)1、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2、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二、(一)意:(1)意:料想 (2)意:用意因:(1)因:趁着 (2)因:于是,就 (3)因:趁机 (4)因:趁机而:(1)而:连词,表修饰。 (2)而:

10、连词,表承接 。 (3)而:连词,表并列。 (4)而:连词,表转折,却。与:(1)与:介词,同,跟。 (2)与:动词,给。 (3)与:连词,和。 (4)与:介词,同,跟。且:(1)且:副词,将,将要 (2)且:连词,表让步,尚且。(二)(1)者: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可不译。(2)请:动词,请允许我做某事。(3)举、胜:动词,尽,完。(4)为:动词,认为。(三)(1)目: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目示意。(2)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翅膀一样。(3)止、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去(4)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5)刑: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6)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称王。(7)续: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继者。(四)(1)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2)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3)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五)1、三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