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0758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电大年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A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有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2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依据(D)确定。D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 混凝土的弹性系数反映了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质,定义(A)为弹性系数。A弹性应变与总应变的比值4 混凝土的变形模量等于(D)。D弹性系数与弹性模量之乘积5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在构件承载力设计时,取极限抗拉强度的(C)作为条件屈服点。C85%6结构的功能要求不包括(D )D 经济性7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下列不属于间接作用的是(B )。B 风

2、荷载8 ( A)是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基本代表值,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中对各类荷载规定的设计取值。A 荷载标准值二、判断题1 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结构是指素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2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并根据需要配置钢筋、预应力筋、型钢等,组成承力构件的结构。( )3.我国混凝土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4.钢筋的伸长率越小,表明钢筋的塑性和变形能力越好。()5 钢筋的疲劳破坏不属于脆性破坏。()6 粘结和锚固是钢筋和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工作的基础。()7只存在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

3、状态,结构的正常使用不存在极限状态。( )8一般来说,设计使用年限长,设计基准期可能短一些;设计使用年限短,设计基准期可能长一些。()9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材料强度基本代表值。()10 荷载设计值等于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标准值乘以材料分项系数。()-可编辑修改 -精选三、简答题1 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物理和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 1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良好的黏结力;2)接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3 )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2 试分析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承载力和

4、受力性能方面的差异。答:素混凝土梁承载力很低,受拉区混凝土一开裂,裂缝迅速发展,梁在瞬间骤然脆裂断开,变形发展不充分,属脆性破坏,梁中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未能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梁有很大提高,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可以代替受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力,裂缝不会迅速发展,直到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随后荷载略有增加,致使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破坏前,其裂缝充分发展,变形明显增大,有明显的破坏预兆,结构的受力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钢筋的抗拉能力得到充分利用。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选用钢筋的原则是什么?答: 1 )较高的强度和合适的屈强比;2 )足够的塑性;3)可焊性;

5、4 )耐久性和耐火性5 )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黏结力。4 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几类,其含义是什么?答: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疲劳破坏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5 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分为哪两种?荷载属于哪种作用?答: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或构件上的力,以及引起结构变形和产生内力的原因

6、。结构上的作用又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荷载属于直接作用。6 什么叫做作用效应?什么叫做结构抗力?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由此在结构内产生内力和变形,称为作用效应。结构抗力R 是指整个结构或构件承受作用效应(即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如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等。-可编辑修改 -精选一、选择题1 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依据是适筋梁正截面(A)的截面受力状态。A第 I 阶段末2 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适筋梁正截面(C)的截面受力状态。C第 III 阶段末3梁的破坏形式为受拉钢筋的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则这种梁称为(C)。 C平衡配筋梁4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

7、算基本公式的第二个适用条件x 2a 的物理意义是(C )。C 保证受压钢筋屈服5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D)为依据的。 D剪压破坏二、判断题1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须注意与钢筋强度的匹配,当采用HRB335 、 HRB400钢筋时,为了保证必要的粘结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当采用新HRB400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 一般现浇梁板常用的钢筋强度等级为HPB235 、 HRB335 钢筋。()3 混凝土保护层应从受力纵筋的内边缘起算。()4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考虑了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5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式

8、是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6 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发生斜拉破坏时,梁的抗剪强度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剪压破坏也基本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发生斜压破坏时,梁的抗剪强度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7 剪跨比不是影响集中荷载作用下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8 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均属于脆性破坏。()三、简答题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有效高度是指什么?答:计算梁、板承载力时,因为混凝土开裂后,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力偶力臂的形成只与受压混凝土边缘至受拉钢筋截面重心的距离有关,这一距离称为截面有效高度。2 根据配筋率不同,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三种破坏形式及其破坏特点?-

9、可编辑修改 -精选答: 1)适筋破坏;适筋梁的破坏特点是: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强度,经过一定的塑性变形,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属延性破坏。2 )超筋破坏;超筋梁的破坏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前,受压区混凝土已先被压碎,致使结构破坏,属脆性破坏。3 )少筋破坏;少筋梁的破坏特点是:一裂即坏,即混凝土一旦开裂受拉钢筋马上屈服,形成临界斜裂缝,属脆性破坏。3 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b 的含义及其在计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b 是超筋梁和适筋梁的界限,表示当发生界限破坏即受拉区钢筋屈服与受压区砼外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同时发生时,受压区高度与梁截面的有效高度之比。其作用是,在计算中,用来判定梁是否为超筋梁

10、。4 什么情况下采用双筋截面梁?答:对于给定截面弯矩当按单筋截面梁设计时,若给定弯矩设计值过大,截面设计不能满足适筋梁的适用条件(X b h),且由于使用要求截面高度受到限制又不能增大,同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因条件限制不能再提高时,可采用双筋截面。即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纵向钢筋以补充混凝土受压能力的不足。5 有腹筋梁斜截面剪切破坏形态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答:受弯构件斜截面剪切破坏的主要形态有斜压、剪压和斜拉三种。当剪力相比弯矩较大时,主压应力起主导作用易发生斜压破坏,其特点是混凝土被斜向压坏,箍筋应力达不到屈服强度。当弯剪区弯矩相比剪力较大时,主拉应力起主导作用易发生斜拉破坏,破坏时箍筋应

11、力在混凝土开裂后急剧增加并被拉断,梁被斜向拉裂成两部分,破坏过程快速突然。 剪压破坏时箍筋在混凝土开裂后首先达到屈服,然后剪压区混凝土被压坏,破坏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均有较充分利用。6 影响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配有腹筋的混凝土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剪跨比、混凝土强度、 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箍筋的配筋率及其强度、弯起钢筋的配置数量等。四、计算题1 已知钢筋混凝土矩形梁,一类环境,其截面尺寸bh250mm600mm ,承受弯矩设计值M216kN m ,采用 C30混凝土和 HRB335 级钢筋。试配置截面钢筋。解:解:f y300N / mm2, fc14.3N / mm2, f t1.43 N / mm2,1 1.0, b 0.550h0600 35565mmxh0h0 (112M565 (112 21610 62 )119.6mm2 )1.0 14.3 2505651 f cbh0b h00.550565310.75mm满足要求As1 f cbx1.0 14.3250119.62f y3001425mm-可编辑修改 -精选0.45ft0.451.430.2145%0.2%,取min0.2145%f y300As14250.95%0.2145%bh250600选配钢筋325( A1473mm2 )s2 已知矩形截面梁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