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0179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96(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1. “教师怎么教”和“儿童怎么学”都属于( )。“教师怎么教”和“儿童怎么学”都属于( )。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D.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参考答案:C2.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 )个要素组成。A.5B.6C.7D.8参考答案:B4. 游春图的作者是( )。A、齐白石B、罗丹C、展子虔D、王维参考答案:C5. 书写数字是结合( )教学进行。A.数的组成B.加减法C.

2、基数D.相邻数参考答案:A6. 幼儿园的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 基数的教学是安排在( )。A.小班B.小班到大班C.小班到中班D.中班参考答案:B8. 教育目标可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目标的功能之一。( )教育目标可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目标的功能之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 长期系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短,对儿童观察的持久性要求不高。( )长期系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短,对儿童观察的持久性要求不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

3、具有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1.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_。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_。A、所选的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B、所选的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C、所选的经验是否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的D、所选的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经验参考答案:A,B,C,D12. 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包括( )。A.教育内容应具有超前性B.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C.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D.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参考答案:BCD13. 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材

4、料的提供应注意以下几点_。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以下几点_。A、提供的材料应充分B、提供的同一类活动的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C、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D、材料越多越好参考答案:A,B,C14. 表达不属于科学探索技能。( )表达不属于科学探索技能。(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5. 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6. 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_。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_。A、学习经验的选择B、学习情景的创设C、幼儿经验的准备D、物质的准备参

5、考答案:A,C,D17. 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在于“指认”。(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8. 下列属于量的守恒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下列属于量的守恒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A、运用变式进行教育B、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C、用测量或计数加以验证D、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参考答案:A,B,C,D19. 规则、形式、指导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组成要素,但评价不是。( )规则、形式、指导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组成要素,但评价不是。(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0.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_。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_。A、活动目标的制定B、动内容的选择C、操作材料的准备D

6、、活动过程的安排参考答案:A21. 对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的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的评价方式( )。A.经常性的教师自评B.教师间的互评C.检查性的他评D.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参考答案:ABC22.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3. 在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所比较的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无论是否有联系,都可以进行比较。(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4. 试述儿童思维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什么样的逻辑准备?参考答案:1.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我们以数学知识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

7、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为例,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1)一一对应观念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有的时候,占的地方大,数目却不一定多。而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更加可靠一些。在小班末期,有的儿童已建立了牢固的一一对应观念。比如在“交替排序”活动中,存在四种物体,其中既有交替排序,又有对应排序。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他通过点数说出有4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口报出有4条。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

8、鱼(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报出有4条。说明幼儿此时已非常相信通过对应的方法确定等量的可靠性。但是能不能说,幼儿此时已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呢?皮亚杰用一个有趣的“放珠子”实验作出了相反的回答。实验者向幼儿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幼儿往另一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幼儿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幼儿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就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相等的时候。可见幼儿在没有具体的形象作支持时,是不可能在头脑中将两个盒子里的珠子作一一对应的。(2)序列观念序列观念是幼儿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

9、。幼儿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的协调: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这种序列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得到,而有赖于在无数次的比较之间建立一种传递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逻辑观念而不仅仅是直觉或感知。那么,幼儿的序列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班幼儿在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时,如果棒棒的数量多于5个,他们还是有困难的。说明幼儿这时的幼儿尽管面对操作材料,也难以协调这么多的动作。中班以后,幼儿逐渐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他们完成任务的策略也是逐渐进步的。起先,他们是通过经验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次错误的尝试。

10、我就看到有一个幼儿在完成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到了后一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或最长)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次拿的最短的棒棒必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所有的短。这就说明幼儿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同样,这种序列观念只是在具体事物面前有效。如果脱离了具体形象,即使只有三个物体,幼儿也很难排出它们的序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幼儿对这个问题是感到非常困难的。(3)类包含观念幼儿在数数时,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能点数物体,却报不出总数。即使有的

11、幼儿知道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比如数到8就是8个),也未必真正理解总数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要求他“拿8个物体给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个拿过来。说明这时幼儿还处在罗列个体的阶段,没有形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幼儿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就应该知道数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个体。如5就包含了5个1,同时,每一个数,都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只有理解了数的包含关系,幼儿才可能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幼儿从小班开始就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但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类和子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更不知道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作者曾经问一个幼儿,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是红片片多

12、。直到作者向他解释,片片指的是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他得到答案的方式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是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靠逻辑判断,而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0个。片片比红片片多。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至多只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而决没有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是和直接的、外化

13、的动作和形象相联系的,幼儿则有可能解决,如果是较为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就无能为力了。这个现象,正是由幼儿思维的抽象程度所决定的。2.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在一岁半左右,幼儿具备了表象性功能,这使得抽象的思考开始成为可能。幼儿能够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对已经不在此时此地的事物进行间接的思考。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这是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的开始。然而,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是在大约十年以后。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幼儿要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抽象的逻辑。这不仅需要将

14、动作内化于头脑中,还要能将这些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自如地加以逆转,即达到一种可逆性。这对幼儿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成人讲述他是怎样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确地回答,尽管爬行的动作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需要一边爬行,一边反省自己的动作,将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并在头脑中将这些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才能概括成一个抽象的认识。幼儿的抽象逻辑的建构过程就类似于此,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比成人更大。因为在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化的、可逆的运算结构。表现在上面的例子中,幼儿既不能在头脑中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能建立一个序列的结构,而只能局限于具体事物,在动作层次上完成相关的任务。所以,幼儿虽然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但是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以其对动作的依赖为特点的。抽象水平的逻辑要建立在对动作的内化的基础上,而幼儿期正处于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常常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而要借助于自身的动作或具体的事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表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幼儿时期的表象能力发展迅速,这对于他们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表象只是提供了幼儿抽象思维的具体材料,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取决于他们在头脑中处理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总之,无论是形象还是表象,它们都是对静止事物或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