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01049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 识活动。例如,人们在听广播,看小说时,在头脑中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人物形象; 发明家设计新机器时,在头脑中创造出的新产品的形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造出作品中 的人物形象。这些根据别人的口头或文字描述,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所 形成的新形象都是想象活动的结果。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它是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人们头脑中,而不是词或者符号。而且想象中出现的形 象是新的,它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结果。例如,

2、当我 们读着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头脑中出现一幅苍凉的画面。虽然这样的场景我们没 有亲眼见到过,但是我们头脑里储存的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夕阳、瘦马等表 象,人脑就对这些表象加工组合而形成一幅这样的画面。想象不仅可以创造出人们未曾知觉 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 猪八戒以及妖魔鬼怪等等。尽管这一类形象离奇古怪,有时甚至荒诞无稽,但它们仍来自现 实之中,来自对人脑中记忆表象的加工,孙悟空是人的特征和猴子的习性、动作等结合在一 起而创造出来的;猪八戒则是对人和猪的某些特征加工改造的结果。想象的形象在现实 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它同其他心

3、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想象虽然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但表象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而想象与思 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当人们遇到疑难问题时往往 运用想象来解决问题。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天清晨日出时,一个修道士开始沿着盘旋 的山路爬山,到山顶的一个寺庙。山路狭窄只有一两步宽,这个修道士爬山时,时快时慢, 一路上多次停下来休息,他在日落前不久到达寺庙,在寺庙停留几天后他开始沿原路下山, 也是日出时起程,以变化的速度行走,同样在路上多次休息,当然他下山的速度要比上山时 快。试证明修道士在往返途中将于一天中的同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4、就需要运用想象,你只要想象出有两个修道士同时起程,一个人从山脚向上 爬,一个人从山顶往下走。无论他们的速度如何,都会在途中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相遇。由 此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想象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不同的,思维是有计划、有步骤、连贯地 思考,而想象可以跳过中间好几个步骤,而达到对问题解决的构想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它是人们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巴甫洛夫认为,梦 是人们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不平衡的抑制状态,少数神经细胞的兴奋使一些表象被 激活,这些被激活的表象由于缺乏意识的调节和控制以料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结合而产生的形 象。人是不是一睡觉就要做梦,而且不停地做梦呢?根据脑电和眼动的研

5、究,发现人的睡眠 有两个时相。快速眼动睡眠时相和慢速眼动睡眠时相,简称为快波时相和慢波时相。人刚开 始入睡时,脑电出现幅度大、频率低的慢波,人的意识消失,心率、呼吸、体温、血压代谢 率等都降低,眼球只有缓慢的运动,做梦少,这一时期被称为慢波时相。它大约持续90分 钟后,就转入快波时相,脑电呈低幅高频的快波,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眼球转动速度快, 每秒大约5060次,梦一般是在快波时相产生。这一时相持续约2030分钟,又转入慢波 时相,如此交替往复直至觉醒,一般交替出现35次。只是在睡眠后期,快波时相的持续 时间相应延长了。这说明正常人每夜大约有25%的时间在做梦,只是人们有时意识得到, 有时意识

6、不到。离奇性和逼真性是梦的两个特点。人在梦中会出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也不会经历的 事情,而在梦中出现的情境都是可见的,常常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主要是由于人在做梦时, 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缺乏意识的调节和控制,使激活的表象形成了离奇的结合。梦虽然是无意想象,但它也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梦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生理变化引起的。如小腿肚生疮,容易梦到被狗咬伤了腿。二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如有人 曾让自己的助手在自己睡觉时给予各种不同的刺激。结果发现,当助手抓他的嘴唇和鼻子时, 他梦到自己受刑,遭到折磨,当助手在室内喷洒香水时,他梦到自己在逛鲜花店,当他的床 铺在脑后部位突然塌下时,

7、他梦到自己被砍头了。三是大脑皮层神经联想的暂时接通,也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引起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 使这部分细胞不容易抑制,就会构成梦景。美国赫威发明缝纫机就是得之于梦的帮助,当时 他的设计在缝纫针的环节上停滞了,百思不解,一天夜里,他梦见国王强令他在24小时内 必须造出缝纫机,否则将他用长矛刺死,突然他惊奇地发现长矛的尖上有眼睛一般的小洞, 这个启示使他顿悟出针眼应靠近针尖,从而解决了问题。做梦是脑的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 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连续几天剥夺人的快波时相的睡眠,人就会出现紧张、焦虑,

8、注 意力涣散,易激怒,甚至出现幻觉等反常现象。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科学幻想中的形 象,宗教迷信中的形象,各种神话、童话中的形象都属于幻想。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所寄 托的东西。幻想不一定是有语言符号的描述所引起,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规律,不一定直接指向 物质产品的创造,所以,幻想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不同。幻想是指向未来,代表着想象者 目前所没有的东西,与当前的创造活动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不一定立即去实现,他体现着想 象者的愿望,幻想的东西就是直接满足个人愿望的东西。例如,古书中所描述的腾云驾雾、 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等,在当时就代表了人们的幻想。当

9、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 多过去的幻想,现在都逐渐变成了现实。根据幻想能否实现,又可以把幻想分为理想和空想。理想是以客观现实的发展为依据,能 够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例如共产主义的理想,四化建设的理想,建设祖国边疆的理想等,这 种对未来的向往,顺乎潮流,合乎规律,只要为之奋斗,人们的理想总是要实现的。幻想 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发展的规律,而且毫无实现的可能性。大家都知道“守株待兔”的寓言,- 个懒惰的农夫在路旁捡到一只撞死在树上的兔子,便坐在树下,等着另外的兔子来送死,结 果自然是一无所获。这个农夫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偶然发生的事件上,而不愿付出辛勤的劳 动,他的希望是一定要落空的。所以,理想是一种积极

10、的想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人的激励作用很大,是鼓舞人们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幻想是一种消极的想象,它不以 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对人的精神起着瓦解和销蚀的作用。因 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和消除学生 的不切实际的空想。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和感知觉一样都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于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所不同的是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且反映的是外在特征或外在联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而思维是建立在感知 觉基础上的,人只有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种种推论,

11、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 假设,进而揭露感知觉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另 外,感知觉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而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 段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一般来讲,问题是客观存 在的,但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有的人则对问题熟视无睹。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思维具有较 高的积极性,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 牛顿从“苹果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的现象中,发现了地球引力。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发展 水

12、平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 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则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分析问题就是弄清问题的要求是什么,哪些是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与要求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分析问题能否抓住关键, 既取决于人的知识经验的多寡,又取决于人的分析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 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就是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要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推测解决 问题的可能途径。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只有提出合理的假设,找出正确的方法 或答案,

13、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离开合理的假设问题就无法解决。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是否与某些原理、原则、公 式相符合。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检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实际操作,检 验成功,说明假设正确,检验失败,说明假设错误,那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重 新提出假设。例如,科学家的新发明,生产中的设计方案,都要通过实践检验。另一种是间 接经验,即通过思维活动来检验。有的假设不能在实践上立即进行检验,如作战方案,医疗 方案等,必须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检验假设的正确性,确定方案 的可行性。当然,最终还得由实践来检验。字数限制,只能装这么多,其他的没法了,自己找吧以上是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它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在解决问题时,由于过程 短,难以区分它们的界限。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这些阶段往往相互重叠,循环往复,需要 不同的方向和问题的情景中进行探索,最后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法国心理学家杜克的实验 证实了这一点。实验要求柏林大学的学生解答这样一个问题,某一胃病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 疗,怎样在不伤害健康组织的原则下达到放射治疗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