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0104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的循环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氮的循环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氮的循环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氮的循环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氮的循环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的循环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的循环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以及设计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氮的循环选自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处于碳的多样性之后硫的转化之前,是对物质循环过程学习方法的继续,讨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物质循环方法的知识, 并且对氮在生活中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又为下一节硫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具有呈上起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氮的循环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物质的基

2、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了解了氧化还原知识。 但由于他们刚接触高中课程,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各有差异,在氮的循环过程中对物质循环方法的学习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新挑战。以在思维习惯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 并通过师生、 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 同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设定了本节的三维目标:(三)学法指导: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是教师的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因此教

3、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促使学生对氮的循环中相关氧化物的性质 进行探索。教师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最主要的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四、教学程序)我以社会问题焚烧秸秆为情景背景,首先展示几张焚烧秸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回忆那个特殊时期的感受: 烟雾弥漫,有刺激性气味。从而引出空气中含有氮元素的刺激性气味是由植物焚烧所致,说明植物体内含有氮元素, 而植物体内的氮元素又是从土壤中而来,农民通过施肥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得以平衡, 化肥厂制备的氮肥又是从含氮量丰富的空气中汲取,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到氮的循环当中。通过生活的情景导使学生有强烈

4、的求知欲, 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认识生活和化学的联系。随后展示大豆和其他农作物根部的图片, 通过图片直观展示和对比,得出氮固定的途径之一:生物固氮。氮气的性质比较稳定,一般农作物无法从空气中直接获得氮元素,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出的谚语: 雷雨发庄稼,告诉了我们氮固定的途径之二:自然固氮。以闪电这一自然现象为例,演示自然放电试验,由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这个实验中颜色变换明显,很容易引发学生兴趣。 由三颈瓶中颜色的变化抛出问题: 为什么颜色到后来变成了红棕色?学生由出示的 NO和 NO2并结合课本,得到 NO、NO2的物理性质。根据其物理性质和氧化还原知识能够解释空气放电实验中红棕色是二氧

5、化氮气体。之后我将演示一个小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探究一 : )操作:用盛有 NO 注射器吸入少量空气( 4-5ml) ,之后用橡胶塞堵住 . 将此注射器与盛 NO2的药瓶对比。现象:注射器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结论: 2NO+O2=NO2(实验说明二氧化氮是有一氧化氮气体和氧气反应而来,说明在闪电状态下,氮气和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无色的一氧化氮,而后生成了的二氧化氮气体。)提出问题:在雷雨发庄稼中, 是谁将氮元素带入到土壤当中的?是谁和水发生了反应?学生推测二氧化氮。现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达到牢固知识的目的。在实验探究二中:操作:用盛有 NO2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水。

6、然后塞上橡皮塞,振荡注射器之后, 再次打开橡皮塞吸入一定量的空气, 向注射器内溶液中加石蕊试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注射器中颜色先红棕色无色后由无色红棕色,加石蕊试剂后溶液变为红色并结论: 3NO2+HO=2HNO3+NO指出方程式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达到巩固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在层层递进中,不仅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测反应,自我总结的能力,更突出了本节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题目进行检测。 题目的设置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同学学生的题目情况,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对掌握不足的地方,在总结中做好补充和强调。课堂小结:在小结归纳中, 我将从学生的知识, 方法和体验入手, 带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到了什么?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你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达到回顾知识,拓展深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将知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使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是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准备不够充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