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89962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暨8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华鑫中学8月月考试卷高二语文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阅读下面语段,解决问题。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 );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 )的心情;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们许多不同的感受:它的( )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成熟,会令人感到喜悦和满足;它的( )瑟,会让人觉得寂寞和悲伤。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返 燥co 悄qio 潇 B返 躁zo 悄qio 萧 C反 躁co

2、 悄qio 萧 D反 燥zo 悄qio 潇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接触自然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的原因,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 B由于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C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D当人在接触自然的时候,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Galaxy S6一经推出便赢得市场一片赞美之声,它配备了最新的屏幕技术和优秀

3、的影像系统,大可与苹果iPhone 6分庭抗礼。B埃及狮身人面像等外国文化遗产能够从彼传递到此,这样的传递本身就是宝贵的,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应该有着敝帚自珍的情怀。C“人与人之间,要谈感情”,这样一句质朴的话语,在我们的心灵被世俗打磨得日渐冷漠之际,如同空谷足音在你我心中久久回响。D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4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

4、,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二、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断句3分,翻译10分,共22分)李应升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

5、;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恩义所关

6、,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注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5对下列句子中

7、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贾祸 贾: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 视:看见 C衣鲜食甘 鲜:很少 D以负我志 负:担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若长而弗改 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 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 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 当待以同胞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

8、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 傲 而 弗 亲 今 吾 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9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此宜谦以全身,二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三、 诗歌鉴赏及默写(诗歌8分,默写5分,共13分)10 阅读下面一首宋

9、词,完成后面的题。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开篇之 “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4分)(2)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4分)11.默写(每空5分)(1)_,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穷岛屿之萦回。(王勃滕王阁序)(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_。(李密陈情表)(4)_,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山原旷其盈视,_。(王勃滕王阁序)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9

10、分)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

11、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

12、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

13、己的轻躁呢?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12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C所谓“自知”,必须先“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

14、“知人”基础上的“知己”。 D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13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C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未知的东西或领域,这是非常难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D世间“知不知”的人极少,“不知知”的人太多,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B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