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9657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对学生进展传统文化教育, 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对学生进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下面就是给大家 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希望对你有用!中小学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各种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 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初见 端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 大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丰富的地域的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一,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环境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媒体对传统文化的 大力宣传,特别是中小学校对优秀传

2、统文化的渗透,青少年学生对 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知,但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比,这 还很不够,有时还很微弱,还必须借助本地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力 量,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播送站、宣传栏等阵地,发挥课堂主渠 道作用,广泛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广阔青少年对传统文 化的认识,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践行传统美德的行为。将优秀传 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建立,开设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定期举行 吟诵传统经典篇目的比赛等活动,让广阔青少年从中领略到中华民 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就我市来说,拥有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如皖江文化园、五千 年文博园、薛家岗文化遗址以及六尺巷

3、等,这些资源都蕴含着丰富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青少年进展德育的理想教育基地。需要 将这些资源进展有效整合,开辟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作为中小 学生课外德育的阵地,加大相关的文化场所的开放力度。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立,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设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 响学生,启发学生,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 境之中,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以到达育人的效 果。可以建立文化广场、文化墙、寓意深刻的景观物,还可以在教 室内、学校走廊上方悬挂相关的道德名言,利用校内可开发的资 源,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历交 流会等途径

4、,推广先进的工作经历,发挥优质名校、特色学校的示 范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 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珍贵遗产。学校是传统 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各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 需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的道德主要内容,逐步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方 案中。日常教学中除了结合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学进展传 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外,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开设传统文化和 传统美德校本教育课程,诸如弟子规、论语的学习,以拓 宽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同时还要就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制定详细 的准那么,以此催促标准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养成,强化传统文化 教育的效果。第

5、三,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社团有自身的优越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易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我市不少学校都组建了各种学生社 团,也依托社团开展了各式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取得不错的 效果。各中小学可依托学生社团选择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深厚文化 底蕴的景点,开展采风活动,深入当地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在各个传统节日期间,结合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开展别开生面的 活动;吟诵中华传统经典篇目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在吟诵的同时参 加表演的成分,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活动样式。通过实践各项活 动,营造传统文化气氛,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先贤的道德精神,弘扬 优秀中华文化传统。中国作为

6、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 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 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 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 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 是先人的教诲。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物质根底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 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 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 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 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7、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 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 意识冷淡。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 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下 面本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教育意义谈几点粗浅的 看法,还望同仁指教。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 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 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 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

8、孩子不早承受良好 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 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展道 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到达“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 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 进展的错误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 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其含义不言而喻。孔子说:“少成假设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 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 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

9、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 些传统文化都说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 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 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认为如 果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就非明智之举。“孟母三迁”的故 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典范。注重养成的思想, 启迪我们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儿 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 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 理”化为“小道理”并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 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规、

10、日常小事入手,进展指导,逐渐 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进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影响的思想启示我 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竭力营造有利于他 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如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比古人复 杂得多,因为社会风气、现代传媒、法制环境,以及成年人示范、 熏染的人际关系,环境等,都比先前复杂了许多。对儿童品德培养 的影响作用也日渐增大,因而更应该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增强德育 环境意识,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 育、善心教育等,注意将小学生道德教育与整个公民道德建立结合 起来,倡导成年公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 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