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89585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辅助运输大巷施工作业规范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2班郑安弟 1072135204目 录第一章 工作面基本概况- 1 -第一节 工作面井上下及煤层对应关系- 4 -第二节 工作面上下左右四邻关系、采掘情况及影响- 4 -第二章 地质概况- 4 -第一节 煤层赋存特征- 4 -第二节 地质构造情况- 5 -第三节 预测瓦斯、火、煤层情况- 5 -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 5 -第三章 巷道布置情况- 5 -第一节 巷道简述- 5 -第二节 施工顺序- 6 -第三节 巷道中腰线布置- 6 -第四章 巷道支护- 7 -第一节 支护设计结论说明- 7 -第二节 临时支护方式- 7 -第三节 永久支护- 8 -

2、第五章 矿压监测- 9 -第一节 观测对象- 9 -第二节 观测内容- 9 -第三节 数据处理-10-第六章 掘进施工方式- 10 -第一节 工艺流程- 10 -第二节 施工设备- 14 -第三节 作业方式- 15 -第四节 运煤方式- 15 -第五节 过特殊区段的施工工艺- 15 -第七章 安全质量管理- 15 -第一节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15 -第二节 文明生产管理要求- 16 -第三节 煤质管理要求- 17 -第四节 机电设备管理要求- 17 -第八章 劳动组织、循环图表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9 -第一节 劳动组织图表-19-第二节 循环图表-19-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9-

3、第九章 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辨识- 19 -第十章 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一节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二节 机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5 -第三节、风镐落煤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6 -第四节 机电检修、机电设备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27 -第五节 运输、装卸车、抬运设备安全措施- 32 -第六节 矿井其他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34 -第七节 矿压监测安全技术措施- 38 -第八节 抹角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8 -第九节 井下工作面急救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40 -第十节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41 -第十二章 工作面避灾路线- 41 -第一节 避灾原则- 41 -第二节 避灾路线- 42

4、 -第一章 工作面基本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井上下及煤层对应关系一、巷道名称:水平辅助运输大巷二、巷道用途:满足井下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需要三、地面位置:巷道南790m为高岭村;北330m为杨家庄村第二节 工作面上下左右四邻关系、采掘情况及影响巷道东边为北翼胶带大巷,西面为北翼进风大巷,北面为北翼辅助运输大巷北工作面,南接水平西翼辅助运输大巷。水平辅助运输大巷北掘进段受到煤质松软、瓦斯、煤尘、顶板淋水影响。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一节 煤层赋存特征煤层平均厚度为5.607.30m, 倾角417。煤层之上为泥岩伪顶,厚度0.540.8m,灰黑色,厚层状,均匀层理;泥岩之上为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直接顶,

5、厚度0.701.28m,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波状层量,小型交错层理发育,含云母碎片,见少量植物化石;砂岩之上为16.5018.50m厚的细砂岩老顶,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云母碎片,平行层理,泥质胶结,分选中等;煤层之下为直接底泥岩粉砂岩,厚为0.862.04m,深灰色黑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发育,见大量植物化石;泥岩粉砂岩之下为老底,为2.303.72m厚的中砂质泥岩细砂岩,灰色灰黑色,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波状层理,含泥质包体,见菱铁质结核。第二节 地质构造情况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本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为砂岩,底板

6、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粉砂岩。根据地质报告及该区域内的钻孔资料,掘进过程中煤层倾伏变化稳定,无夹矸,无大型地质构造,如遇到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另行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第三节 预测瓦斯、火、煤层情况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本巷道掘进区域为高瓦斯区,煤尘具有爆炸倾向,地温为20.9。施工时要做好一通三防和防尘供水系统的管理。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根据瞬变电勘探资料,该巷道掘进过程中主要受煤层直接顶砂岩含水层影响,掘进过程中预计将出现少量顶板淋、滴水现象,局部顶板及围岩较为破碎,裂隙发育,淋水将明显增加。如遇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必须编制专项探测设计及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巷道掘进过程中迎头应安设水泵,

7、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扬程的水泵,并设备用水泵一台。确保巷道迎头无积水。第三章 巷道布置情况第一节 巷道简述一、巷道施工位置及布置形式水平辅助运输大巷开口位置由停头处以0方位角沿煤层底板向北续掘。二、巷道断面巷道断面形状为圆拱形,净宽为4.2m,拱高为2.1m,壁高1.6,掘宽4.4m。巷道喷砼厚度100mm,砼强度等级为C20。辅助运输大巷巷道断面图:三、巷道施工长度及内容1、水平辅运大巷设计长4000m。 2、巷道掘进过程中,工作面必须打设3个超前钻探,超前探预留20m安全距离,然后进行下一循环的打钻施工,保证工作面找到钻孔。第二节 施工顺序水平辅助运输大巷掘进,至钻场位置掘进钻场。第三节

8、巷道中腰线布置施工中,巷道中线以地测部给定中线为准,使用激光指向仪导向掘进,队组严格按所给定的中线掘进施工。作业过程中巷道坡度变化或距离超长时,以及遇到各种地质构造时,由地测部及时给定中腰线,延挂激光指向仪并复检激光指向仪的准确性。第四章 巷道支护第一节 支护设计结论说明采用预应力锚固高强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系统。按支护设计要求,水平辅运大巷断面呈圆拱形,净宽4200mm,壁高1600mm,拱高2100m。采用锚喷支护方式,能够满足支护效果,保证巷道使用。第二节 临时支护方式一、临时支护的规格1、采用前探梁做为超前支护。前探梁使用3寸钢管(8mm)制作,长度4m,共制作4根,3根使用,1根备用。每

9、根前探梁使用2个吊环悬挂。吊环上焊接配套的锚杆螺母,以便将吊环固定在锚杆上。使用时,2根前探梁的间距为1.6m,并在梁上铺垫厚度70mm的木板接顶。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1.0m,如果采用此种支护形式不能满足临时支护要求,可采用戴帽点柱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帮部必须使用防片帮支护,采用圆木与70mm厚的木背板相楔,使得木背板与巷帮接实,前探梁、防片帮支护要随掘随移。2、敲帮问顶工具:对工作面顶板、正前方和两帮高度1.5m以上采用一根长2 m,顶部焊一20300mm打尖铁棍的4-6钢管,两帮1.5m以下采用手柄长度不短于800mm洋镐进行。3、工作台搭设采用2块250030070mm优质架板,两端分别

10、搭设在靠帮放置的铁梯上,且架板两边伸出铁梯不少于300mm,中间搭设在铁凳上,人员站在搭好的工作台上作业。二、临时支护的架设方法1、前移前探梁吊环:放炮后作业人员站在煤堆上将3根前探梁吊环安装在靠近迎头巷中及两侧的顶锚杆上。2、敲帮问顶:在专人监护下,由班组长站在永久支护完好、退路畅通的安全地点利用专用工具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敲掉帮顶活煤矸,使帮顶为实煤体。3、铺顶网:作业人员站在煤堆上将顶网与永久支护顶网在左、中、右各联3孔以上。4、前串前探梁:煤堆上2人合力将护顶大板横担在前探梁上后,两帮人员将顶网托起交煤堆上两人,同时后面两人将前探梁推至迎头,煤堆上人员配合将钢筋托梁与顶网位置摆放合适

11、(保证锚杆打设间排距符合规定、与中线的相对位置及铺网居中)。临时支护架设好后必须及时上防退销,必须保证临时支护构件齐全有效。5、临时绞顶:煤堆上人员将手臂前伸,用大木楔将顶绞实背牢后再进行打锚杆(索)、联网工作。6、进行临时支护保证最大控顶距为1.0m,最小控顶距为0.2m。第三节 永久支护1、支护形式:锚网索顶板支护:锚杆:杆体为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规格为22-M24-2200mm。锚杆布置方式:等间距布置,每排4根,锚杆全部垂直顶板布置。锚杆配件:锚杆托盘为弧形高强度托盘,规格为17017012mm,采用M243高强锚杆螺母,配合高强托板调心尼龙球垫和尼龙垫圈。金属网片:采用6.5

12、mm圆钢加工,网孔为100100mm,加工规格为2000900mm网片采用对接方式,每100mm用16#铁丝双丝三扣连接。梯子梁采用14mm圆钢加工,顶部梯子梁长5700mm。锚固方式:树脂加长锚固,每根锚杆采用两支锚固剂,一支K2335,另一支Z2360。喷浆:喷射混凝土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C20。第五章 矿压监测第一节 观测对象1、水平辅助运输大巷锚杆受力情况。2、巷道变形情况。第二节 观测内容一、综合监测:1、综合监测内容包括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2、每条锚杆支护巷道应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测站的布置和安设,当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增加测站的个数。3、每个测

13、站都应进行专门的编号并挂牌管理,以便读数时识别。4、观测频度为每周12次,若遇到特殊情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待顶板稳定后每月12次。5、监测结果和记录由专人保存,以便以后查阅使用。表1:综合监测内容 序号项 目内 容1巷道表面位移顶底板、两帮相对移近量及顶板下沉量。2顶板离层锚固区内外顶板岩层位移3锚杆受力顶及两帮锚杆受力4巷道破坏状况统计记录巷道围岩破坏位置和程度 二、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包括三部分内容:锚杆锚固力抽检、顶板离层观测和锚杆预紧力矩检测。(1)锚杆锚固力抽检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按不小于10%的比例和不大于二天的时间间隔对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测,抽检时只做非破坏性拉拔,达到70

14、KN后可停止拉拔。(2)顶板离层顶板离层指示仪除作综合监测外,还有用作日常监测,煤一组顶板离层仪,连续观测5天,如果顶板离层值没有异常,改为每周观测两个刻度坠的颜色变化。离层仪编号管理,并及时填写初始读数。离层指示仪以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蓝色表示顶部松动离层值较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黄色表示离层松动已达到警界值;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松动值较大,已进入危险的状态。(3)锚杆预紧力矩检测巷道掘进施工过程,安排专人按不小于30%的比例和不大于二天的时间间隔用力矩示值扳手对锚杆螺母预紧力进行抽测,锚杆扭矩达400N.m,即为合格。第三节 数据处理一、由队组技术员负责采集数据和分析处理,并上报工程部。二、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离层值进入警戒区内时,要停止掘进,将情况汇报给相关部门,对该测站前后20米范围及时采取补打锚杆或锚索的措施进行加固,并及时对锚杆设计参数进行修改。三、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离层值进入危险区内时,要停止掘进,将情况汇报给相关部门,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四、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缩短测站距离,加大观测频度。五、每月对巷道的综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