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9486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2013.11) 方华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 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 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

2、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 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 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 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 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

3、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 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

4、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 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 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 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

5、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 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 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三章 透镜知识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2f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1)物体在

6、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 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 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 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

7、外时 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 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 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 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 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

8、延长线一定经过镜 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了解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面镜 凸镜(观后镜) 球面镜 凹镜(太阳灶) 凸透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透镜 凹透镜(近视镜) 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 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 镜。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

9、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 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 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

10、示数稳定后再 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 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

11、熔化过程,吸热, 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 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 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