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高基础分坑.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888881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等高基础分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等高基础分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等高基础分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等高基础分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等高基础分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等高基础分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等高基础分坑.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电线路知识分坑测量、跨越测量、交叉角测量、弧垂测量及计算分坑测量定义:根据定位的中心桩位,根据基础类型依照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进行坑口放样工作,称为分坑测量。也就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塔杆腿基础砼中心及设计基准面高(包括基础尺寸)。分为:带拉线直线单杆的分坑;2.直线双杆分坑;3.带拉线双杆(转角双杆)的分坑;4.方形塔基础分坑;5.矩形塔基础分坑;6.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7.中心点位移的转角塔分坑;主要就是6、7进行说明一下。一般方形塔塔腿方向确定:分坑测量步骤:设计图纸计算-桩位复测-初步分坑-降低基面、平整基础施工面-砼中心找正-验证设计图纸计算:1、认证阅读图纸资料。2、根据设计图纸及说

2、明计算各腿的半根开、半对角线根开等。桩位复测:根据线路复测时所钉立的顺线路方向的横线路方向的辅桩,检查塔位桩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差应重新钉立塔位桩。(直线塔及转角塔横线路方向桩确定)初步分坑:基础一般为矩形(正方形)基础。目的:按设计要求确定降基的范围及深度。不等高基础的根开一般分四个腿分别给出正侧面根开,分坑时候进行单腿分坑,按照具体情况选择以下3种分坑测量方法:方法1:变通井字形分坑法当铁塔有减腿设计时,基础各腿的半根开控制桩不重合,应采用变通井字形分坑法,分别对各腿单独钉桩控制,操作方法同普通井字发。变通井字法:在中心桩设站,以线路前进方向为零,度盘顺时针转(180-)/2,并在方向上

3、定出与C、D腿的正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辅助桩位点,即OC1=C腿的正面半根开、OD1=D腿的正面半根开、反方向定出OA1、OB1,度盘顺时针转90,定出与侧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OD2、0A2,同样倒镜定出OC2、OB2。在C1、C2、D1、D2、A1、A2、B1、B2上设仪器,以中心桩方向为零,根据转向角度关系定出C3、C4、D3、D4、A3、A4、B3、B4等辅助桩。然后根据各腿辅助桩位定出各塔腿中心点及基础尺寸位置。下图为不等高基础无位移转角塔。此种方法较复杂。仪器设站较多,容易出错,但能解决在中心桩看不到各塔腿中心的问题。变通井字法在以上所说变通的井字法中,距离为水平距离,在实际中,由于地形

4、原因,采取的是钢尺距离,是斜距。因此需要计算丈量的斜距。公式中S1为斜距,S为水平距离,h为两点之间的高差,可用经纬仪求得:S1=根号(s+h)h1=v1-i,h2=v2-i,h1-2=v1-v2角度法分坑角度分坑法可适用于任何基础,但测量水平距离时必须方便,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中心桩O上架仪器,确定分坑十字基准线后一次旋转45,分别按各腿的半对角线根开钉出洞中心桩A、B、C、D,以及方向桩a、b、c、d。角度法分坑要求能通视,测量距离现场条件在初次分坑时难以满足。斜距分坑法(方法一)当采用角度法分坑测量水平距离比较困难时,可结合采用斜距分坑法。其操作方法与角度分坑法相似,只是由斜距来控制。该

5、分坑法可适用于任何基础,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中心桩O上架仪器,确定分坑十字基准线后依次旋转45定出各腿的方向桩;然后用钢尺测量斜距PQ和用经纬仪测量的垂直角,通过计算当PQ*Cos等于半对角线根开时钉出洞中心桩Q。见上图中。使用斜距法进行分坑时,会产生一定的操作误差。为了提高精度必须注意:(1).钢尺必须丈量两次,两次测量值偏差不大于4mm;(2).用经纬仪测量垂直角时必须用正倒镜进行读数,闭合差不大于30;(3)对以上测量数据取中进行运算。斜距分坑法(方法二)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各塔腿施工基面与塔位中心桩地面的相对高差、各塔腿的半根开值,计算出各塔腿基础45分角线与通过中心桩的横线路方向线的交

6、点月塔位中心桩的距离(即图中OE、OF、OM、ON)。1.将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对准横线路方向,定出各塔腿基础45分角线与横线路交点即45分角桩(E、F、M、N四点)。2.将经纬仪移至45分角桩,对准横线路方向,转角45。钉出45方向桩。3.以45分角桩为起点,在45分角线方向水平拉尺,以该腿侧面的半根开,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置。4.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置后,测量各腿自然地面与塔位中心桩之间及相邻塔腿自然地面之间的相对高差。并在其测点位置拉尺测量斜距,所测斜距应符合设计计算值。测量时,如尺无法拉直,应将中间突起点开沟,以保证测量精度。能解决中心桩设站看不到塔腿中心情况,使用较高。有位移的转角杆塔

7、分坑:有位移是由于转角、横担宽度、不等长横担以及直线杆塔换位等原因引起的。当转角杆塔的转角较大时,导线的横担较宽或不等长时,使导线挂线后,会引起线路实际角度的变化,当直线杆塔换位时,由于导线的位置变化而引起直线杆塔及其绝缘子串上的附加水平力,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必须有塔位中心向设计确定的位移方向上平移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杆塔的位移。 等长宽横担:位移值S1为转角桩O至O1之间的距离。S1=(b/2+c)tg(/2)B为横担宽度,c为绝缘子金具挂线板长度,为转角。具体操作:1.将仪器置于O点上,以前视杆塔方向为零,顺时针测设(180-)/2,并正倒镜钉辅助装C1、D1,在线路转角内角(小于180

8、)OC1上量取OO1=S1,钉立转角塔中心O1.2.将仪器设立在O1上,以C1方向为零,水平转90,再正倒镜方向上钉A1、B1方向桩。3.其分坑按上述风坑步骤及实际情况选择。不等宽横担转角塔基础分坑:其公式为:S=S1+S2S=(b/2+c)tg(/2)+(L2-L1)/2其中S2位为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L1、L2分别为转角杆塔、短、长横担长度。以上是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且横担等宽度转角塔的位移值,按上述公式计算。当三项导线的横担宽度或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各不相同时,其位移方向和数值,以应两侧直线杆塔上的控制相的转角最小原则进行位移,或以各相转角最小为原则作平均位移,位移值计算后,其位移桩、辅助桩的测量方法与上述等宽横担转角塔的施测方法完全相同。一般设计会给出这一数值。砼中心找正:根据初步确定的腿中心位置,各腿地脚螺栓之间的小根开尺寸、基础立柱顶面断面尺寸和基础底板尺寸等。确定降基的范围及深度后,进行降基面,开出基础坑施工基面并整平。找正同初步分坑步骤相同,精度要求更高。最好示意其不要移动,采用角度法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