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88495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自然灾害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天津)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Aacbd Bbcda Ccbda Ddacb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3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11浙江)A B C D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完成4-5题(11上海)4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甲

2、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地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5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右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11江苏)6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7.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3、 8在右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 ( )(11北京)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第9题。9该日最可能出现在(11北京)(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如果只考虑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震中距远近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下面3幅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1题。(11天津)11发生在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

4、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11北京)12.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13.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右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

5、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4-15题。(11安徽)1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15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1题。16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1山东)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

6、系统二、综合题17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入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地域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蹭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10分)(11全国)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18.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山东) (1) 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 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19.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

7、环境日。(11北京)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20(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安徽)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

8、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21(11浙江)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左图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右图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进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3分)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山东(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9、3分)A东面 B南门 C西面 D北面(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4分)22.(11福建)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23.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11上海)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了解飓风发生、发展的

10、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1).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4分)(2).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2分)(3).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分别说明两地遭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4分24.(10分)读图7,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11海南)25.(11海南)右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

11、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10分)1.C 【解析】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是来自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下的过程,根据图中冷锋从北到南的先后顺序可知,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cbda。2.B 【解析】a图,武汉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后,大风、降温天气,b图,天津地区位于冷锋锋后,会大风降温,c图,北京地区位于远离冷锋的锋前区域,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雷雨交加,d图,杭州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前,多晴朗天气。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与应用。图(1)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有一准静止锋存在,右边为暖锋,应该为春季;图(2)中海

12、洋上形成的是高压,陆地上形成的是低压,应该是夏季;图(3)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为冷锋,右边为暖锋,且亚欧大陆为强大的高压,应该为冬季。图(4)中的海洋上有气旋存在,台风活动频繁,应该为秋季。4.A 【解析】甲图为冷锋,锋前暖空气被迫抬升,便形成降雨天气,所以A答案正确,B答案错误。而乙图属于暖锋,应当形成连续性降水,所CD都错。5.C 【解析】甲是冷锋天气系统,长江中下游伏旱受副高控制形成的,华北平原春旱是亚洲高压(反气旋)控制形成的,江南梅雨是准静止锋天气系统形成的,所以ABD都错误,而北方寒潮是冬春季节的快行冷锋形成的,所以C答案正确。6.D 7.B 【解析】第6题,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直接得

13、出结论。第7题,福岛核电站沿岸为日本暖流,流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故B项正确。8.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9.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10.B 【解析】根据图示:丁地所处震中距

14、最近而且震级最大、震源深度最浅所以裂度最大;而甲地刚好相反,所处震中距最远而且震源深度最深,震级却与乙、丙相同(6级),所以裂度肯定最小;乙和丙虽然震源深度深度和震级都相同,但乙的震中距比丙小,烈度相对较大。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B。11.B 【解析】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突发地震可以引起滑坡,连降暴雨也可以引起滑坡,地表堆积物多少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即选B。12。C 【解析】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第10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