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考评情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8841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扶工作考评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帮扶工作考评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帮扶工作考评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帮扶工作考评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帮扶工作考评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帮扶工作考评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扶工作考评情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帮扶工作考评情况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乡挂钩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来源课件w5j.om2*乡挂钩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202X年11月8日) *乡地处*县西北部山区,既是省定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又是老区重点乡。全乡下辖27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总户数627户,人口2579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个,畲族群众107户、43人,占总人口的9.3%,为闽东畲族人口较聚居的乡镇之一。乡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亩,其中水田188亩,农地5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有林地面积15万亩,草地.5万亩,茶园8600亩,果园65亩。主要的种植业是水稻、甘薯、马钩薯

2、、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养殖业是猪、羊、牛、鸡、鸭等畜禽,并有少量的茶、果、粮及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业,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02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元。分别比202X年增长23.和30.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22年以来挂钩帮扶工作回顾 02X年以来,我乡在省财政厅和石狮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确立了“农业立乡、三化兴乡(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非农化、农业产业化)、科技强乡、林业富乡”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我们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冀港口城市建设的要求,以构筑生态农

3、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近郊型山区农业乡镇为目标,以挂钩扶贫单位注入的1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基点,致力于农村经济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全乡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事业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在02年2年间,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先后投入了45万元,完成了崇儒小学综合楼扫尾工程,*中学学生宿舍楼工程建设,还为中学配备了11部电脑,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乡教育落后的面貌。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乡民族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

4、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县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乡将以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为重点,立足区域优势,以“科技先行,稳农求工,和谐发展”为发展思路,打造“实力畲乡、和谐畲乡、生态畲乡、品牌畲乡”的系统建设工程,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村建设新格局,全力推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进“近郊型农业小康乡镇”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培育亮点,增强后劲,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集聚、规模”的理念,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原则,以现有发展为基础,以谋略未来为前瞻,突出资源优势、产业优化和空间布

5、局优化,全力推进乡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及其空间布局,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 1、抓基础,认真做好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一品三区五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生态区的规划建设。一是库域生态区。即以*水库库域为核心区,突出围绕建设水源保护生态区为主导,主要分布立体农业,生态林区,速生林区,经济林区和茶叶、水果基地以及中草药、食用菌种植业等。二是*溪流域生态区。即以*溪流域为核心区,建立万亩绿竹长廊,以*农庄为龙头构筑“一乡一品”特色产业。三是近郊农业生态区。即以*洋为核心区,突出围绕建设短期效益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区为主导,主要分布果蔬生产区和高优茶园区。 2、抓载体,突出做好项目经济发展

6、规划。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展开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创新项目开发思路,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运作。依靠项目带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展民营企业经济摆上重要位臵,形成领导重视、部门爱护、社会尊重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切实做好经济增长点发展规划。一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引导扶持企业发

7、展工作计划。积极实施“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扶大扶优扶强战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的支柱产业。二是扩大劳务转移输出。大力营造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 (二)倾心尽力,提高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落实农村政策。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

8、土地流转。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2、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总体规划。一是逐步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三级路标准的乡镇路网和四级路标准的村级路网。二是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在继续实施乡所在地旧街拓改 二、三期工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功能同时,实施造福工程和并村搬迁工程,进一步做好中心村的建设规划,逐步强化中心村建设。三是努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建构和完善乡、村二级办学网络,实行拆点并校和联村办校

9、,积极创办达标寄宿制学校,扩大初中和中心校的办学规模和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扶贫与老区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针,继续加强对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村、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扶持,依托当地资源,落实帮扶项目,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坚持“治贫”与“治愚”并举,促使山区群众不仅在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人的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也有大的进步,促进全乡平衡发展。 (三)提升水平,增强活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乡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0、使全乡各级党组织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快发展,干部是关键,狠抓落实,干部是主体。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不断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府,切实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从实际出发,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队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要求帮助解决的几个项目 由于我乡主导产业的培植尚未完成,乡财政还很困难,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已相当滞后,崇儒乡本届党委、政府要奋起直追,我们真诚地恳求市委、市

11、政府能继续给予我们鼎力帮助。 1、*中心校寄宿生宿舍楼建设项目。目前中心校共有学生31名,要求寄宿的学生有180多名,由于条件限制只收寄宿生78名,7名学生挤在仅0的宿舍里,人均不足1.6,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筹建中心校寄宿生宿舍楼。据工程技术人员预算,共需资金6万元。乡、村自筹16万元,尚缺口20万元。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2、中学学生厕所建设项目。崇儒中学学生厕所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属干粪厕所。经过近40年的风雨,于今年1月21日倒塌。中学学生厕所的建设已迫在眉捷。据工程技术人员测算,需资金万元。乡自筹8万元,尚缺10万元,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3、今年“桑美”

12、台风给我乡造成了重大损失,*、*、*等15个村的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护岸冲毁2处,拦河坝被冲垮2处,桥梁毁坏2处。台风后,我乡干部群众全力投入灾后自救工作。目前两座被冲毁的桥梁正处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虽然也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但资金缺口还有0多万元。仅凭我乡的财力,无法解决。这两座桥,如果没有及时修建,将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安全。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4、*乡政府办公楼建于上世纪8年代初期,大楼主体多处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裂缝漏水,电线全部老化,经常短路起火。是否帮助部分资金,改善办公条件。 5、街道水泥路重修项目。乡所在地崇儒主街道水泥路修筑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有400米街道水泥路面破损严重,群众怨声载道,据工程技术人员测算,工程造价万元。群众自愿集资10万元,尚缺10万元。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来源课件5k.om2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