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8285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测评B苏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测评B(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解析: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出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项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B项正确;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才能判断显隐性,C项错误;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

2、(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均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故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项错误。答案:B2.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解析:由题意知低温诱导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由于纺锤体无法形成而无法分离,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会出现如B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答案:B3.(2017全国高

3、考理综)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遗传的基本定律。两亲本均为长翅,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F1中残翅果蝇占1/4。已知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则F1雄果蝇中白眼果蝇占1/2。由此可知亲本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为XRXr、X

4、rY。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A项正确。F1中出现长翅的概率为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则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项错误。由亲本的基因型可知,雌雄亲本产生含Xr的配子的比例都是1/2,C项正确。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是bXr,D项正确。答案:B4.(2017全国高考理综)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5、.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生物的表现型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身高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营养条件、锻炼等有关,A项正确。绿色植物幼苗在黑暗环境中变黄,是因为光照影响叶绿素的合成,是由环境造成的,B项正确。人的血型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它们后代的基因型都是ii,表现型都是O型血,C项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往往是由于亲代都是杂合子Dd,子代出现DD、Dd、dd三种基因型,高茎、矮茎两种表现型,属于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D项错误。

6、答案:D5.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染色体变异。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A项正确。答案:A6.(2017江苏高考)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7、解析:据图分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项错误。正常联会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a和aa两种。异常联会产生的配子有A、aaa、a、Aaa 4种异常类型,则自交后代会出现二体、三体、五体或六体等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项正确。由配子类型知,籽粒基因型即后代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加倍后会得到基因型为AAaa、AAaaaa的杂合子,D项错误。答案:B7.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

8、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由“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雌果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 和XgY;再结合“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雌果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答案:D8.导学号75604051甲病和乙病均

9、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病的类型等知识。解题的切入点是在审题的基础上先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对每一选项进行遗传分析和判断。单独判断甲病,-3和-4都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儿子,说明为隐性遗传,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进一步确定甲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0、病;单独判断乙病,-1和-2都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女儿,确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项错误。设a表示甲病基因(A表示对应的正常基因),b表示乙病基因(B表示对应的正常基因),由后代表现型确定-1的基因型为BbXAXa,-3和-4的基因型依次为BbXAXa、bbXAY,-5的基因型为BbXAXa的概率为1/2(XAXa)1(Bb)=1/2,B项错误。-3和-4的基因型依次为BbXAXa、bbXAY,理论上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和6种表现型(女性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只患乙病、男性两病皆患、男性只患甲病、男性只患乙病),C项错误。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他的基因型为XaXaY,由于-7的父亲即-4

1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7的XaXa只能来自母亲即其母亲形成了性染色体多一条的异常卵细胞(基因型为XaXa),D项正确。答案:D9.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B.C.D.解析:子一代的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中既有绿色又有黄色,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但子代中绿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的比例为(6+2)(3+1)=21,说明控制绿色的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正确、错误;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绿色非条

12、纹、黄色非条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可以发生自由组合,错误、正确。答案:B10.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同,A项错误;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为该病患

13、者,B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项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项错误。答案:B11.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图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图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两种变异都可能会对表型有影响,A、D项错误。由于个体乙染色体出现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个体甲

14、缺失了e基因,ee基因型不出现,所以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31,C项错误。答案:B12.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用

15、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中,红花白花13,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可知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假设为A、a和B、b),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_B_,基因型有4种;白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和aabb,基因型有5种,其中有3种为纯合体,2种为杂合体,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实验1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全部为无毛黄肉 实验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全部为有毛黄肉实验3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