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87811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财务报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以財務報表分析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績效陳棟樑湯淑絹郭宛棻江宏鵬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金融控股公司成立的相關案例,剖析其相關的財務績效變化,藉以分析金融控股公司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所採用樣本為4家金融控股公司及12家上市商業銀行之2001年至2004年的財務報表為研究資料。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包含Shapiro-Wilk檢定法,檢定各項指標是否符合常態分配,再利用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及單因子ANOVA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之銀行在各項財務績效指標上並沒有產生綜效。就長期而言金控旗

2、下之銀行在各項財務績效並未優於未成立金控之銀行。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之銀行在償債能力與經營能力兩項指標有顯著的差異存在,顯示不同金融控股公司間經營績效有顯著的不同。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績效評估、經營績效、綜效。A Study on Operation Performance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hrough Analysis on Financial Report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holding c

3、ompanies by exploring variations in their financial performances. The data resourc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includes financial reports form 2001 to 2004 by 4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nd 12 commercial banks. The indices have been confirmed to be normal distribution via Shapiro-Wilk test. They ar

4、e further analyzed with Wilcoxon Sign Rank Test, and one-way ANOVA analysis. It is found wheth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or bank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s, no one has yet exhibited noteworthy synergy in financial performances. The bank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s are not better than banks prior to

5、 founding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the long-term financial performances, observe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apability for paying debt and operation performances betwee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bank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It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

6、nces between differen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performance.Keywords: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peration performance, synergy.一、緒論1-1 研究背景與動機受到經濟自由化思潮的影響,且在世界潮流趨勢下,我國政府乃大力推動金融國際化與金融自由化政策。首先於1989年重新修定銀行法,放寬銀行業的營業項目,並開放民營銀行設立及准許信託公司改制為商業銀行,計有16家新銀行獲准設立,3家投資公司改制為商業銀行。1990年我國

7、訂定商業銀行設立標準大幅開放新銀行設立,且在短短十年間新銀行與分支機構大幅增加,產生銀行過剩(Overbanking),導致金融機構家數過多、逾放比率過高、呆帳費用增加和收益大幅減少等現象(林政緯,2004)。1998年由於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後,新台幣貶值,國內景氣趨緩,政府已注意到金融機構競爭過度激烈的問題,因此乃於2000年11月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2001年6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以開啟異業結合之大門,使國內金融機構能透過跨業經營發揮最大綜效,以提升競爭力,實乃當前重要之課題。近年來,隨著歐美國家在金融體制上的解除管制,各國為提昇競爭力,致力於金融業務自由化,並允許金融機構跨業經營其他業務

8、,故金融機構朝向大型化發展,已成必然之勢。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意味著金融產品多樣化、經營規模大型化、國際化與經營多角化(李香瑩,2002)。金融控股公司所強調的乃是以資訊共享、品牌共用、產品共同行銷、管理制度彈性等方式經營(沈中華,2002),以發揮綜效。我國在金融控股公司法通過後,便有14家金融控股公司陸續成立,其於成立後是否有產生規模經濟,發揮綜效,實乃值得探討之問題。政府機構意識到,在推動台灣金融國際化、自由化之前,應先進行金融改革,將2001年定為金融改革年,並於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2002年1月1日台灣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會員

9、後,更凸顯出國內金融業在面臨外國大型銀行進入競爭之威脅(林美秀,2004),金融市場便掀起一股金控旋風,金融業者無不想盡辦法轉行為金融控股公司,然而金融控股公司難道真是金融業的唯一選擇?Berger, Mester and Loretta(1997)分別就獲利及效率雙方面比較,發現小銀行的獲利遠優於大銀行,而大銀行的成本效率只比小銀行好2%,亦即小銀行成本控制不如大銀行,但所創造的利潤卻高於大銀行。沈中華(2002)亦以美國的銀行為樣本,選取50家金融控股銀行及44家非加入金控銀行比較其經營績效,結果發現平均而言,金控銀行表現較優,但非加入金控銀行中亦有表現極佳的銀行,甚至超過加入金控公司的銀

10、行。因此本研究亦認為本國銀行大而優是普遍現象但小而美的銀行也有可能存在。1-2 研究目的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將以金融控股公司及上市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探討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之銀行與未加入金融控股公司之銀行間的經營績效是否有差異性,並進一步探討金融控股公司成立的時間長短是否會影響其經營績效。故本研究的目的為:1.探討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後旗下銀行之經營績效。2.探討未加入金融控股公司之銀行的經營績效。3.探討金融控股公司之銀行與未加入金融控股公司的銀行經營績效分析。4.探討金融控股公司之長短期經營績效。二、文獻探討2-1 國內外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歷程在探討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發展歷程前,須先就先進

11、國家之發展歷程加以研究,因此乃針對美國、日本及我國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歷程作如下說明。美國於1999年11月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又稱Gramm-Leach-Bliley Act),廢除Glass-Steagall Act法案,解除了銀行控股公司不得跨業經營的限制,並增列金融控股公司章節,當美國金融服務現代法頒佈後,多數銀行控股公司都積極轉換為金融控股公司,使美國金融業邁入一個新的時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銀行及證劵業務並未分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承襲美國,也採銀行證劵分離制。故於1997年修正獨占禁止法第九條

12、規定,大幅度解除對控股公司設立之管制措施,而承認金融控股公司之解除管制(劉靜觀,2001)。並於1998年三月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整備法,及創立銀行控股公司時涉及合併程序之特例法,且於2001年後將銀行控股公司、保險控股公司、證劵控股公司三大類。並且於2001年後已不再依金融機構業務種類之不同而給予不同之名稱,統一以金融控股公司稱之。我國政府於89年12月13日及90年7月9日分別公佈金融機構合併法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對我國金融發展趨勢帶來新局面。金融控股公司法著眼於範疇經濟綜效的產生,並強調異業整合,自200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以來儼然成為金融市場整合的新主流(劉靜觀,2001)。台灣金控公司的

13、架構大致與美國相似,但門檻較日本為低,金融機構只要持有銀行、保險、證劵任一業別控制性持股,即具成立金融公司之資格且採不分類的方式。2-2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相關研究吳若詩(2003)以31家本國銀行,包含現今14家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銀行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1997至2002年,探討銀行在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前後以及銀行有無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率值差異,並檢視可能影響銀行效率值的其他因素。研究結果發現,首先在以資料包絡分析法求算銀行效率值後可得知銀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後的效率值並沒有優於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前之效率值,且有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銀行效率值優於無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銀行。楊裴雯(2003)採用樣

14、本為2001至2002年底成立之金融控股公司。以樣本公司之財務季報為研究資料,分別進行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及單因子ANOVA分析,藉此進行本研究之實證分析。經過實證研究後發現金控公司整合家數愈多,對於金控公司的綜效愈具有正面之影響,且金控公司之不同經營主體對其綜效的產生具有影響。陳棟貴(2003)以2001年底成立的四家金融控股公司及2002年仍未加入金融控股公司的13家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利用統計分析探討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獲得實證結果為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之銀行於金控成立後,除自有資本週轉率外,其餘財務績效變數均較未加入金控的銀行為佳。林政緯(2004)利用差異檢定來分

15、析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是否可以提高獲利能力、降低經營成本及進行共同行銷以獲取規模經濟的綜合效益;且利用ANOVA分析不同經營主體之金控公司在經營績效上是否有差別,以多元迴歸再更進一步檢驗有何種因素會影響到金控公司成立後之績效。實證結果發現以多元迴歸分析何種因素會影響金控公司成立後績效時,發現有銀行子公司對於資產報酬率及權益報酬率有正向影響。林美秀(2004)比較2001及2002年兩年度財務資料,13家金控公司旗下38家主要子公司在營運及獲利方面大部分均呈現衰退。而就2002年的整體經營表現而言,各金控公司均尚未有顯著的綜效出現。三、研究方法3-1 研究時間及研究對象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於2001年11月1日實施後,相繼有富邦金控等14家金融控股公司陸續成立(參閱表1)。由於各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時間不一,為考慮資料的完整性,本研究乃以2001年至2004年為研究期間選取2001年成立的富邦金控、華南金控、中華開發金控及國泰金控作為長期研究對象。未加入金融控股公司的銀行,本研究乃選取至2004年底仍未是金融控股公司之上市商業銀行共12家銀行為研究對象。3-2 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本研究之資料來源包括:1.財政部金融局統計室編印之金融業務統計輯要。2.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編印之金融機構重要業務統計表、金融機構業務概況年報及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3.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報表。4.各金融控股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