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87803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尝与诸小儿游。_诸儿竞走取之。_唯戎不动。_人问之。_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A.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吃李子,听他

2、们说不好吃。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翻译下面的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3. 阅读古文郑人买履,完成练习。郑人有欲

3、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欲:将要,想要。履:鞋。度(du):测量。置:放置。之:量好的尺码。坐:同“座”。操:携带。持:拿。遂:于是。以:用。宁:宁可。自信:相信自己。1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2这是一则_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B.遇事不能嫌麻烦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

4、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然:正确。故:所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C.兽见之皆走 皆:都。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

5、也。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

6、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 阮(ru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剡(sh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阮后闻之:_遂焚之: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借者无不皆给。_(2)意欲借而不敢言。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的品质。6.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解释下列词。题:_。西林:_。只缘:_。不识:_。横看:_。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3.俗话说

7、:“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7.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

8、(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8.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9、,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9. 小古文阅读。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注释:诵:背诵。辍(chu):停止。諠(xun):忘记。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_)A正在 B方向 C相

10、当以此戒之(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10. 小古文阅读。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抟(tun):把东西捏成团。剧务:工作繁忙。引:牵,拉。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女娲造人B.女娲补天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_11. 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

11、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dng)林B11。注释: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渴:他感到口渴。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河。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为精卫为:化为()因为()(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走路()赛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黄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道理()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