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7784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课改现场会发言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好习惯植根于课堂“习惯力”养成的行动策略与实践探索文/林仁礼一、“习惯力”的提出:从“习惯”走向“习惯力”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主动的、积极的、稳定的学习行为。习惯力,是指伴随习惯而生成的内驱力、能力与生长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小学阶段是习惯力养成的关键阶段,课堂是习惯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场所和渠道。二、“习惯力”养成的主要内容:从“关注眼前”到“着眼未来”把好习惯种植在课堂上,让习惯力伴随孩子终生。在课堂上,培养与训练每一位

2、儿童学习的好习惯,让优良的习惯行为成为持续推动学习的内驱力,成为持续优化学习的能力,成为智慧学习的持续生长力。课堂的质量在哪里?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质量就在于每位儿童“习惯力”的养成。我校课堂特色在哪里?最有价值、最为突出的课堂特色就在于培养与训练每位儿童的学习习惯力。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力主要有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常规习惯力,由自觉准备,专心听讲,善于质疑,积极表达,合作学习,认真作业等基础性学习习惯行为组成。二是特质习惯力,作为校本“博求”文化特质的学习习惯力,主要是“博思”、“善求”。三、“习惯力”养成的基本原则:从“他律”走向“自律”习惯的培养,习惯力的养成,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我们特别注意

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因而,我们提出:习惯力养成教育五项基本原则。1. 主体性原则。从“师律”、“互律”走向“自律”。2. 示范性原则。以教师的习惯力影响学生的习惯力。3. 针对性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进行有所侧重的培养与训练。4. 任务性原则。习惯只有和目标、任务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习惯力。因而,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习惯力,一定要在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具体学习情境中实施。5. 持续性原则。“习惯力”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在“习惯力”养成的初期,需要有制度约束,有教师督促提醒,行为略显被动,需要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

4、稳定的动力定型。四、“习惯力”养成的行动策略:从“形式改变”走向“内涵提升”(一)“习惯力养成”教学细节优化的5个微行动1.养成预习好习惯,做课前自学的主人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阅读新课内容,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预习力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它需要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提出具体明确的习惯要求,并有效落实:一读:一般是把新课读一读,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一记;二思:边读边思,边思边画;三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想一想、做一做。当然,这是对所有学科的统

5、一要求,具体到每个学科,还应有更为明晰的任务指向。例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李燕老师在执教水一课时,就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预习单:.养成思维好习惯,做到课堂学习的四个“充分”我们在抓好“教学五认真”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四个充分”:让学生充分倾听、充分思考、充分体验、充分表达。我们提出教学过程中两个维度的教师行为的“八不”要求。(1)给足学生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接话补充,不急于表述答案,不急于转换内容,不急于集体回答,(2)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满足于一人回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满足于一个层面的答案,不满足于一个维度的答案,3.养成阅读好习惯,让孩子成为课后博览群书的“小博士”学生阅读行为

6、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个“阅读日”或“读书节”所能解决的,必须因地制宜,建立一套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阅读制度。为此,我们实施了“四个一”行动计划,即一班一角,一周一课,一天一首,一月一本。一班一角,就是班班有图书角,补充学生有书读;一周一课,就是每周都设置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怎样读;一天一首,就是学生一天背一首经典古诗,养成学生坚持读;一月一本,就是学生一月自由阅读一本书,加大学生阅读量。这些制度的建立,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保障。此外,我们还规定每天12:301:00为全校“午间真空阅读时间”,总时3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全校所有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并把阅读书名记录在班级的“阅读排行榜”上。日

7、久天长,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4.通过多种渠道,养成交流分享的习惯交流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长期以来,我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当然,交流的形式很多,在传统的交流形式下,我们还利用微博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交流。赵拥军老师:利用微博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交流姚芳老师:利用微博组织学生进行开学第一课直播5.将学科知识迁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习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善用”的习惯。例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崔文浩同学,他的小论文永远吃不完的巧克力荣获南京市“数学与生活”竞赛一等奖。激发他研究动机的,就是在网上看到一段题为“永远也吃不完的巧克力”的动画片后

8、,产生了强烈的质疑:“难道真的是这样吗?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于是,他动手操作,进行研究,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永远吃不完”的巧克力并不存在,那看似永远吃不完的巧克力,不过是动画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最低纸的“障眼法”。这个学生能把生活中见到的现象、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释、解决,是一种数学能力的表现,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训练形成的。学校每一学年都有“数学与生活”创作节,努力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

9、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习惯。在“三人行思”名师工作室团队教研活动中,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郭学萍名师工作室里的4名成员:语文学科的任子秋老师、美术学科的卞赢老师、音乐学科的李梦琬老师,以及英语学科的滕雪老师,分别利用各自的学科特点,上了一节极具震撼力的电影课神奇飞书。(二)“习惯力养成”的 333 微版块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每节课都拿出一个三分钟,进行习惯养成训练。让习惯经过长期的训练,变自觉为自动,最终变成能力。(1)语文课堂 3 分钟我们要求每节语文课进行3分钟讲述。内容要体现课程特点,体现学段特点,和课堂

10、教学目标融合,和习惯养成融合。可以是预习汇报,可以是新闻播报,可以是好书分享,可以是自我介绍,可以是旅行见闻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新闻,善于搜集素材,进行有效整理、帅选,以及表达、分享的习惯。(2)数学课堂 3 分钟数学题是无限的,而常见的问题类型是有限的。数学学习就要归纳出常见的问题类型,通晓各自特点,掌握彼此的解题规律。每节数学课,我们都安排3分钟时间,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活跃起来。经过整理,丰富庞杂的数学知识如同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随着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它会长出更加茂盛的枝干,并从容的开花结果。(3)英语课堂 3 分钟

11、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此,在每节英语课的最后,我们都要留3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习用英语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尽量多地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英语知识,表现形式不拘。总之,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三)“习惯力养成”的一 个重要载体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博求”文化特质的学习习惯力,主要是“博思”、“善求”。如何通过有效载体,实现“习惯力”养成的既定目标?我们研究、设计出习惯力养成点点卡,习惯力的养成渗透在“预习案”、“导学案”、“拓展案”等各个环节。(四)“习惯力养成”的课堂观察与评价作为南京市首批“金陵

12、书香校园”,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一直坚持“博求”阅读,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相对稳定的习惯力,我们制定了博求小书虫阅读手册。以此为突破口,我们把“习惯力”研究的领域发展到各个学科,并制作出鼓楼第二实验小学各学科“习惯力养成”课堂观察评价表,用于“习惯力养成”的课堂观察与评价。五、“习惯力”养成的思考:从实验走向创新 “习惯力”培养实践研究开展的时间虽不长,但我们已经收获很多;他不仅仅是一个课改主张,更是我们对课堂的一种全新的认识,是一种课堂文化和价值的追寻;必将带来教学方式、校本研训、教学管理的变化,带来课堂呈现形式和方式的变革。为了学生的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作者单位: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林 仁 礼2014年5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