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炼钢铁运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815464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炼钢铁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炼钢铁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炼钢铁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炼钢铁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炼钢铁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炼钢铁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炼钢铁运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炼钢铁运动曾几何时,钢铁产量被中国共产党人看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强大的 标志。那时,综合国力这个词还没有诞生。于是,钢铁产量的,跃进 再跃进”便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为了在15年、7年、3年甚至两 年内赶超英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党全民 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上下亿万群众不分昼夜的大干苦干下,钢 铁产量艰难而又迅速地攀爬上去了,损失却也是惨重的钢铁产量翻番1956年,毛泽东提出赶超战略时,对于赶超目标的提法是:,我 国今年有了 520 万吨钢,再过 5 年,可以有 1000 万吨到 1500 万吨 钢;再过5 年,可以有 3500万到4000万吨钢。 因为我和波立特、 高

2、兰同志谈过两次话,我问他们国家的情况,他们说现在英国年产 2000万吨钢。中国呢?再过15 年可能是 4000万吨,岂不超过了英国 吗?在15年以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这时毛泽东已经表露出以钢为纲搞经济建设的思想。中国正式把这一 目标公布于世时,提法较为全面一些。“我国工人阶级和我国人民在今后10年到15年内的基本任务,就是 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15年后,我们“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 国。”强调了重工业和钢铁。此后,在各种指标直线上升时,农业方面产生了,以粮为纲”的 提法,工业方面也淡化了其他工业指标,

3、着重于钢铁指标及其产量的 提高。八大确定的 1962年钢产量为 1050 至1200万吨, 1957 年我国 实际产钢 535 万吨。 1957年底毛泽东提出 15年赶超英国时,说 5 年后(1962年)我国钢铁产量可达1000万吨到1500万吨;1958年3 月召开的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将1958年的钢铁指标定为624万吨(第 一本帐)和 700万吨(第二本帐);5月八大二次会议确定 1962年我国 钢产量要达到2500和3000万吨;6月中旬,冶金工业部向中央政治 局提出了 1958 年产钢 820 万吨、1962 年产钢 6000 万吨的指标;6 月 17 日,薄一波代表国家经委党组向中央

4、政治局作两年超过英国 的报告中估计, 1958年钢产量能到 1000万吨。 19日,毛泽东对薄一 波说:干脆一点吧,(1958年钢产量)翻一番,何必拖拖拉拉呢?搞1100 万吨;6月21日,冶金部党组报告产钢计划中说:1959 年 钢的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 1962年将可能争取达到8000万吨。一方面出于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的考虑,一方面出于以农业 促工业的考虑,毛泽东首先在农村掀起了大跃进。当1958年农业大 跃进搞得轰轰烈烈,农村粮食丰产已成定局,而严重的浮夸数字的确 迷惑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大部分中央领导人时,毛泽东对大跃进注意 的重心转向了工业,简单地说,转向了钢铁。 1958年

5、 6月22日,毛 泽东在薄一波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上指示说:,超过英国两 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 2500万吨,我们就在 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10月2日,毛泽东在接见东欧六国共产 党代表团时说:世界上就有这么蠢的人,像我和我们这些人,这么多 年就不知道以钢为纲。今年我们才知道这一条。你把钢铁搞起来,其 他东西都可以跟上来。在这些不断上升的指标中,要求1958 年钢产量翻一番具有决定 性的意义,它直接导致了大炼钢铁运动。当时的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 1980 年在他的关于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回顾说:“1958年6、7月间毛主席对我说:现在农业已经有办法了,办 法就是以粮为纲

6、,全面发展。我现在就是要拿农业来压工业,农 业问题解决了,你们工业怎么办? 毛主席的意思,是要我把1957年 提出的赶上英国的最高年产量2200万吨的口号具体化。我没有多加 思索,就回答:那工业就是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主席说: 对,很对!就按照这个办。于是就把这个口号拿出来了。”,有几位 地方上的负责人极力主张(钢铁)翻番。毛主席很高兴。我心里不踏实, 怕完不成,就向毛主席建议把1070写到公报上。毛主席赞成。当 时我就通知起草公报的胡乔木同志,说毛主席说了,把1070写到 公报上。我的意思是,大家都这样主张,就得大家负责任,写到公报 上有将军之意。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建议是错误的。”钢铁元

7、帅升帐1958 年 8 月 17 日到 30 日的北戴河会议,基于农业战线严重浮 夸的虚报数字,中共中央吹响了向钢铁高指标冲锋的号角。9 月 1 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 全党全民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的社论。社论指出:“1958 年的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将使粮食作物的总产量达到 6000 亿斤至 7000亿斤,比1 9 57年增产60%至90%,全国每人占有粮食的平均数 将达到 1000斤左右;棉花将达到 7000万担左右,比1957 年增产一 倍以上。农业战线的伟大胜利要求工业战线迅速赶上去,而且也使得 省一级党委有可能把注意的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因此,会议决定,

8、 全国的省和自治区党委的第一书记,从现在起,就必须首先注意工业 的领导,但是同时不应当放松农业的领导。,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必须首先保证重点。工业的中心问题是钢铁 的生产和机械的生产,而机械生产发展又决定于钢铁生产的发展。根 据当前全国人民对于钢铁的巨大需要和对于钢铁生产的巨大努力,根 据钢铁冶炼设备正在逐月增加和迅速投入生产的情况,钢铁生产的飞 跃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即比1957 年的产量535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虽然6月即已提出钢铁产量翻番的问题,但直到8月底,全国钢 铁产量也不过 400万吨,时间还剩下四

9、个月,但要达到1070 万吨的 目标,却还有 700万吨的任务要完成,这当然是非常艰巨的。毛泽东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说:“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表达此时的境况。夕阳西下,路途漫长,便 只有匆匆前行一个选择。早在8月 8日, 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号召一年之内要建成 中小转炉 200 座以增加年产1000万吨钢的能力;建成13000座小高 炉以增加年产 2000 万吨铁的能力。各省、市、自治区,从专区到县、 镇,从公社到大队,组织人力、物力、畜力,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抢建 高炉、转炉。为了加速进行钢铁生产,北戴河会议后,中央还连续召 开了四次电话会议。在 9月 4日电话会议上,谭震林传达说:

10、主席提 出,明年粮食再翻一番,又提出今年 1100 万吨钢一吨也不能少,少 了就是失败。彭真说:主席要求在 9月 15日钢铁有一个大跃进,因 为9 月是要命的一个月。 9 月25 日的电话会议要求,今后每天要达 到日产钢6万吨,铁 10万吨,日运输3500车。并计划在 9月29日 放钢铁,卫星”,争取全国日产万吨铁的省10个,千吨铁的县40 50 个,以迎接国庆,鼓舞士气。为实现钢铁指标,号召大搞小、土、 群(即小型企业、土办法和群众运动)。为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在安排 生产计划的时候,允许挤掉其他一些东西。在组织上,要求从省、地、 县到乡,第一书记都要亲自挂帅,亲临现场指挥,还要制定每月、每

11、周、每天的钢铁生产计划、煤炭生产计划和交通运输计划,并把执行 的结果报告中央。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连续发表紧紧抓住钢铁生产、立 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两篇社论,指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 其他部门要,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大炼钢铁运动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党和全国人民乘着农业大跃进的高涨势 头,几千万人一哄而上,砍树挖煤,找矿炼铁,掀起了全民大办钢铁 运动。7 月底,全国用在钢铁战线的劳动力仅几十万人;8 月底,增至 几百万人;9 月底,再增至 5 千万人;10 月间,

12、到了 6 千万人;1958 年年 底,参加大炼钢铁的男女老幼已达 9千万人。7 月间,全国农村城镇新建炼铁用的小土高炉、小土焦炉为3 万 多座, 8月到 17万多座, 9 月增至60万座, 10月更猛增到数百万座。 河南省9月上旬,“每天平均只产铁780吨,而9月15日的日产量 就跳到18693吨,”“河南省创造这个奇迹的主要经验,就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 个有160万人参加的钢铁生产的群众运动”。河北省武安县则组织了 12 万人的钢铁大军。9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介绍河南、湖南、贵州等省 大搞群众运动的经验:“组织大辩论,成立指挥部,书记亲自上前线, 全党全民、各行各业编成钢铁师、

13、运输营、采矿队等各种野战军、后 勤部,昼夜突击,突破一点,创造高产记录,开现场会议,推动大面 积丰收等等。” 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卫星”齐上天, 跃进再跃进的社论,宣布9月29日,全国钢的日产量近6万吨, 铁的日产量近30万吨。”社论还说:,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会 有这么多的卫星上天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贯彻执行了社会主 义建设总路线,贯彻执行了工业和农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 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并举、土洋并举的方针,把广大群众的积 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办工业的群众运动。 在进入10月份之后,要巩固卫星成果,实现更大的跃进,除了 必须大搞群众运动之外,没

14、有别的办法。群众运动是我们办一切事业 的法宝,丢掉这个法宝,我们就一事无成。”而且提出:“ 10月份 的钢铁大战开始了。这是关键性的一战。如果 10 月份钢铁生产计划 完成了,那末,完成全年钢产加番的计划就能稳操胜券。现在,我们 已经有了 9 月份打下的基础,有了这么鼓舞人心的卫星出现, 让我们高举胜利的红旗,用更快的速度前进吧!”10月 7日至9日,冶金工业部在天津召开全国地方炼钢现场会, 介绍天津新兴钢厂土法炼钢的基本措施和操作经验,以推广土法炼 钢。 11 日,冶金工业部在河南商城县召开全国土法炼钢现场会议, 通过现场参观和实习操作,统一思想认识,推广土法炼钢,从此全国 掀起土法炼钢的高

15、潮。对于大炼钢铁运动的情况,请看北京周报1958 年第34期的 报道。报道说:,为了响应政府全国努力推动钢铁生产的号召,我们 也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炼钢。每人贡献一臂之力。没多久,有些人带 来断钢笔、锅和壶,有人贡献出回砖和石灰石,还有些人上交一些零 零碎碎的东西。就时间而言,一座中国式的高炉的建成并投入生 产,用一天时间就够了。在我们的炉子投入使用之前,我们这伙人中 只有一位年轻人掌握一些技术和知识,参观过几个转炉。第一次我用 坩埚型炉炼没有成功,但我们用我们的高炉冶炼却成功了。”下面是农村炼钢的情景: 大炼钢铁是个总纲,具体炼法上却各有不同。比如小高炉,大都 是先做一个直径大约20厘米、高4

16、0厘米的试管形坩埚,装一层焦煤, 装一层生铁碎块,直至装满。焦煤紧缺时只好用煤末代替,不过,点 火后浓烟滚滚,这样参观时也就更加壮观。到处烟火点点,浓烟滚滚, 因此一位著名画家将大炼钢铁的盛况描绘为“孙悟空又过火焰山”。生铁来自于社员家中的生铁制品,如铁锅、炉子、生铁盆以及部 分生产队的小车架等。搜罗到生铁后,派专人用锤子砸碎,以供小高 炉使用。所谓小高炉,就是在地上挖几条沟,填上木料、煤炭,再把 装好的坩埚堆起来,用泥封好。这是技术活,因为做不好小高炉,钢 就烧不好。还需要通风口,这样才能烧得好,烧得匀。当然,其实烧 得好与坏都一样,结果都是在小高炉熄火后用脚一蹬完事,所以当时 人们称小高炉为“一脚蹬”。蹬倒后的生铁、煤炭、泥土混合物,稍 稍冷却后用小车推走。当时指挥员和检查团都不检查产品的质量和数 量,只看报表,当时叫报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