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81004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XX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DOC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水库建设过程及大事记21、3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31、5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42、区域地质概况52、1地形地貌52、2地层岩性52、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壳稳定性评价62、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7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83、1地质概况83、2工程地质评价84、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04、1坝基地质概况104、2坝址区主要工 程地质条件114、3坝基岩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135、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55、1坝体填料现状及质量评价155、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06、溢洪道区工程条件及评价226、1溢洪道区地质条件概况226、2

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227、髙低输水管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48、天然建筑材料258、1 土料 258、2块石料258、3砂料259、结论及建议26湖北省赤壁市白石水库地质安全鉴定报告xxxx勘察设计院二00四年 六月证书编号:zzzzzz业务范围: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发证日期:2002年7月17日工程地质水库安全评价工程工程编号:最新资料欢迎阅读021工作项目单位数量钻孔及钻探进尺个/m8/l58、1钻孔注水试验段16钻孔压水试验段6钻孔标贯试验次0室内土工试 验常规件16渗透件5颗分件6击实件2水质分析件2地质测绘(1: 1000) Km20、7天然建材调查Km24本报告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地形

3、图由湖北省赤壁 市水利局提供。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湖北省赤壁市石人泉水库场区地处幕阜山中高山区与冲洪积 岗地过度地带,区内山脉走向近于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为典型构造剥蚀 堆积地形。区內沟、谷相间,场区西侧为风化剥蚀堆积岗地,地面起伏不平,地 面髙程78m90m之间。场区东南侧为中低山区,山顶髙程105m120m。白石港 自东南流向北西,河谷宽阔,河谷宽深比10: 1左右,河谷两岸地形平缓。白石 水库拦蓄白石港中、上游来水,最终流入陆水河。白石港全长9、5Km,水库枢纽控制流域面积3、0Km2,坝址以上河道长度3、0km。2、2地层岩性工程场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场区内分布的主要

4、地层由老 至新分述如下:(1)志留系中统坟头群(S2fn)灰黄色、黄绿色等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 岩夹细砂岩,层厚417、00mo (2)残坡积土层(Q4el+dl)该层分布在坝址左右岸缓坡地带,呈 片状分布,由风化残积粘土和粉质粘土夹碎石构成,层厚13m。(3)河床冲积 层(Q4al)上部由灰色、灰褐色粉质粘土构成,水平层理发育,层厚12m,下 部为砂卵石,由砾石夹砂石、泥土构成,层厚16m。2、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壳稳定性评价场区位于雪峰地盾、汉江坳陷及下扬 子台褶皱带的交汇处,跨新华夏系第二构造沉降带的东部边缘。场区主要构造形 迹及构造体系有前震旦纪时期形成的北西向构造,中生代时期形成的东西

5、向构 造、弧形构造、山字型构造及新华夏系构造等。场区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单元体 位于中生代形成的临湘山字型构造中,该构造以临湘为中心,西起长江西岸的杨 林矶,东到陆水水库这一广大地区,为一复杂的扭动构造临湘山字型构造。山字 型构造的前弧展布在杨林山、路口铺、临湘、羊楼司、赵李桥、五洪山一带,弧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顶在临湘五里碑。临湘向斜以临湘为中心,东西弧形延伸,向斜的核部由志留统 黄绿色粉砂质页岩组成,两翼为奥陶震旦纪及冷家溪群地层。由于断层的破坏, 地层出露不全。区内断层以走向断层为主,主要断层有:磨盘底断层、茶庵岭断 层、鸿鹤岭断层、斯桥羊楼司断层,它们多断在震旦纪与元古界之间,断层带内 为

6、碎裂岩、糜棱岩,具挤压成扁豆状鳞片状。其中文修桥断层长3、5Km、雷家冲断层长4、5Km、磨盘底断层长6Km、茶庵岭断层35Km、鸿鹤岭断层长3、5Km,斯桥羊楼司断层长25Km,而且茶庵岭断层1954年曾发生4、4级地震,等震线长轴与断层一样。场区位于中生代及新生代构造区内, 区内褶皱紧闭,构造应力以南北向压应力为主,区内走向断层,规模比较大,而 且断层局部挽进期有一定活动性,形成近期历史最新地震,地震震级较底。综上, 区内断层均为中生代断层,断层胶结良好,挽近期有一定活动,但规模较小,距 场区有一定距离,近期未发现其它活动迹象,资料显示自喜山运动以来,区内断 裂活动相对微弱,故认为场区地壳

7、相对基本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1项目地层湿密度(g/cm3)干密度(g/cm3)内聚力(kPa)内磨擦角4)2 ) 允许坡降渗透系数cm/s碎石土1、 801、 4110230、35、0X10-3残坡积碎石土1、951、5430210、455、0X10-4冲积粉质粘土1、981、 584515、00、61、0X10-6砂卵石层2、021、 70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50、251、0X10-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41。坝体填土异常现象统计表表58、3095、612、2095、312、5091、407、 00102、 69、15102、 521、2086、912、4094、

8、523、791、12。经大量原状试样试验:坝体填土以棕红色粉质粘土为主,占78、6%,夹部分黄褐色粘土,占21、4%;总体粘粒含量超平均40%,最高可达63%;粘性土以硬塑状为主,可塑状次之;分布呈层状,碎石含量极少,且常被粘土包裹;填土含水量平均值27、88%,天然容重平均值19、54KN/m3,干容重平均值15、36KN/m3,孔隙比平均值0、788;液限平均值38、3%,塑限平均值22、0%,塑性指数平均值16、3,液性指数离散性相当大,范围值在0、000、63之间,平均值0、36,实际上粘土大都呈硬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0、28 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7、6 Mpa;凝聚力平均值26

9、、3Kpa,内摩擦力最新资料欢迎阅读13、6 ,渗透系数平均值4、30X10-6cm/so经试样颗分试验:粘性土粘粒含量平均值40、0%,粉粒含量39、0%,砂粒含量21,0%,按颗分定名总体为粘土。填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52试段编号套 管长度(m)试段深(m)试段长(m)孔中水头高度(m)稳定注水量(升/分)钻孔半 径(mm)渗透系数(cm/s) ZK1-13855、54、1552、04E-04ZK1-281241018、2556、00E-04ZK1-31212、50、512、 258551、00E-03ZK2-12、574、54、759、6556、 09E-04ZK2-271361010

10、、7552、54E-04ZK3-1396616、9556、 70E-04ZK3-291781324、2553、50E-04ZK3-31721、54、5163659675312431025581217341315541724262234597656159512385912最新资料欢迎阅读、55、92E-04ZK4-1396、95、15E-04ZK4-29、4、7、45、92E-04ZK4-3、4%、9、4、65、2E-04ZK4-4、3、9、0、25、05E-04ZK6-1310、5205、45E-04ZK6-210%、9、0、15、92E-04ZK8-、5最新资料欢迎阅读74、54、 7512

11、557、58E-04ZK8-2713、16、19、816、2553、65E-04ZK8-313、118、 04、 914、630、1559、25E-04填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53。2)质量评价密实性评价白 石水库坝体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03、40m,最大坝高21、00m,坝顶长369、00m,坝顶宽5、06、0m上游临水面坡比1: 31:2、5,下游背水面坡比为1:2、0,而且大坝在上、下游高程96、00m分别设置一平台,平台宽加,大坝底宽135、00m。坝体底部适当抽槽处理,但不彻底。室内击实试验表明:填土最 大干容重17、2KN/m3,最优含水量21、3%o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12、SL2001-247第 4、2、3条,粘 性土的填筑密度以压实干容重为设计指标,并按压实度确定,对3级中、低坝及 3级以下的中坝压实度应为96%98%,因白石水库大坝填料多为棕红色粉质粘 土,故取压实度为0、96,以控制干容重16、51KN/m3,对坝体填料进行质量评价。按导则SL189-96要求,粘性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填土的含水量应按最优含水量控制,允许偏差3%。填土最优含水量平均值21、3%,坝体填土最优含水量取控制值21、9%o坝体粘土心墙填料干容重平均值15、36KN/m3,压实度仅0、89,未达到压实度0、96的基本要求,土工试 验21、4%的土样指标超过基本要求,填土天然含水量平均

13、值27、88%,髙于最优含水量上限控制值,合格率21、4%o渗透性评价本次地质勘察为研究填土渗透性,不仅在钻孔中进行 了钻孔注水试验,还取样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室内土工渗透试验统计:原状土样 渗透系数达9、0X10-6 2、3X10-7cm/s之间,平均值4、3X10-6cm/s;钻孔注水试验测得填土渗透系数1、00X10-3 5、73X10-4cm/s之问,平均值2、04X10-4cm/s填土渗透性两种测试结果差别较大,现场注水试验渗透参数较大,而室内原 状土样渗透参数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室内渗透试验仅能反映粘土团块的渗透性, 而不能代表整个试件的渗透性,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钻孔注水试验试验段长

14、较长, 包含了所有层面及软弱松散层及碎石层,它所反映的渗透性是一个总体、综合性 渗透性,故建议以钻孔注水试验渗透性指标反映坝体渗透性。根据碾压式土石 坝设计规范SL2001-247第 4、1、5防渗土料应满足下列要求:渗透系数均 质坝不大于1 X 10-4cm/s,心墙和斜墙不大于1 X 10-5cm/so坝体填料钻孔注水 试验渗透系数均在1、00X10-35、73X10-4cm/s之间,平均值2、04X10-4cm/s,均超过规范要求,建议J允许取0、5505、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坝体碾压不均匀,大部分欠密实坝体心墙填筑单 层摊铺厚度太大,填土碾压上密下松,疏密不均,而且夹少量碎石,团块间有架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空现象,普遍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2)坝体夹有众多松散夹层及孔洞,局部 渗透量较大通过现场注水试验,发现坝体中上部有强透水夹层,渗透性较大,超 过规范要求。3)南侧坝体散浸坝体拐点西侧坝体碾压不密实结构松散,夹有众 多松散层及小空洞,坝体渗透性较大,超过规范要求,坝后散浸不断。4)北侧 坝体上部散浸坝体拐点东侧(主河床段)上部坝体碾压欠密实,夹有众多松散层 及碎石层,渗透性较大,超过规范要求,坝后散浸不断。5)右侧坝体底部碎石 层散浸、集中渗水右侧坝体底部(ZK3)孔附近,上坝土料由碎石土构成,而且 碾压不密实,结构松散,坝体此部位渗透性较大,坝体散浸及集中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