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79827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陈建生(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第二届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嘉应学院 陈建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踏上物理课程学习之旅的第一个驿站,它虽然难度不大,但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需要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教材内容虽然对此没有明示,但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图片、语言叙述渗透着实践创新与相互合作的思想。本节也是学生学习声学的启蒙,它将为后面音调、响度、音色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

2、设计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将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活动相串接,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将从生活现象出发,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认真分析、讨论源于生活的实验现象,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声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生活中有关声音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学中教师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有趣的声现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对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丰富的感性认识。八年级的学生充满活力,好奇心极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

3、需要形象直观的材料支持,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探究知道声音如何产生与传播;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3运用对比实验法、转换实验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师生共同的科学

4、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3利用废弃的药瓶、塑料瓶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与组织,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以提升科学素养。2教学方法(1)演示实验法本节课以问题为先导,创设有趣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手摸喉结、

5、喇叭振动、模拟真空铃、手机“浸水”、水中敲击、侧贴课桌听声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合作、分析,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融合了质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转换实验法、对比实验法等。(2)讲授法通过教师形象生动、带有引导性的语言,辅以Flash、图片和演示实验,激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科学探究思想,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热情以及掌握科学探究方法。3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观看Flash动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教学中,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和演示有趣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培

6、养学生探究、分析能力。【教学资源】实验器材:自制发声器、自制“土电话”、废弃的药瓶、废弃的塑料瓶、喇叭、小纸球、水槽、手机、塑料袋、抽气机、锥形瓶等。课件: Flash演示动画、贝多芬图片、小儿垂纶图片、温总理图片等。图表展示归类分析刘翔起跑瞬间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Flash“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趣的大自然美妙动听的声音实验探究找寻规律“真空铃”演示实验手机“浸水”实验水中敲玻璃杯实验侧贴桌面听声实验得出结论分析、讨论总结提高走向生活生活应用自制土电话温总理亲切问候贝多芬失聪创作图片展示小儿垂纶课后制作手摸喉结,感受振动喇叭发声,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启发诱

7、导得出结论【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Flash“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师解说:早晨,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潺潺的流水声。此时此刻,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儿。导入课题:大自然真有趣,声音真美妙,它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稍微停顿)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轻轻推开物理的大门,去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设计意图 用Flash播放大自然各种动听悦耳的声音,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创设有趣的物理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二、进行新课(一)问题一

8、:声音无处不在,丰富多彩,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同学思考)1、让学生感知比较发声与不发声时喉结处的情况。师: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放在喉结处,并跟着老师说:“我爱物理。”生:我爱物理。师:有什么感觉?生:声带在振动。师:依然把你的手放在喉结处,不发声,你还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吗?生:没有。师:声音的产生和振动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继续来探究。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思考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喇叭发声与不发声的现象。师:现在我们听到了喇叭发出的声音,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同学们可能认为是喇叭振动产生的,但是喇叭的振动,我们又没有看见。怎么办?(停顿,让学生思考)不要紧,我们来做个小

9、实验。老师这里有许多小纸球,把它倒在喇叭的上表面,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小纸球在跳动。师:小纸球在跳动,说明了喇叭在振动。师:现在老师把声音关了,你们还看到小纸球在跳动吗?生:没有。设计意图通过纸球放大喇叭的振动效果,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学会运用转换实验法,把喇叭看不太清楚的振动,转换成为纸球明显的跳动,引导学生观察喇叭发声与不发声时,纸球的跳动情况,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归纳。3、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蝉和蟋蟀如何发声,进一步说

10、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学生们熟悉的蝉和蟋蟀如何发声,引起学生注意,启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观察。(二)问题二: 同学们,老师离你们有一段距离,那么我的声音是如何传到你们的耳朵?请猜想一下。同学的猜想:空气。师:假如没有空气,我们还能不能听到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1、演示实验一:(1)把正在响的小发声器放进瓶中,听声音的情况。(2)用抽气机把瓶内空气抽走,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师:现在有没有听到发声器的响声?生:没有。2、得出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2)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3、图片演示:月球上的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进

11、一步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对比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空气是传声的介质。(三)问题三:气体可以传声,那么液体可以传声吗?(请一个同学上来做实验)1、老师引导学生演示实验:(1)把正在响的手机用塑料袋包住,放入水槽中,听声音的情况。师:手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水,再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假如液体不能传声,我们还能听到手机的响声吗?生:不能。师:证明了液体也是可以传声的。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一个实验不能让我信服,那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2)在水槽中敲击两个玻璃瓶,听声音的情况。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进一步证明液体是传声的介质。2、得出结论:液体可以传声。设计意图

12、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利用反证法,证明液体也是传声的介质。(四)问题四: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固体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请两个同学上来)1、老师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探究:老师轻敲讲台的中央,两个同学把一只耳朵捂住,另一只耳朵贴在讲台的一端,听声音的情况。同时引导下面的学生利用课桌一起做这个探究实验。2、得出结论: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设计意图 就地取材,师生一起做实验,共同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创建和谐的物理课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五)综合以上实验,总结:1、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

13、为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2、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没有介质。(六)引导学生观看刘翔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图片,提问:田径场上,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运动员起跑,再听到发令枪声?1、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2、老师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并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3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4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设计意图死我活 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刘翔雅典夺冠的图片引出声速的概念,体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引导学生读表,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1、观

14、看温总理与广大农民朋友亲切交谈的图片,说明平时我们交谈是靠空气传播的,也展示了我国领导人关爱农民,关注民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更多的关心支持广大农民群众。2、展示小儿垂纶的图片和诗歌,促进物理教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3、叙述贝多芬失聪创作的故事,生活固体传声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而且还要学习贝多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设计意图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分析,学以致用。(八)

15、布置作业1、利用废弃的纸杯和细线等物质制作一个“土电话”。2、根据土电话制作的材料、过程、原理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合理利用资源,培养节约环保的意识。(九)课堂小结与反思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1)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为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它们的大小关系是:V固V液 V气。(注:150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米/秒)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