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79603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答谢中书书》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刘小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3、背诵本文。过程与方法: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学情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

2、,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一)教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研读品析看图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 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 、点拨法等教学方法。(二)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等。(三)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简介文题1、 同学们,我们在21课桃花源记一文中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自由的理想生活之美,在长妈妈老王等这些课文中体会到了善良淳朴的人情美,在爱莲说中一文中亦了解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

3、格之美,可见美的足迹无处不在,那么今天我们将从陶弘景一文中又会感受到怎样的美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共同走进这篇课文。2、 简介文题。“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划出不会读的字词。2、听朗读录音,特别注意自己所标划的字词的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语气。21世纪教育网3、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4、让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完以后针对朗读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 猿(yun) 颓(tu) 与(y)5、老师再次强调

4、朗读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请学生试用一句话说说文章所写的内容。(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2、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讨论。3、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板书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四时:四季俱备:都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 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5、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翻译,让学生与自己的翻译进行对比,从而领略文章写景的美丽。6、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带着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21世纪教育网(四)深入文本,理清结构 1、老师

5、提问:请同学们找出能够统领全文的一句话?让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师提问:在这句话中,哪个字最为关键,最能体现全文的中心?总领美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四时写景 青林、四时 美21世纪教育网 晓雾、猿鸟 晨昏 夕日、沉鳞3.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美景当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抒怀仙都、未复(五)研读品析,领悟感情1、老师提问:这短短的几句话到底蕴含着哪些美呢?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说一说(多媒体出示要求):本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感受到哪些美丽的画面呢?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这里有 之美,你看 ”例句: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低,巍峨的

6、山峰耸入云霄,明镜的溪流清澈见底。2、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描绘自己头脑中想象的画面。3、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许多角度描绘了头脑中的课文画面,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见解也很独特。那么请同学一起闭上眼睛,感受文章中美的画面。师有感情地描绘美景4、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展示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而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正是这样一位遁隐山林的文人雅士。虽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但却因看透混浊的人世

7、而不愿在朝为官。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退隐山林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什么感情呢?学生明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以及娱情山水的得意之情。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拓展探究1、从大家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自然与生命融为一体的愉悦;请同学们就本文所描写的景物选择一副画面,用最丰富的想象、最生动的修辞,以及散文化的语言来写一写你所感受到的美丽山水。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适时评价。(七)作业布置默写全文。附:板书设计 总领美答谢中书书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绚烂之美写景 晨昏变化之美 生机勃勃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抒怀愉悦、自豪教学反思:1

8、. 温故而知新,以学生对于美的发现导入课题,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不脱离生活,亦引发了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2. 以特定的句式赏析文章的美点,使得学生的思路清晰,对于美的方面把握准确。教师也能及时对于学生的赏析进行评价。3. 以“闭上眼睛,感悟美景”来总结赏析部分,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悟美景,是本课的一大亮点。4. 以情带读,学生朗读热情高,朗读效果好,同时反映了语文课的本质要求。5. 拓展探究部分让学生用笔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美景,既是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以及想象能力,教师对于写作的要求与方法指点到位,亦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6. 课堂结构完整,课堂重点突出,是一节优秀的语文教学示范课。7. 美中不足的是,对文言文的字词疏通,以及文句翻译落实不够扎实,因为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必须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在授课过程中,各个环节有点仓促,没能很好的把握时间,希望以后能够多多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