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9505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一、移动模架的维修和保养1、基本制度;1.1 认真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反对二次养修代保或脱保,拖 保的短期化行为。1.2 日常保养司机在当班时间内设备应进行检查,调整坚固、清洁、润滑以及添 加油水等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3 定期保养,按照一、二、三级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维和保养,实行定项、 定位、定责,司机协作修理负责实施。1.4 特殊保养,即磨合保养,换季保养,停用保养、封存保养,按特殊保养规程 实施,由修理工负责进行。1.5 设备保养实施计划,即每月根据施工任务和设备使用情况及保养规定,编制 出每台设备保养实施、保养计划,月初由队领导公布

2、,并小结上月保养执行 情况,提出新的要求。1.6 设备维修保养要逐步做到:组织科学化,检查仪表化,质量标准化。2、移动模架的维修和保养计划2.1 结构部分的维修和保养 1移动模架工作过程中,如发现个别零件异常时,应及时更换。2对有相对运动处,应随时添加润滑油。3装卸、运输时严禁野蛮作业。起吊时使用专用吊点和专用工具。拆卸后的 连接螺栓和销轴应分类存放,并进行防腐处理。4各机构若有塑性变形、损伤,及时修复。2.2 液压系统的维修和保养1液压缸使用工作油的粘度为29-74mm2/S,推荐使用IS0VG46抗磨液压油。工作油温在一2080C范围内。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可选择粘度较高的46号液 压油液,

3、冬季温度较低时,用粘度较低的32好液压油。2液压缸要求系统过滤精度不低于80um要求,要严格控制油液污染,保持油 液的清洁,定期检查油液的性能,并进行必要的精细过滤和更换新的工作 油液。3安装是要保证活塞杆顶端连接头的方向与缸头、耳环(或中间铰轴)的方 向一致,并保证整个活塞杆在进退过程中的直线度,防止出现刚性干扰现象,造 成不必要的损坏。4当液压缸安装上主机后,在运转实验中应先检查油口配管部分和导向套处 有无漏油,并对耳环中关节轴承部位加油润滑。5液压缸若发生漏油等故障要拆卸时,应用液压力使活塞的位置移动到缸筒 的任何一个末端位置,拆卸中应尽量避免不合适的敲打以及突然的掉落。6在拆卸前,应松

4、开溢流阀,是液压回路的压力降低为零,然后切断电源是 液压装置停止运转,松开油口配管后,应用油塞塞住油口。7液压缸不能作为电极接地使用,以免击伤活塞杆。8保持各液压元件完好无损。应经常清洗吸回油滤清器,如发现液压油内含 有杂质时,应及时更换滤清器和液 压油。9清洗装配各元件时,不要损伤各配合密封面。如发现密封件老化或损伤, 应及时更换。10各管路不得漏油和随意更改,液压元件不得存放在露天。油缸、阀等不得 有渗油、漏油现象。11液压缸故障及排除方法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外部漏油活塞缸碰伤或者拉伤用极细的砂纸或油石磨修,不能 修复的更换新件缸筒内表面拉伤与活塞杆处理方法一致防尘圈挤出和反唇拆开检查,重

5、新更换活塞和活塞杆上的密封件损 坏或者损伤更换新密封件液压缸安装定心不良,使活 塞杆伸出困难拆下来检杳安装的位置是否符 合要求活塞杆爬行 和蠕动液压肛内进入空气或者油中 有气泡松开接头,将空气排出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偏移在安装时检查与主机运行方向 平行活塞杆全长或局部弯曲更换活塞杆缸内锈蚀或拉伤去除锈蚀和毛刺,情况严重时更 换缸筒12泵的故障扌削断及排除方法故障可能引起的原因排除方法流量不够油缸造成进口滤油去掉滤清器,提高油液清洁度;增大阀门,器堵死,或阀门吸 油阻力较大减少吸油阻力中心弹簧断裂,缸 体和配油盘无初始 密封力更换中心弹簧变量泵倾角处于处 于小偏角增大偏角配油盘与泵体配油 面贴合不平

6、或严重 磨损消除贴合不平的原因;更换配油盘油温过高查出原因,降低油温压力波动、压 力表指标值 不稳液压系统中压力阀 本身不能正常工作更换或修复压力阀系统中有空气在系统最高处或吸油管处排除空气吸油腔真空度太大降低真空度使之小于0.016Mpa因油脏等原因使配 油面严重磨损修复或更换零件并消除磨损原因压力表座震动消除震动原因无压力或大 量泄露滑靴脱落更换柱塞滑靴组件配油面严重磨损更换或修复零件调压弹簧未调整好 或建立不起压力重新调整或更换调压阀中心弹簧断裂,无 初始密封力更换中心弹簧泵和电机安装不同 轴,造成泄露严重调整泵轴与电机轴的同轴度噪音过大吸油阻力太大,自 吸真空度太大增大管径,减少弯头,

7、降低真空度,使其 小于0.016Mpa。检查接头,排除不密封原 因,排除空气。泵和电机安装不同 轴,主轴受径向力调整泵轴与电机轴的同轴度油的粘度太大降低粘度油液有大量气泡视不同情况消除油温提升过 快油箱容积太小增加容积或加直冷却装直油泵内部漏损太大检修油泵液压系统泄露太大修复更换有关兀件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改善环境条件伺服变量机 构失灵伺服活塞卡死消除卡死原因变量活塞卡死消除卡死原因变量头转动不灵活消除转动不灵原因单向阀弹簧断裂更换弹簧2.3 电气系统的维修和保养1由于振动、温度变化等造成元器件螺丝、螺栓松动,要经常检查他们是否 可靠拧紧,必要时重新拧紧。2工作人员应定期认真检查各电气元件是否正常

8、,如:检查接触器触头是否 接触良好,有无烧结、打毛现象;3检查中间继电器等元器件接头是否接触良好;限位开关是否连接良好等。 如有问题应立即检查排除,否则不能使用。4每次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按下急停按钮关掉电源,定期检查按钮盖是 否盖好。5定期检查电路、电气元件和各种电气设施。如发现损伤或不灵,应及时修 理或更换。6当遇到很潮湿天气时,应对电机等电气设备进行绝缘测试,其电阻值应$4 兆欧。 7电源指示灯不亮,检查电源是否有电,或电源指示灯是否损坏,空气开关 是否合上。 8 液压泵站不能启动。检查熔断器 FU1-3 有无损坏,电缆是否损坏。或检查 停止及启动按钮是否接触良好。如均无问题,则必须检

9、查电动机。3、注意事项;DSZ32m/900t 型上行式移动模架主要受力点在液压系统部分,为此要特别注 意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修保养。 1液压系统采用的轴向柱塞泵对液压油的污染度要求很高,推荐采用低 质低凝液压油、抗磨液压油、航空液压油及精密机床液压油等,正常工作油温为 15-65C,运动黏度为27-43 mm 2/S,油液清洁度控制在NAS10级(或19/16)以 内。应严格保持油液的清洁,加入新油时应通过滤油小车精细过滤后,通过泵站 上的液压空气滤油器注入,严禁新油不经过滤就加入油箱。油液清洁度将显著影 响泵的使用寿命。 2初使用或长期存放后,启动液压泵前,应向泵的壳体内注满清洁的工 作液压

10、油,否则不准启动。3启动时应先点动,检查泵的转向是否正确!正常出油后再连续运转, 运转一定时间后无不良现象发生,再逐步调节所需压力和流量,溢流阀最大调节 值不超过32mpa。压力一经调定,客户不能随意将压力提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 损失。4新的或久置后的油缸,因缸内存有较多的空气,开始使用时活塞杆可能出现微小的突跳现象,可将油缸空载往复运动 2-3 次,以排除腔内的空气。5高温季节或连续工作时,应注意油温,当油温超过70C时应考虑采取降温措施,保证泵站正常工作。二、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安全控制要点1、操作人员的技术教育和培训(1)在独立使用移动模架前,必须进行移动模架的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内容有: 移

11、动模架的结构与性能、移动模架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2)必须对移动模架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理论培训。(3)必须参加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主要以师傅带学员的形式进行。学员在培训 期间操作移动模架应在指定师傅的监护下进行,不得独自操作。(4)对已上岗的操作人员,仍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技术业务教育,定期请有经 验的操作人员答疑,不断提高移动模架操作水平和维护保养水平。2、操作证的审批与发放(1)对普通设备的操作人员须经过设备技术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后, 方可上岗。(2)特种设备的操作证,必须按国家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发证。3、持证上岗和定人定机制度(1)操作工人必须持证上岗。(2)使用移动模

12、架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机制,做到管好、用好、维护好 设备。(3)移动模架操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4)多人操作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指定机台长,并负责和协调该设备的使用和 维护保养。4、交接班制度(1)多班制生产时,主要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交接班工作。(2)在运行中交接班,交班人员必须把设备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详细记录在“交 接班记录簿”上,并主动向接班人说明设备运行情况,双方当面检查。交接完毕 后,并在记录簿上签字。(3)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设备交接班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5、使用移动模架的基本要求(1)操作者必须熟悉和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规程、安全操作规程。(2)设备必须在其

13、允许的工作范围和工艺要求所规定的条件下使用(风力、坡 度、温度、湿度、震动、噪音及负载等)。(3)操作者应在维修人员指导下对设备的精密部件和关键装置进行维修、保养。(4)操作者应保护好设备的重要部件,防止磕碰损伤以影响设备精度;应妥善 保管设备附件、工具,不得丢失或损坏。(5)必须每班检查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确保其有效、可靠,严禁将其擅自 拆卸或移装。(6)操作者有权拒绝违反使用和操作规程的工作指令。(7)设备在工作状态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离开设备时必须停车,切断电源。(8)设备发生事故时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救人。保持现场原状,立即报告上 级领导,并按程序进行处理。三、移动模架施工流程安

14、全控制措施1、移动模架施工流程移动模架系统组装、预压f模板调整f预拱度设置f箱梁施工一养护混凝土一张 拉f落模f开模f纵移f移动模架前移一跨f移动模架横向合拢f顶起主梁、调 整模板f绑扎钢筋、浇混凝土f开模f过孔f合模2、安装操作规程2.1 安装前,在前后桥墩的垫石上表面测量放线,并用墨线标记出各处的中心线, 作为检查用的基准线。2.2 安装前应复测垫石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误差,若误差较大,要采取措施 予以处理,比如在临时后支架横梁与后主支腿的垂直油缸之间加垫调整钢板,但 要注意油缸与横梁之间连接螺栓的长度。2.3 临时后支架安装的位置质量要求、传载质量要求。2.4 后支架就位后不要急于进行

15、定位焊,要检查其位置偏差是否符合要求,待设 备尾部的两节主梁安装且检查其位置无误之后,才能进行定位焊。2.5临时立柱与桥墩或桥台等各支承点之间的标咼偏差小于10mm。特别注意标咼 不得超高;要留有安装或拆除主梁下盖板接头螺栓及节点板的空间; 2.6一般情况下主梁由后向前安装。主梁的安装顺序有两种:其一,先安装一侧 的三节主梁和连接系,并用临时支架或倒链固定好,再安装另外一侧的三节主梁; 其二,主梁由设备的尾部向前分节安装。2.7 当最尾部的两节主梁就位后,要检查这两节主梁所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 度(可以在主梁上盖板相应孔位处测量),要求对角线的长度偏差在 5mm 以内。 若对角线长度超差,处理的方法是:用导链或千斤顶调整后支架的一个立柱相对 于垫石的纵向位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2.8 各主梁接头处的连接螺栓用扳手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