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9451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渣的逆袭生理总复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_章绪论复习题:1. 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通常指细胞外液。稳态: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2. 比较神经、体液、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通过反射弧途径,以反射方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 特点及生理意义: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作用迅速、短暂、精确。(2)、体液调节:通过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或体液的运输到达并作 用于各自的靶细胞或靶组织;特点及生理意义:作用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 发育、生殖等。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3)、自身调节:内外环境变化时,某些器官或细胞不

2、信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 反应。特点及生理意义: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幅度较小,范围小,灵敏度低3. 什么是兴奋性?什么是阈强度(阈值)?兴奋性:机体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强。阈值: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4. 比较正反馈与负反馈(1)、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反馈的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与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以加 强控制信息。生理意义:维持稳态,例如减压反射、体温调节。(2 )、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反馈的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与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以纠正和调整控制信息。生理意义:使某一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例如血液凝固、排尿、排

3、便反射、分娩。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复习题:1. 举例说明细胞膜物质转动机制(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跨膜扩散。O2、CO2、N2、NH3、尿素、乙醇等。易化扩散:1、载体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在载体蛋白质的帮助下,从高浓度侧向 低浓度侧的跨膜扩散。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2、通道转运:离子在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扩散。离子选 择性、离子转运速度快、离子通道的门控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物质在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需 消耗能量(ATP)。2、继发性主动转运:在依靠Na+转运的同时转运其

4、他物质,由钠泵中Na+顺浓度提供能量。ex: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较高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入胞和出胞:1、出胞:细胞内物质通过膜上暂时出现的裂孔而被排出细胞的过程。2、入胞:大分子颗粒或团块物质通过膜的变形活动而被摄入细胞的过程。2.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机制是什么?(1)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2) 产生机制: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聚 于膜外,带负电的蛋白分子不能外流而留在膜内,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当移到膜外的 钾离子所造成的夕卜正内负的电场力足以对抗使钾离子外流的

5、膜两侧的钾离子浓度势能差时,膜 内外卜不再有钾离子的跨膜净移动,膜两侧电位也稳定在某一数值,即静息电位。3. 什么是动作电位?神经动作电位产生机制是什么?动作电位: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膜电位发生短暂、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产生机制:(1)去极化时相:(通过正反馈过程引起)以Na+快速内流(为电压依从式Na+通 道开放所致)为主。(2) 复极化时相:K+外流增加。(3) 后电位:膜外大量堆积火+,阻止K+外流(产生负后电位);以及在钠泵的作 用下,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 (产生正后电位)。AP的超射值就是Na+平 衡电位。4. 说明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1)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

6、末梢,膜Ca2 +通道开放,(2) Ca2 +内流引起接头前膜释放ACh ,(3)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使与受体耦联的通道开放,(4) 终板膜对Na +、K+ (尤其是Na+)通透性增大,(5) 终板膜去极化(Na +内流为主,少量K +外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6) 邻近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从而完成信息传递。5. 兴奋-收缩耦联是什么?以肌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 中介过程。6. 局部兴奋的特点是什么?(1)、刺激依赖性,不具有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征(2) 、电紧张扩布性(3 X总和反映7. 动作电位的

7、特征是什么?(1)、全或无的特征(2)、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3)、具有不应期(4)、双向性传导8.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什么?(1)、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到肌纤维深部 (2X三联管传递信息(3)、纵管系统对钙的释放和再聚积血液III复习题:1. 血浆渗透压组成是什么?有什么生理意义?(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其次是是碳酸氢钠、葡萄糖、尿素、氨基酸等)形成的渗透压力。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极为重要。(2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 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生理意义

8、:维持毛细血管内夕卜水平衡,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有重要的作用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有什么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其次是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白细胞:a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及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c嗜酸性粒细胞:限制过敏反应,参与机体对蠕虫的免疫反应d单核细胞: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e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血小板:参与止血、促进凝血、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促进或抑制纤维蛋白溶解。3. 说明生理性止血的过程。过程:(1).受损伤局部

9、血管收缩。(2) .血小板粘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释放凝血因子,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3) .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局部迅速出现血液凝固。(4) .纤维组织增生,长入凝血块达到永久性止血。4. 说明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和激活途径。(1) .激活途径:夕卜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III和VII)内源性凝血因子(启动因子XII)(2) .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XXa);凝血酶生成(I IIa);纤维蛋白生成(Ia)5. 体内有何抗凝物质?举例。肝素、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6. 纤溶系统是什么?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指纤维蛋白沉积物和纤维蛋白凝块

10、重新液化的过程。7.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1、血管内膜光滑,血小板不易破损释放PF3,凝血因子XI不易被激活;2、血液流动快,循环不停3、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4、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起作用5、多数凝血因子以酶原形式存在,酶的活性低8. 胃粘膜萎缩可发生贫血的原因是什么?(1)、胃粘膜萎缩时,内因子和胃酸的分泌均减少。(2)、内因子分泌减少使维生素B12的摄入不足,叶酸利用障碍,幼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受阻而 导致贫血。(3)、胃酸分泌减少使小肠酸化程度不够,铁的吸收发生障碍,而铁的缺乏可导致血红蛋白的 合成不足引起贫血。第四章血液循环III复习题:1. 比较心室肌、浦

11、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的动作电位:0期:大量钠离子内流1期(快速复极初期):大量钾离子外流。2期(平台期):少量钠离子内流,少量钾离子外流,大量钙离子内流。3期(快速复极末期):大量钾离子外流。4期(静息期):通过Na-K泵Na-Ca交换等机制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相似,4期(自动去极化期):钠离子内流加强,钾离子外流衰减。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无1、2期,仅0、3、4期,膜电位,阈电位低,0期幅低速慢,4期不稳定自动除极,无超射。2.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是什么?a、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正比);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和阈电位水平之间

12、的差距。(正比)3.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是什么?a、静息电位;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和阈电位水平差值;c、Na+通道状态。(备用,激活,失 活)4.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是什么?结构因素:包括细胞的直径粗细和细胞间通道密度等;电生理因素:包括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膜电位水平、邻近部位细胞的兴奋性。5. 什么是心室的前、后负荷?对心泵功能有何影响?(1) .前负荷心室肌收缩前的初长度就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与心功能成正比作用,ex : starling定律,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初长度、收缩力、搏出量增加(2)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负荷或阻力,ex:主动脉压(反比关

13、系)主动脉越高,即后负荷越大,则心室等容收缩期越长,射血时间、心肌缩短、射血程度速度、 搏出量下降。6. 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什么?基本条件: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 夕卜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影响因素:搏出量增加,收缩期大动脉血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上升。 心率增加,舒张期缩短,大动脉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脉压下降。 夕卜周阻力增加,舒张期流向夕卜周血量减少,大动脉血量增加,舒张压明显升高。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能缓冲血压波动,减小脉压差,舒张压下降,收缩压上升。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比例,比值降低时血压下降。7.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是什么?(1)体

14、循环平均充盈压(2 )心脏收缩力量(3)体位改变(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8.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什么? 毛细血管压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组织液生成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 淋巴回流堵塞,重吸收减少。组织液生成减少。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9.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有何影响?A、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B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1) 、平台期钙离子内流及肌浆网钙离子释放增加

15、,收缩力增强;(2 )、肌钙蛋白释放钙离子及肌浆网摄取钙离子加速,舒张增强;(3)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加强,心率加快;(4 )、慢反应0期钙离子增加,传导速度加快。B、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其节后纤 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的M受体,引起负性变时便利变传导:10. 比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1)、肾上腺素:3、与心脏&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b、与皮肤、内脏血管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c、与骨骼肌血管陀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生理剂量肾上腺素主要引起收 缩压升高。(2 )、去甲肾上腺素:a、对a受体作用强于对B受体的作用。b、与血管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由于血压剧烈升高,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可使心率有所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心脏 P1受体的直接作用。11说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的影响。 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使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