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9225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附子BaifuziTYPHONII RHIZOMA一、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 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十。二、基源鉴定:本品为较常用中药。药材有两类: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 莲的块茎,主产河南,药材称禹白附;黑龙江、吉林、浙江、上海、广东等地使用的为毛 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主产于东北,药材称关白附。1、禹白附别名牛奶白附。主产于河南。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全黄白色,略粗糙,有环 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2、黄花乌

2、头(毛茛科)别名竹节白附。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性状:块根分为母根及子根。母根呈长圆锥形,略弯曲,顶端有地上茎残基。全长3-10厘 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根痕。子根呈卵形、椭圆形 或长圆形。顶端有芽痕。长1.5-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常有锥 形突起的芽或小侧根。质坚硬,断面白色,母根有蜂窝状的空隙,子根充实,可见排列成 环的点状维管束群。臭微弱,味辛辣麻舌。种类性状禹白附黄花乌头母根子根外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圆锥形,略弯曲呈卵形、椭圆形或长 圆形大小长2-5厘米,直径1-3 厘米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长1.5-5厘米,

3、直径1-2厘米外表色泽白色全黄白色棕褐色灰褐色外观性状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 痕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 根痕细纵皱纹,常有锥形 突起的芽或小侧根顶端顶端有茎痕或芽痕顶端有芽痕质地质坚硬质坚硬质坚硬断面断面白色,粉性断面白色断面白色气味气微,味淡、麻辣刺舌臭微弱,味辛辣麻舌臭微弱,味辛辣麻舌三、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 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p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 字状;复粒由2-12

4、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 中,针晶长约至97(136)呻,螺纹导管、环纹导管直径9-45叩。(2)取本品粉末10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甲醇(3: 1)混合溶液100ml,加热回 流2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附子对照药材10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谷甾醇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 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3叫,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Z薄层 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25: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十,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 加热全

5、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 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四、检查: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4.0%。五、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六、饮片:1. 生白附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2. 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水 面起泡沫,换水后加白矶(白附子每100kg,用白矶2k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全口尝微 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矶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

6、入白附子共煮至 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除去姜片,晾至六七层十时,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白附子每 100kg,用生姜、白矶各12.5kg。饮片性状:生白附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 顶端有茎痕及芽痕,富粉性,质坚硬。无臭,味淡,麻辣刺舌。制白附子片为类圆形或椭 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呈半透明状,角质,周边淡棕色。气微,味淡,无麻舌感或微有 麻舌感。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3.0%。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检查:(总灰分)同药材。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 斜,语言謇涩, 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3-6g。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